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梅 劉娜娜
跌倒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一個重要問題[1],跌倒現象在老年人中常有發(fā)生。據統計,每年有約30%的65歲以上老年人發(fā)生跌倒[2],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曾發(fā)生多次跌倒[3],而且跌倒概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80歲以上的老年人跌倒的年發(fā)生率高達50%。僅2002年美國老年人跌倒致死12 800人[4],用于老年人跌倒的醫(yī)療費開支相當于所有醫(yī)療費開支的6%[5]。本研究旨在減少老年患者跌倒的發(fā)生率,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科共收治老年患者260例,男180例,女80例。年齡65~92歲,平均80.36歲。其中冠心病59例,高血壓41例,腦血管疾病38例,呼吸系統疾病32例,糖尿病35例,合并多種疾病患者55例。將2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所患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運用普通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運用跌倒風險評估表。評估老年患者跌倒風險,對國外先進醫(yī)院預防跌倒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結合國內具體情況,改進預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研制老年患者跌倒危險度評估表。根據評估表的內容,了解患者機體的狀態(tài)、結構和功能衰退情況,感覺、行動的情況,對外界事物的反應,疾病的影響,用藥情況等。評估總分0~6分為跌倒低?;颊?,7~11分為跌倒中?;颊?,12分以上為跌倒高危患者。患者入院或轉科后2 h內由責任護士進行跌倒危險因素首次評估,患者病情變化時隨時評估。若評估總分>12分,應在床頭懸掛防跌倒標識,同時每3 d評估1次并提出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有超高度危險性的患者,責任護士在6 h內與責任組長共同對患者進行再評估,力求內容真實、客觀,并檢查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確認無誤后上報護士長。護士長接到報告后12 h內到床邊查看患者,必要時與醫(yī)師再次評估,審核評估表內容及護理措施是否合理真實、跌倒預防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及時有效的落實。質量控制實行“科護士長-護理安全小組-護士長-責任組長”四級護理安全監(jiān)控體系以保障護理管理的實效。護士長及科護士長不定期檢查高風險患者健康教育和預防措施落實情況,提出改進意見,并督促落實。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意外跌倒發(fā)生率比較(例)
3.1 鼓勵患者加強體育鍛煉 隨著年齡的增高,老年人的骨質疏松越來越嚴重,在飲食調養(yǎng)和藥物補鈣的同時,還應加強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鍛煉能增強平衡功能、提高體能。指導老年人堅持體育鍛煉,特別是增加髖部活動和平衡體操有助于防止跌倒。
3.2 防跌倒健康知識宣教
3.2.1 針對住院環(huán)境進行健康教育 向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減輕患者的陌生感,使其了解物品的擺放位置及床檔等保護用具的使用方法。
3.2.2 根據患者的疾病進行宣教 對每例患者進行臥位、坐位和立位3種姿勢的血壓測定,建立檔案。坐位與立位血壓較低者,在快速改變體位時,會出現頭暈、平衡能力下降。囑患者緩慢改變體位,生活起居要做到3個30 s,即醒后30 s再起床坐起,起床坐起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同時,在住院期間加強血壓監(jiān)測,必要時留陪人。
3.2.3 根據患者的用藥進行宣教 調查表明,抗精神病類藥物、利尿劑、la類抗心律失常藥和地高辛會使老年人增加跌倒的危險性,地西泮和苯二氮卓類藥物的影響程度更大[6]。對于使用這類藥物的老年患者應預先評價其跌倒的危險概率,并告知緩慢改變體位。
3.3 重視對高?;颊叩脑u估 主動關注患者的安全問題,同時制定完善的護理對策,自覺落實安全護理防范對策。質控小組加強對安全護理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持續(xù)質量改進。
[1]Chang JT,Morton SC,Rubenstein LZ,et al.Inter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falls in order adult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dinical trials[J].BMJ,2004,328(7441):680-686.
[2]李新輝,陳麗麗.老年患者跌倒危險因素及預防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08,6(11A):2829-2831.
[3]Gates S,Fisher JD,Cooke MW.et al.Multifaetorial assessment targeted intervention for preventing falls and injuries among older people in community and emergency care setting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8,336(7636):130-133.
[4]King MB,Tinetti ME.A muhifaetorial approach to reducing injurious falls[J].C1in Geriatr Med,1996,12(4):745-759.
[5]tassel CK,Leipzig RM,Cohen HJ,et al.Geriatric medicine:Anevidence based approach[M].4 thed.New York:Springer,2003:979-994.
[6]Ray WA,Griffin MR.Prescribed medications and the risk of falling[J].Topics Geriatric Rehabili,1990,5(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