孟麗萍
摘要: 我國倡導將“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已經有多年,但在貫徹落實過程中卻面臨著很多現(xiàn)實的問題。只有切實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將“以人為本”落實到實處,才能真正提高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的水平。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以人為本”
一、“以人為本”學生管理理念的內涵
高等教育辦學理念強調“以人為本”,貫徹十六大精神,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高度重視人的作用,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自身潛能,培育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學生。在高職院校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就在于堅持以人為本,使學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成為學校的主體,成為學校管理服務的對象,把尊重人、培養(yǎng)人、關心人、服務人作為學校發(fā)展的根本。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更重人情味,把學生成長、成才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標。
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高職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學生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就目前的情況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人本思想缺失。
高校高層次管理人員缺乏“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思想,這是造成人本管理難以落實的重要原因。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高職院校管理人員仍然傾向于把學生看做被教育和管理的對象,學生只是學校各項政策、法規(guī)的執(zhí)行者,難以參與到學校的管理運行中來,管理過程缺乏民主和學生參與。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生接觸到的知識越來越豐富,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意識形態(tài)、文化生活方式等都趨于多樣化。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越來越重視個性的自由發(fā)展。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模式既是培養(yǎng)學生成人成才的內在要求,又是學生管理工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二)高職院學生管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招聘的學生管理人員大多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專業(yè)知識,這些管理人員對從事學生管理工作所要求的專業(yè)知識欠缺,工作往往憑自己或他人的經驗。學生管理工作事情多、責任大,管理人員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責任心,但高職院校部分學生管理人員不具備這些基本的素質,工作中不注重方式、方法,容易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
(三)高職院學生管理體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實行的仍然是垂直型的管理體制,這種學生管理體制導致學生話語權的旁落,學生只能服從學校各項制度,不能提出任何異議。近期,有高校發(fā)生學生因為食堂飯菜太貴而集體罷餐的事件,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對學生訴求的忽視。隨著學生自我維權意識的增強,簡單的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三、落實“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新思路
(一)重視學生管理工作,提高學生管理人員整體素質。
在高校中,學生管理工作責任大、事情多、待遇低。按照國家要求,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為1∶200,但在大部分高職院達不到這個比例,個別高職院,一個年級輔導員要帶1000多個學生。高負荷的工作讓輔導員應接不暇,能完成常規(guī)工作已是不錯,遑論提高學生管理水平,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工作。
(二)進一步完善學生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不斷加強,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學生管理工作應樹立依法治理的意識。高校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guī)定,依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使學生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從而使學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學生管理規(guī)章制度應該人性化,貼近學生身心發(fā)展實際,符合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而不能脫離實際,成為限制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桎梏。因此,學校有關領導在制定規(guī)章前應該深入學生和老師中進行細致的調研,廣泛聽取學生和老師的意見和建議,從全面服務于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制定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
(三)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營造良好人文環(huán)境。
中國本土大學為什么這么多年都沒有培養(yǎng)出一個諾貝爾獎得主?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我們應該多向世界一流大學學習、借鑒,學習他們是如何營造良好寬松的人文環(huán)境的。
沒有個性就沒有人才,個性是教育的靈魂,“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關注學生的主體性、獨特性,由以往“追求同一、關注同一”的學生觀轉變?yōu)椤白鹬夭町?、尊重個性”的新型學生觀。學生工作應圍繞學生發(fā)展成才的目的,以學生為本,增強服務意識,通過教育、管理、服務、指導的有機結合,營造出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特點發(fā)展的氛圍。
(四)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為學生發(fā)展搭建廣闊的平臺。
大學生要成為適應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功底外,還要具備寬闊的知識面和合理的能力結構。因此,要豐富學校的文化生活,為營造良好的人文管理氛圍提供良好的載體。首先,加強學生社團建設和管理,開展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群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其次,多舉辦一些講座、學生論壇、演講、體育比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結語
在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必須與時俱進,跟上教育發(fā)展的步伐,切實落實“以人為本”的學生管理理念,構建“以人為本”學生管理模式。我們要注意,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不是固定的、僵化的,各高職院校要從本校師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方法,確立符合本校特點,更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的學生管理模式,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一切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f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增強服務意識,做好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
參考文獻:
[1]傅俊.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教育為主切實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08,(5):111-112.
[2]柯偉.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學生管理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11):27-28.
[3]趙軍軍.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J].理論觀察,2008,(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