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詠東
閱讀,從大的遠的方面說,它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經(jīng)歷,是幫助你由無知到淵博,由閱讀書籍到閱讀人生的過程。從小的近的方面說,它則是中考高考的學生的一把雙刃劍。因此,開設閱讀課是非常有必要的。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只有向學生推薦好書,讓學生讀好書,學生的智慧才能熠熠生輝。
純粹的閱讀課是一門新生事物。這門閱讀課應該如何操作,實施,在我上這門課之前并沒有可以借鑒,效仿的模式。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最初的想法是:首先,初中的學生,視野面不能太窄,應該從各個方面汲取營養(yǎng)。只有先“寬”,才能培養(yǎng)他們豐富的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先“寬”,才能后“深”,因此天文地理、科技文學、軍事經(jīng)濟等等這些古今中外的書籍都在我向學生推薦的范疇之內。其次,要求學生一定要作摘抄。徐特立老先生曾有言:“買書不如借書,借書不如抄書,全抄不如摘抄?!笨梢?,摘抄是必須的!但單純的摘抄是不是最好的呢?我以為它只有起一個“再現(xiàn)”的作用。也因此,我想對學生提出更高一點的要求,即在摘抄的同時再寫點賞析,評論的文字。此外,我還預設了一些專題講座。希望通過賞析、點評讓學生對一些名著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獨到的創(chuàng)新。
有了上面的設想,就有了后面的實施:在頭一個月里,我選取了《軍事天地》《我們愛科學》《名人的智慧與幽默》《禮儀與修養(yǎng)》《悲慘世界》等十幾種書目給學生看。結果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神話,寓言類作品(估計這跟學生的年齡段有關)。其中男生又主要偏向軍事經(jīng)濟等內容的書籍,女生則偏向禮儀風俗等內容的書籍(大概這跟性別,意識形態(tài)是緊密相連的)。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在每個班都開展了一項活動。這就是讓學生把自己看的書籍拿出來相互交流,討論,以達到知識的互補,思想的碰撞效果。而這樣的活動也的確讓學生的閱讀面更開闊,閱讀能力更強了。比如說七(4)班的女生袁芳潔就說:“我以前并不喜歡生物,可今天聽顧凱講的《昆蟲記》感覺還是挺新鮮的,我以后要多看這方面的書。”七(5)班的男生徐鵬飛也說:“我以前根本就不注重衣著,但今天聽了龔樾的禮儀知識,才曉得衣著也是一門學問!”
有了頭一個月的“寬”,在第二、第三個月里,我希望學生往“深”里發(fā)展。因此,我從圖書室里選取了一些青少版的文學名著。如《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大衛(wèi)·科波菲爾》《浮士德》《歐也妮·葛朗臺》……然后搬至閱覽室供學生閱讀并摘抄。
但就是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說有的學生在閱讀《浮士德》這部名著時,就對其中的插圖及情愛描寫大加詬病,而我本人也未對其認真審查,想當然地認為既然是青少版的,那么肯定沒問題??墒聦嵤?,事情發(fā)生后當我翻閱了其中的插圖也覺得不大適合初中生。教育學家別林斯基也曾指出:“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彼?,我自己反思:一、任何事都不能憑感覺下定論,都必須親歷親為!二、問題擺在了面前,就應立即想辦法應對、補救。
那么如何補救呢?我采取的辦法是:立即在每個班舉辦一次講座,題目就叫《怎樣正確看待文學作品中的情與愛》。我從《圣經(jīng)》講到《古希臘神話》,從《斷臂維納斯》講到《擲鐵餅者》,從羅丹講到魯迅。我力求讓孩子們真正辨清美與丑,善與惡,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而后看見學生由眉頭緊鎖到漸漸舒展,我的心也緩緩釋然。
再譬如說關于摘抄。雖然開學第一天我就已跟學生講明了摘抄的格式,摘抄的方法,但當學生把摘抄本送交上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還是有些學生根本不知摘抄什么樣的內容才是有意義的!另外還有些學生所謂的點評跟摘抄的內容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面對此種現(xiàn)象,我采取了向學生展示我自己的摘抄評論本和圖書室里找到的名家名人的言論范本的方法,同時附帶講解。記得當時就有學生說,“老師,評論還可以這樣寫?”,“這些名家的點評好到位,讓我視野變開闊了耶!”看見他們茅塞頓開的神情,我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我校學生狀況采取的一些措施。怎樣切實有效地利用好這把“鑰匙”,最大限度地打開學生的智慧,讓孩子們讀的每一本好書,就似和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笛卡爾語)。讓孩子們讀的每一本好書,就似給他們的理智和心靈插上了翅膀(高爾基語)。相信還有很多課題亟待我們共同思考、探索、求證。
(作者單位:武漢市硚口區(qū)常碼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