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理念對接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課程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課程要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發(fā)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xiàn)以育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yǎng)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使他們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為實現(xiàn)課程目標,教師在教學時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教學的空間不只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盡可能向社會延伸,將學生置身于社會生活中,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取經驗,逐步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情景描述
《阿姨叔叔辛苦了》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上完這一課后,為了讓孩子們了解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快樂與煩惱,我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感興趣的行業(yè)的勞動者進行采訪活動。匯報的時候,全班70個學生中只有一個人完成了調查任務。我很生氣,滿臉不悅,真想發(fā)脾氣,可看到他們那一臉的無奈,又忍住了。這時,平時最愛搶著說話的鄒子瀟舉手了,我示意他發(fā)言。他很無奈地說:“老師,不是我不想完成任務,是那些人不接受我的采訪?!?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沸騰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議論開了。
看到孩子們那激動的神情,我想他們一定都有充足的理由。于是我說:“既然你們都有自己的理由,那就請一個一個來說說,讓我聽聽?!鄙聿目嗟闹苎渍酒饋碚f:“老師,我那天去一家服裝店采訪。剛一進門,那位阿姨說:‘哪里來的小孩,到外面玩去!嚇得我只好走了?!蔽乙宦?,笑了,心想:這孩子,平時在學校里,天不怕地不怕,沒想到,到了外面竟然也這么膽小。這時,活潑開朗的彭倩站了起來說:“我去蛋糕店進行采訪,看見阿姨那么忙,就站在店里等了一下。另一位阿姨從里面走出來問 ‘小朋友,你買蛋糕嗎?我說‘不買……沒等我說完,她又說,‘不買蛋糕,你進來干什么?我說:‘阿姨,我想對你進行采訪,行嗎?阿姨聽了,一揮手,不耐煩地說:‘趕緊出去吧,有什么好采訪的,沒看見我們正忙著嗎?我只好出來了?!逼綍r最不愛發(fā)言的劉雅文也舉手了,她說:“老師,我奶奶不讓我出去。她說‘你又不是記者,搞什么采訪,在家看看書,別到處跑。”……從大家的訴說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無奈。
智慧生成
聽完他們的敘述,我內心感到很慚愧,因為我太不了解這些孩子了,只顧自己課堂上布置任務。當他們沒有完成任務時就埋怨責備,沒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不曾了解孩子們心中的煩惱,沒有想到他們在進行社會調查時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更別說去幫助他們了。
于是,我給孩子們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你們遇到的困難的確很多,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解決嗎?”孩子們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這時,唯一完成了調查任務的王皓站起來說:“老師,我有辦法?!蔽倚闹幸幌?,忙說:“說說你的辦法?!薄翱梢宰尲议L陪我們去采訪,我就是在奶奶的陪同下完成的。那天我選擇到一家餐飲店去進行采訪。開始那個餐飲店的老板也不同意接受我的采訪。后來,奶奶陪著我來到那家店里,奶奶和老板說明了來意。于是老板就接受了我的采訪?!痹捯魟偮?,寄宿在親友家里的李文健站起來搶著說:“我爸爸媽媽在外地打工,沒有人陪同怎么辦呢?”是啊,沒有人陪同怎么辦,大家再次沉默。
看著大家無助的神情,我笑著說:“王皓的方法是個好辦法,只是如果家長沒空,我們自己該怎么去完成任務呢?現(xiàn)在請大家回憶思考一下,你為什么被別人拒絕采訪了?當時,你是怎么做的?”大家七嘴八舌想表達自己的看法。我指名讓平日里最愛參加課外活動,但是這次也未完成任務的黃蕓匯報采訪被拒絕的情形時,要求其他孩子幫忙找原因,引導他們從語言、行為上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并進行現(xiàn)場模擬表演,使孩子們認識到:作為一名小記者,不僅要用文明的語言與人交流,而且要用誠懇的態(tài)度感染人,同時要有勇氣接受別人的拒絕,要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課后,我布置大家再次進行采訪,當我們再次進行課堂交流時,孩子們情緒高漲,不僅匯報了調查的內容,而且興致勃勃地匯報了自己的調查過程。同時他們對被調查的勞動者的艱辛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言談中充滿了對他們的敬意。
感悟反思
看到孩子們滿臉興奮的表情,我心中充滿喜悅。同時也認識到:教育是被教育者參與的過程,任何信念都是在實踐中形成、深化、確立的。品德與社會課“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耳聞目睹,親身體驗,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到教育。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設計好活動,同時還要備學生,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解決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培養(yǎng)他們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態(tài)度,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使他們逐步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我們的德育課堂應是活動的課堂,是指導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