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明
(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哈爾濱 150025)
語料庫視角下的大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究
范曉明
(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哈爾濱 150025)
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更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語料庫語言學作為新興的學科也已經在教學方面體現出了巨大的應用價值。國內外研究者從各個方面探討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構建出了相應的教學模式,但從語料庫的視角來構建自主學習模式的很少見。鑒于此,從理論上探討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并就此模式的實踐前提及具體內容進行說明,以期能夠拋磚引玉,期待研究者們能構建出更合理及更具有實踐性的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模式。
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者自主;語料庫語言學;語料庫
現代教育的目標愈來愈傾向于培養(yǎng)與提高人的綜合能力。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知識和信息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更新速度極快,對人才的各方面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適應現代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一個人必須不斷地發(fā)展自我和完善自我。而當人走出校園之后,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了其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并且接受終身教育的基礎。
學習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是“一種獨立的、進行批判性思考、做出決策并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國外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自主性外語學習,大量的研究對自主性外語學習能力進行了界定,對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性外語學習能力的理論依據、實施策略、課程設置和實踐結果等進行了闡述與分析[1]。國內的自主學習研究起步較晚,最近十年出現了研究的熱潮。除了介紹國外自主學習的相關理論之外,還對自主學習所包含的要素、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理論及實證研究。
語料庫語言學(Corpus linguistics)是在語料庫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分析和研究的科學。語料庫語言學為語言研究與教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和思路,它以真實的語言數據為研究對象,對大量的語言事實進行系統(tǒng)分析。它研究的是語言行為(Performance),而不是語言能力(Competence),也就是說它通過考察語言的實際運用來尋找語言使用的規(guī)律[2]。
國內外的研究者從理論及實踐方面充分論證了語料庫在教學方面巨大的應用性及實用性。語料庫對教學的作用非常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是教學目標重要的一部分,而把二者聯系起來的研究幾乎沒有。因此,本研究試圖探索一種利用語料庫來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
Holec最先將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概念引人外語教學,他將自主學習能力定義為能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從學習者角度看,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意味著獲得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材料、方法、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評估學習的能力。此后,國外其他學者紛紛從不同角度對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界定、理論基礎、影響因素,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理論依據、實施策略、課程設置、實踐結果,以及自主學習中心的創(chuàng)建等課題開展了廣泛的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隨著國內外對自主學習研究的不斷推進,人們逐漸認識到,自主學習兼具個體性與社會性特征。一方面,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習者的自控、自律、自省、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等個體特征緊密相關,個體的內在認知心理機制在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另一方面,自主學習并不等同于獨自孤立的學習,自主學習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特征[4]。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內部因素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個性差異、自我效能感、學習策略等等。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師資及軟硬件設施等等。
國內對于自主學習的研究早期主要是對國外自主學習理論的介紹,近十年來大批學者開始研究分析自主學習的要素,以及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5]。對內部因素進行的研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培養(yǎng)元認知策略及進行策略培訓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6~8]。研究者通過實證研究證明了培養(yǎng)元認知策略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主張把策略培訓納入教學計劃[9]。(2)從歸因理論、動機、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探討如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0~11]。對自主學習外部因素研究的不多,肖庚生對學習中的積極互賴與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互賴及其兩種類型,即目標互賴與資源互賴,均與自主學習能力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12]。其中,目標互賴對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尤為重要;目標互賴、資源互賴與明確要求、制訂計劃、評估過程等3個維度均呈顯著正相關。由此可見,自主學習并非是孤立、獨自的學習,目標與資源積極互賴是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外界條件。研究者建議英語教師在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應該重視積極互賴對英語學習的重要影響。徐錦芬對大學生社會支持感、班級歸屬感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進行了研究[13],通過對260名非英語專業(yè)大二學生開展問卷調查與訪談,發(fā)現學習者體驗到的社會支持感和班級歸屬感均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而且同學情感支持以及教師學業(yè)支持和班級歸屬感對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顯著的預測能力。