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紅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朵花,教師要擁有整個花海。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fā)揮“集體智慧”優(yōu)勢。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的形式,日漸成為學校研討活動的“重頭戲”和“亮點”, 也是教師富“水”添“花”的好辦法。
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或相關學科的教師為實現(xiàn)共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通過相互討論,集體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統(tǒng)一的教學計劃和方案,集體備課最突出的功能是匯聚集體智慧,優(yōu)化教學方案,減輕教師負擔,增強課堂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長時間以來由于很多教師不夠重視,學校在集體備課方面缺乏管理經驗,導致集體備課流于形式,集體備課蛻變成了“集體抄襲”。近年這種“集體抄襲”的備課模式曾被一些同志譽為“分工合作” “資源共享”,是“減輕教師備課負擔” “解放教師”的改革新舉措,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新理念,見諸報刊,流傳在網上,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一些學校對集體備課的實施與研究。在集體備課的實踐中,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學校在集體備課的目標要求上過分地追求“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目標、統(tǒng)一重難點、統(tǒng)一進度和練習,甚至連課堂教學流程也力求統(tǒng)一,集體備課就是為了最后形成統(tǒng)一的教學預案。于是,“合作” “共享”被簡單化為全組教師編擬、使用同一份教案,而這一份教案的出臺,又往往是從網絡或“優(yōu)秀教案集”上搜索、選擇而來,復制或拼接而成的,不加選擇,沒有取舍,美其名曰“集體備課”。缺乏教師的參與成分,集體備課形同擺設。
還有一些學校對集體備課一味強調“程序操作規(guī)范” “資料齊全美觀”。于是“合作” “共享”往往又異化為教師忙于分工“做材料”、分頭撰寫,將參差不齊的個人教案復印后,人手一份裝訂起來,形成集體教案,集體備課被等同于“教案之和”,共同應付學校和有關部門的檢查評比。這種做法違背了集體備課的初衷,沒有了教師的共同參與和討論,更談不上教師心靈的碰撞和共同智慧的結晶,讓集體備課有形無實。
究竟該如何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使其真正體現(xiàn)“合作”與“共享”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明確集體備課的目的
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教師就其教學內容進行討論與研究,發(fā)揮集體的智慧,以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更多的火花,幫助教師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學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學設計還要執(zhí)教者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提升和再創(chuàng)造,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的教學個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提高教師的認識
要真正搞好集體備課,使集體備課上臺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集體備課既是一種教學管理活動,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研究活動。既需要管理層的合理引導,又需要教師們的積極配合,如果備課組教師各自為戰(zhàn)、互不聯(lián)絡、互不交流,其結果是年級整體教學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師也成了“井底之蛙”。所以,提高教師的認識是抓好集體備課的首要工作,讓教師們充分意識到,集體備課是一種很好的集思廣益的備課方法,只有抓好集體備課才能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雙贏”。
三、重視教師個人的“二次備課”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要深入地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結構和教具使用,科學設計作業(yè),并充分考慮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如何應變處理等等,最終形成教師個性化的備課。如果每一位教師在授課前能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個人教學習慣、風格對教學設計進行個人的修改,課后結合教學中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自我反思,并把反思寫進自己的備課中,為以后改進教學提供借鑒,就一定會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個性魅力,實現(xiàn)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四、積極開展聽、評課活動
集體備課結束后,同一備課組的老師之間應互相聽課、評課。首先在評價中,盡量多作縱向比較,即找出執(zhí)教者本次教學較之以往教學更合理、更科學的地方。指出執(zhí)教者在哪些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對其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予以積極的肯定,并幫助其逐漸完善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對于年輕教師,更應講清原因,讓其真正理解“為什么這樣做”,同時感悟出“怎么做”。 其次執(zhí)教公開課及講課教師的表現(xiàn)情況,直接代表著其備課組的水平,他們的個人成績決定了組內所有人的成績,備課組教師都感受到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老師都能自覺地腳踏實地地進行研討備課,就因為大家有一種要為別人負責的心態(tài),這種形式又成了參與集體備課的動力??傊?,不管是評課者還是執(zhí)教者,人人都能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做到評中帶學,達到“評一課、促多人、帶一方”的目的,讓舉行聽、評課活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確保集體備課中集體智慧對個人成長的作用。
五、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
教學改革的形式發(fā)展迅速,新的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備課組作為進行教學科研活動的基層小組,最有能力、最有條件汲取新的教學思想,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博采眾長,努力把集體備課活動變成學習新思想、嘗試新教法的科研活動。這樣做了,我們在集體備課活動中,就能不斷地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同時還可以形成良好的教研氣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學人才。因此,鼓勵教師有效利用集體備課這一平臺,鉆研新理念,探討新方法,思考新問題,堅持做好課后反思,為集體備課增添畫龍點睛的一筆。
“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奔w備課與傳統(tǒng)的個人備課相比,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和長處,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要堅持經?;?、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切忌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廢。只有在集體備課的深度、廣度方面進行深入鉆研、領悟,才能使教學避免單一化,從而達到一個新層次、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