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依據(jù)相關理論做基礎,將小場地4對4對抗作為一種體能訓練的方法進行實驗,通過對“YoYo”測試、Cunningham和Faulker跑臺相關指標的測試,說明小場地4對4對抗訓練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有氧耐力、乳酸無氧耐力等相關指標的提高有明顯的幫助。
【關鍵詞】足球 體能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1-0065-02
耐力素質(zhì)是足球運動達到高水平的基礎,在比賽中運動員耐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技戰(zhàn)術水平的正常發(fā)揮,甚至決定著一場比賽的勝負。本研究通過將小場地4對4對抗訓練施加在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中,通過相關耐力指標測試觀察,結合相關理論,對我國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方法進行探討研究,以期為今后我國青少年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提供理論支持。
一 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對象:沈陽某足球?qū)W校32名隊員。
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實驗法。
實驗設計:運用小場地比賽的訓練方法來進行運動員的耐力素質(zhì)的專項訓練,設對照組與實驗組,對實驗組施加影響,對照組正常訓練,六周后進行對比。
二 結果與分析
1.運動員有氧耐力指標的測量與評價
有氧耐力是耐力素質(zhì)中的一種,主要靠機體內(nèi)糖及脂肪的儲備來長時間地為運動員的活動提供能量。作為直接供能的能源——ATP,只有在糖和脂肪進行有氧氧化,才能持續(xù)地大量合成,而體內(nèi)糖和脂肪的貯備是不易枯竭的,因此可持續(xù)地向骨骼肌供應充分的氧,同時可保證運動員最佳的運動精神狀態(tài)、促進機體的恢復和清除乳酸能力,使運動員進行持續(xù)奔跑運動。
“YoYo”體能測試又叫間歇性耐力測試法,是由丹麥哥本哈根的奧古斯特#8226;克羅赫研究院的班斯博士發(fā)明的,主要是模擬比賽中頻繁出現(xiàn)的加速、減速、急停、轉(zhuǎn)身等動作,來測試運動員的有氧耐力?!癥oYo”測試主要包括兩個內(nèi)容,即間歇耐力性測試和間歇恢復性測試。本文將“YoYo”測試作為評價足球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指標較為恰當。
對照組訓練后的“YoYo”測試成績1713.75±101.65米,與實驗前1636.25±112.00米相比有所提高,并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訓練后的“YoYo”測試成績1728.75±96.88米,與實驗前1626.25±109.23米相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
實驗中,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長距離勻速跑的方法來對運動員有氧耐力素質(zhì)進行訓練,成績有所提高,但足球比賽中所需要的不是在90分鐘勻速跑的能力,而是需要長時間高強度的跑動,即使所測得的成績有所提高,也與足球?qū)m椝枰哪土λ刭|(zhì)不相適應;實驗組隊員所進行的小場地對抗訓練,采用將場地范圍控制在1/2左右,對抗時間設定為20分鐘,訓練中隊員帶球長途奔跑的距離延長,并且伴隨對抗,因此實驗組運動員的有氧耐力素質(zhì)得到顯著的提高,且更符合實踐的要求。
2.運動員無氧耐力指標的測量與評價
無氧代謝能力是指運動中人體肌肉的無氧代謝功能系統(tǒng)提供ATP的極限能力,其在代謝過程中不需要氧直接參與,分為兩個系統(tǒng)。一是磷酸原(代謝)供能系統(tǒng):運動時骨骼肌能量由體內(nèi)貯能最豐富的三磷酸腺苷(ATP)直接供能和磷酸肌酸(CP)補充完成,即通常所說的非乳酸無氧耐力;二是糖酵解(代謝)系統(tǒng):運動時能量由骨骼肌中的糖原在無氧條件下分解乳酸釋能供應過程,即通常所說的乳酸無氧耐力。
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不僅要進行高強度的沖刺跑,而且要根據(jù)比賽中所發(fā)生的情況進行不同距離的折返跑、回追、突然起動、擺脫突破以及助攻補位等形式的跑動,并且在比賽中攻防的不斷轉(zhuǎn)換和比賽節(jié)奏的時快時慢,就造成了運動員呈間歇性的跑動特點,這種長時間、多間歇的大強度劇烈跑動,就要求運動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無氧耐力,即乳酸無氧耐力。Cunningham和Faulker測試方法是在跑臺上進行最大強度跑,跑臺的傾斜度為20%,速度為12.9km/hour,測定跑到力竭時所用的時間。Cunningham和Faulker跑臺測試符合足球?qū)m椷\動的特點,是運用高速度跑動來對運動員的乳酸無氧耐力進行測量,測試時運動員骨骼肌中的血乳酸值會隨跑動時間的延長急劇攀升,引起隊員的疲勞,直到運動員不能堅持為止,最后運用跑動的時間來測量運動員的乳酸無氧耐力。因此,將其作為評價運動員專項無氧耐力素質(zhì)的指標符合足球運動無氧供能特點。
對照組訓練后Cunningham和Faulker跑臺測試為51.16±3.80秒,與實驗前48.41±3.57秒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組訓練后Cunningham和Faulker跑臺測試的成績?yōu)?1.75±3.71秒,與實驗前48.34±3.33秒相比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
實驗中,通過將場地范圍縮小到1/4的大小,控制隊員的每次的跑動距離都以高強度來完成,這就對運動員無氧耐力素質(zhì)的提高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對對抗時間以及組間歇的控制,使運動員的每組對抗都能夠達到相應的負荷,保證運動員進行的是以無氧耐力訓練為主。另外,小場地對抗訓練是模擬真實比賽中的某一片段進行的,因此所練習的無氧耐力素質(zhì)能夠符合足球?qū)m椀奶攸c,相對于傳統(tǒng)的訓練方法而言更加有效。
三 結論與建議
專項耐力是足球比賽的最終表現(xiàn)形式,小場地4對4對抗訓練對青少年運動員耐力素質(zhì)的提高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同時結合比賽,使所獲得的耐力素質(zhì)與比賽結合,達到了專項體能訓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柏平.論足球運動員耐力素質(zhì)及訓練方法的生理學依據(jù)[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2):101~105
[2]梁洪波.足球?qū)I(yè)大學生Yo-Yo間歇耐力測試與有氧耐力關系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8):1078~1081
[3]謝敏豪等.耐力訓練監(jiān)控與營養(yǎng)[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4]丁建生.如何提高足球運動員的耐力水平[J].山東體育科技,2001(3):10~11
[5]龔波.我國職業(yè)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研究[J].體育科學,2005(10):90~95
〔責任編輯:王以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