研究者最后建議英語教師應該注重提升學習者的社會支持感和班級歸屬感,以促進其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強調: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此外,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學生時代獲得的知識根本無法適應新時期社會對知識的要求。因此,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在完成正規(guī)學校教育之后能繼續(xù)有效地學習,以適應復雜多變的高科技社會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徐錦芬通過問卷和訪談對14所高校的1 340名非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普遍較低[14]。因此,有必要探討如何提高大學生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語料庫(corpora)是應用計算機技術對海量自然語言材料進行處理、存儲,以供自動檢索、索引以及統(tǒng)計分析的大型資料庫。從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針對外語學習者而建立的學習者語料庫紛紛建立,如朗曼學習者語料庫(Longman Learners'Corpus)、國際學習者英語語料庫(ICLE)、香港科技大學的學習者語料庫(HKUST Learner Corpus)等。我國首個語料庫JDEST(Jiao Da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于20世紀80年代末建成,容量為300萬詞,主要用于大學科技英語教學大綱制定和教材開發(fā)。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桂詩春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學楊惠中教授負責主持的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也于1999 年建成[15]。
語料庫是客觀的、可靠的語言資源,語言教學研究應當依靠這樣的寶貴資源。語料庫中包含著極為寶貴的語言知識,我們應當使用新的方法和工具來獲取這些知識。國內很多學者已經探討了語料庫語言學在語言教學中的巨大作用。第一,用語言現象分布和頻率等信息來指導教師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第二,利用學習者語言使用失誤等信息幫助教師診斷學生學習問題,如桂詩春。第三,論述了語料庫在語法教學、詞匯教學、寫作教學、閱讀教學及語篇分析等方面的作用,如吳軍、熊建國、朗非、王立非、謝家成、呂長竑等。第四,把語料庫語言學在英語描述方面的諸多成果用來作為制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的參考,如陳建生、林婷婷。第五,探討了語料庫語言學對于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如陳穎。第六,討論了語料庫對于教學思想改變、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和教師角色轉變等問題,如鄧耀臣、李文中。部分學者介紹了個人自建教學語料庫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展示了個人教學語料庫在詞表生成、關鍵詞檢索、個人語料標注運用等方面的強大功能,如謝家成[16]。
從以上統(tǒng)計可以看出,利用語料庫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文章只有一篇,這與語料庫對教學的巨大應用價值相比,顯得過于單薄。因此,本研究將主要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應用語料庫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文秋芳和束定芳均提出大學英語應該以培養(yǎng)國際化的人才為教學目標,其文中提出了英語國際語的教學框架,其中語言的教學內容包括本族語變體、非本族語變體與本土化特征[17~19]。具體地說,學習者在起始階段學習本族語變體,達到理解和表達的要求,例如學習英國英語或者美國英語,中級階段開始接觸非本族語變體,達到理解的要求,例如讀懂或聽懂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日本英語、韓國英語等;高級階段開始學習英語的本土化特征,滿足表達的需要,即能用英語向其他國家的人士描述自己的文化。而要了解本族語變體、非本族語變體與本土化特征的語言內容,語料庫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梢詤⒄障铝姓Z料庫:美國英語語料庫(BROWN)、英語國家語料庫(BNC)、LLC口語語料庫(London-Lund Corpus of Spoken English)、COBUILD 語料庫(Collins Birmingham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nguage Database)、Longman語料庫(Longman Corpus,該庫從地域上講,跨越了英國、美國及其他國家)、澳大利亞語料庫(Australian Corpus of English)、國際英語語料庫東非分庫(ICE-EA,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East African Component)、國際語料庫印第安英語分庫(ICE-IC,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Indian Component)、國際英語語料庫新西蘭分庫(ICENZC,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New Zealand Component)、國際英語語料庫菲律賓分庫(ICE-PC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Philippine Component)、國際英語語料庫新加坡分庫(ICE-IP,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Indian Component)、VOICE語料庫(Vienna Oxford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ARCHER語料庫(A Representative Corpus of Historical English Registers)。
語料庫研究應當為外語教學服務。但是根據筆者2010年對幾所高校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75%的教師對語料庫的來源、建庫原則以及使用方法一無所知,更別提在教學中應用語料庫。因此筆者認為此模式的實踐應當首先從教師培訓做起。幫助教師從語料庫的數據中歸納頻繁使用的類聯接形式、詞語搭配的形式以及最常用的意義和功能[20];幫助他們學會發(fā)現新的語言事實。這對于教師自身的語言發(fā)展以及對教學效果的提升大有益處。教師的語言意識提高了,使用語料庫的技能嫻熟了,觀念發(fā)生了變化,會逐步改進教學,并最終使學生受益[21]。
歐陽建平提出的大學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綜合培養(yǎng)模式框架包括三部分,即課堂教學、課外學習、語言實踐三大模塊,即由第一、二和三課堂構成[22]。徐錦芬提出的培養(yǎng)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三維一體的教學模式由小班+大班+自主學習中心構成[23],即大班進行知識性講座、自主學習中心進行聽力學習、小班進行語言實踐及強化自主學習技能相結合的模式。綜合以上兩種模式,筆者提出的利用語料庫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模式主要由大班、中班和小班組成。小班指的是課堂教學,教師講授的內容要以語料庫中真實的語言信息為基礎,學生人數為20—30人。大班人數為50人以上,主要是向學生講解語料庫的來源、用途及使用方法,向學生演示如何檢索語料庫。中班是指自主學習中心,人數為30—50人,主要是在語言試驗室進行,自主學習中心具體應該如何運作可以參照華維芬提出的自主學習中心功能與種類、構建要素及相關準備,從而建立條件允許的一定規(guī)模的自我學習中心。大班突出語言的知識性及普及性,小班注重語言的實踐性和協作性,中班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三者相互補充、相互滲透。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因此多維度地來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百花齊放才能促進理論及實踐的發(fā)展。語料庫可以提供大量真實的語言信息,利用語料庫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提供給學生真實的語料,從而使學生學到地道的用法,而且也充分體現了《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的一個理念,即語言的超文本化[24]。本研究嘗試從語料庫的角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只是停留在理論上,今后將繼續(xù)進行實證研究來驗證這種方法的可行性。在實施過程中,具體的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知識講座的安排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從而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和自主性。從語料庫的視角來探討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具有很大的前景。
