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語言所屬的不同文化教學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及其重要,特別是語言結(jié)構(gòu)、詞匯意義等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各個層面來培養(yǎng)學生第二語言的文化意識,通過各種文化教學策略和差異對比,進而讓學生講習得的語言知識更有效地轉(zhuǎn)變語言文化能力
關(guān)鍵詞:漢語教學;文化差異;交際能力
一、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文化的一部分,學習一門語言,也就是了解某種文化的過程。不同的國家與民族由于歷史傳統(tǒng)、生活方式、社會習俗等的不同,必然造成文化的差異,而這又進一步反映到語言上來,這就對第二語言的習得造成了母語的負遷移影響。從不同角度向?qū)W生介紹第二語言的文化,更好的理解第二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內(nèi)涵,達到有效的交際能力的目的。
二、泰語簡介
泰語是泰王國民族語言的共同使用語,,和漢語一樣,屬于漢藏語系。泰語是孤立型語言,基本詞匯以單音節(jié)詞匯居多。泰語是表音文字,泰語詞沒有形態(tài)變化,詞匯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三、中泰語的對比
(一)語音系統(tǒng)
漢語有22個輔音(consonant)(22個音位),10個元音(vowel)(10個音位);聲母(initial)22個(包括一個零生母),韻母(final)39個;四個聲調(diào)。泰語有44個輔音。共有5個聲調(diào),4個聲調(diào)符號(第一調(diào)無符號)。
(二)句法成分方面
1.語序。泰語的句子成分分為主語 、謂語、賓語、定于、狀語和補語6種,基本語序為主語+謂語+賓語,這點和漢語相同。如:
我 愛 你
我讀 書
有相同點,但是因為是兩種語言,所以一定存在著差異。
(1)、泰語的定語在中心詞之后,而漢語的中心詞在前。初學漢語的泰國低年級學生和其他漢語普通話基礎不夠牢固的泰國人常犯這類定于后置的毛病。如:
筆 的老師
下面是一些學生在作業(yè)和口語出現(xiàn)的錯誤:
③我有鉛筆紅色。
這是爸爸我。
你有摩托車日本造的。
(2)、狀語有的在中心語之前,有的在中心語之后。如:
我 吃經(jīng)常
在泰語里,除了表示否定等的狀語位于中心之前,如“不去”等和漢語的排列次序是一樣的,其他狀語往往放在中心語的后邊,這種情況造成的母語負遷移是將漢語的狀語置后:
* 中國大很。老師高興很。泰國熱很。
請去到你的座位。(馬麗瑩《漢語》第二冊)
(3)、泰語的結(jié)果補語和賓語的語序是:動詞+賓語+結(jié)果補語。他們說“吃飯完”;我們說“擦干手”他們說“擦手干”。
(4)、與漢語一樣,泰語也是一種有量詞的語言,但泰語中量詞的使用比漢語要簡單寬泛的多。就拿與動物類的名詞搭配的量詞來說,漢語中的情況比泰語要復雜得多,漢語中要求特定的動物名詞與特定的量詞搭配,因此與動物類名詞配對使用的量詞數(shù)量多,用法復雜,一方面,同類動物名詞使用不同的量詞,如泰國人運用漢語是,很容易出現(xiàn)偏誤:
⑥ 假日我?guī)е浑p子女到親戚家的空地上挖土。(《世界日報》1998.7.27)
各個語言,皆有其語言特征。(譚國安《漢語五百字》上冊)
這里有一間學校。(馬麗瑩《華語》第五冊)
(5)、泰語地址和日期的表達順序與漢語相反,漢語是從大到小,泰語是從小到大。
2、句式
典型的是比較句:
肯定式:漢泰皆有比較句,但表達的介詞位置不同:漢語的比較介詞在謂語詞前,泰語里比較介詞在謂詞后。這點會造成初學者的偏誤。如:
⑦我高比你。我喜歡游泳比他。我跑快比他。
三、 具體措施
從事外語教學應該認識到,在外語教學中無論是詞匯、詞義,語句還是篇章教學,每個語言學習環(huán)節(jié)都涉及異國文化的導入。教師要在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意識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自己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語言教學中,教師可選用如下策略。
(一)、詞匯詞義方面的的差異非常明顯,教師應在語言教學中對比分析詞匯、習語、諺語等的不同文化內(nèi)涵,讓學生真正了解它們并在實踐中應用它們。
(二)、討論不同價值觀及對事物的看法,歸納對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信仰及看法。教師可以通過討論和歸納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感覺目標語文化。泰語中有些特殊意義文化的詞語,遇到這些語句時,教師應該進行必要的闡釋。
(三)、對課文文化背景知識進行介紹,有些課文和閱讀材料涉及一些西方國家所特有的社會現(xiàn)象、風俗民情、生活方式等等,帶有其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教師需要從篇章理解方面概括介紹與課文有關(guān)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深層的文化內(nèi)涵。
四、結(jié)語
通過上訴有關(guān)漢泰語音系統(tǒng)的共時對比分析,本文客觀的展示出這兩種語言的語音全貌和各自的獨特之處,揭示了泰語在語音層面上的共性和差異,我們由此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出這兩種語言系統(tǒng)相近、想混、相異的規(guī)律性,教師應該做到既文化,又教語言,寓教文化于教語言之中,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知目的語,以便更有效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參考文獻:
[1]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邢公畹.現(xiàn)代漢語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李紅印.泰國學生漢語習得中的語音偏誤[J].世界漢語教學,1995(2).
(作者簡介:張金花(1986.10-),漢,黑龍江省勃利縣,吉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