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內(nèi)容摘要】選修課教學是語文教師一直在探索的一個課題。本人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小結了在選修課《語文文字運用》教學中的幾點收獲。在具體的實踐中,本人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手腦并用,并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并使《語言文字運用》用到了實處,激發(fā)了學生們對母語的熱愛之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語言文字運用》是我校在高二下學期開設的一門語文選修課。這門課程在學習內(nèi)容上注意了“前呼后應”,在教學形式上突出了“動手動腦”,在專題選擇上考慮了“自由取舍”,在課程安排上體現(xiàn)了“抓大放小”,在學習目標上注重“有效有用”。
以往很多學生一聽到“字詞句”就頭痛,覺得沒意思。這跟過去語言文字教學內(nèi)容枯燥、方法死板有關系。那么現(xiàn)在如何使用好這本選修教材,如何讓學生學好這門課,重新激發(fā)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呢?本人在教學過程中做了一點大膽的嘗試。
一、利用漢語的特點和青少年的好奇心首先吊起學生的“胃口”
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先搜集了一些影像資料,向學生們展示了漢語的魅力和奇妙。其中包括原始時期的圖畫文字,以及它如何一步步演化到今天的漢字;還有古今大書法家的墨寶;古代大詩人是如何“煉字”的;外國人在學習漢語中鬧的笑話;不同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對語言的影響。學生們看了這些影像資料后,對漢字漢語的興趣突增。于是,我趁熱打鐵,把他們領進神奇的漢語殿堂。
二、手腦并用,事半功倍
《語言文字運用》這門選修課在教學形式的設置上和以往的語文教材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它把“告訴式”的滿堂灌授課方式轉變?yōu)閷W生參與式的活動。在每篇課文的前面都設置了“引子”,用實例的形式導出本課的主要內(nèi)容。正文則采用課堂活動的方式進行。課后還有“小試身手”的練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編排的這種新形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動腦動手積極參與,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如在教學《優(yōu)化“好好說”——修改病句》這一節(jié)時,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他們在報刊雜志電視上以及自己的作文中遇到的病句,上課時,把這些病句全部“公布于眾”,讓大家一起動手找毛病,再修改,然后再小結句子的常見語病,并讓學生談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使用病句而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用這種追根溯源共同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使這部分內(nèi)容在學生大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跡,讓他們時時提醒自己,在習作中盡量避免出現(xiàn)病句。
三、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結合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而《語言文字運用》這門選修課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使學生能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科學方法,靈活地解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語言文字問題,從而為真正具備較高水平的文化素質(zhì)和文明修養(yǎng)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完《神奇漢語》這一節(jié)后,我讓學生走上街頭收集有關廣告招牌上的不規(guī)范字和錯別字;學完《每年一部“新詞典”——新詞語》這節(jié)后,我讓學生收集整理平時自己在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一些新詞語,通過和祖輩父輩聊天,收集對自己來說陌生的詞語,從中感悟社會的變遷和語言的日新月異。再如利用《漢字的起源》這一節(jié)內(nèi)容讓學生領悟書法的魅力。
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結合,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原來語文中也有神奇的世界,參與其中也會其樂融融。
四、引導學生下點功夫,探究語言文字現(xiàn)象
整本書學完后,我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興趣小組,讓他們就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探究,探究的方向主要是運用方面。合作探究后,可以用各種形式展示探究成果。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后,學生探究成果的豐碩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有用相聲《成語新編》形式展現(xiàn)生活中誤用成語鬧的笑話,警示大家成語雖是漢語中的瑰寶,但也應恰當使用才能展示它的獨特魅力。有用幻燈片形式展現(xiàn)《漢字與<紅樓夢>》,從獨特的視角探究曹雪芹這位文學巨匠在《紅樓夢》中如何運用漢字的獨特特點來為故事情節(jié)服務的。有用幻燈片形式展示了語言和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讓師生大開眼界。另外,還有詩朗誦《我有祖國,我有母語》,演講《我的母語》,表達了同學們在“英語熱”日益升溫的今天,對弘揚母語及民族文化的熱切關注與希望。
《語言文字運用》雖然是一門選修課,但它的作用和實際運用價值卻不可低估。通過以上幾種教學方法的嘗試,不僅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也充分展示了語文這門學科的極大魅力。語文并不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關鍵在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把握和靈活運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