:
[1]徐蓉蓉.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略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2):93-96.
[2]劉滿堂.近40年英語語料庫及語料庫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1):98-103.
[3]歐陽建平,張建佳.大學英語學習者情感策略培訓的實證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2):45-51.
[4]肖庚生,徐錦芬.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互賴與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2):47-51.
[5]何蓮珍,傅瑩,方富民,閔尚超.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路徑之探索[J].中國外語,2011,(5):18-24.
[6]胡東平,施卓廷,周浩.歸因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9,(9):34-37.
[7]肖武云,王曉萍,曹群英.培訓元認知策略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成績——實證研究[J].外語學刊,2011,(2):109-113.
[8]劉宇慧,劉曉燕.元認知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能力關系的實證研究[J].外國語文,2010,(3):119-121.
[9]張梅.元認知監(jiān)控對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度的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126-129.
[10]華維芬.自主學習中心——一種新型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J].外語界,2001,(5):41-45.
[11]李昆,俞理明.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和歸因與自主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8,(2):1-5.
[12]肖庚生,徐錦芬,張再紅.大學生社會支持感、班級歸屬感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關系研究[J].外語界,2011,(4):2-4.
[13]徐錦芬,占小海.國內外“學習者有主”研究述評[J].外語界,2004,(4):2-9.
[14]徐錦芬,彭仁忠,吳衛(wèi)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4,(1):64-68.
[15]羅志高.國外英語語料庫簡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129-130.
[16]范曉明.喚醒英語教師應用語料庫的意識淺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1):92-94.
[17]束定芳.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定位——德國高校英語授課學位課程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1):137-144.
[18]文秋芳.大學英語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課程論視角[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12,(2):283-292.
[19]文秋芳.英語國際語的教學框架[J].課程·教材·教法,2012,(1):77-81.
[20]歐陽建平,謝潔.構建大學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綜合培養(yǎng)模式[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3):46-51.
[21]衛(wèi)乃興.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論及相關理念[J].外語研究,2009,(5):36-41.
[22]歐陽建平,張建佳.大學英語自主性學習能力綜合培養(yǎng)模式框架探索[J].外語學刊,2009,(4):116-118.
[23]徐錦芬,唐芳,劉澤華.培養(yǎng)大學新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三維一體”教學模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實驗研究[J].外語教學,2010,(6):60-64.
[24]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2004,(5):345-349.
A Probe into the Model of Train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for English Learn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pus Linguistics
FAN Xiao-ming
(Harbin Deqiang College of Commerce,Harbin 150025,China)
Learner autonomy has becom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tudents'development,als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Corpus linguistics is a new subject and has shown its great value in language teaching.Many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researches in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have established some models,while corpus-based model to improve learner autonomy is seldom seen,so the paper tries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theoretically,also mentions the premise and the contents.Based on this paper,many original and feasible researches are expecte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learner autonomy;corpus linguistics;corpus
H319
A
1001-7836(2012)12-0182-04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2.074
2012-09-08
黑龍江省新世紀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基于地方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現狀的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培養(yǎng)模式研究與實踐”
范曉明(197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碩士,從事語言學及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