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芝
內容摘要:一個聲樂教師所追求的首先應是對聲樂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深入了解生理解剖學,特別是發(fā)音肌肉的活動,對巴甫格夫學說的了解也有好處,也需要對每一部分的活動進行分析、了解,發(fā)現(xiàn)造成發(fā)音好壞的原因:現(xiàn)代聲樂調令已成為真正的科學,只有對自己的事業(yè)、對歌唱、對學生真正熱愛的人,才能在教學上做出好成績。
關鍵詞:高師聲樂教育教學基本功培養(yǎng)
一個學習聲樂的人,首先要有好嗓子,具有感受音樂的能力,精神飽滿,身體健康,能負擔艱苦的工作;要有忍耐性和堅韌性,能克服困難,不怕挫折。凡有志于學習聲樂,特別是將來打算從事這方面事業(yè)的人,應具備如下一些條件:1.聲音的自然音質具有吸引力;2.在音樂方面,有足夠能力把聲樂作為藝術的表現(xiàn)手段;3.身體素質良好,能夠保持繁重的訓練計劃的完成。缺少其中任何一項,都足以使學習者在學習中感到很大困難,即使具備了這些條件,也必須盡最大努力,才能取得成果。
一、范唱對學生的幫助
實踐教學中,教師能夠唱給學生聽對學生會有很大幫助。有些教師認為“范唱”這種做法反而鼓勵了學生學會不用思想的模仿,因此會產生不良的后果,但恰當?shù)夭捎梅冻虒W,反而能給學生一種幫助,這種幫助只能通過舉例(范唱)才便于說明。這是解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能使學生充分了解教師的意愿。用具體聲音去解釋發(fā)聲上的問題,可使學生把教師以前所講解的生動的實例聯(lián)系起來,然后再去練習。此時學生不是模仿,而是把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練習上,并把歌曲的情況與較有經驗的歌唱者的聲音相互比較,最后再讓學生描述做時的感覺。只有經過這種解說、示范、個別活動、反復指導的完整程序,學生才能充分掌握學習的課題,并把其形成獨立的活動。
學生的不思想的模仿和探索與建立一種吸取經驗的活動是大不一樣的,這種活動對于有目標的課程有很好的作用。教師運用這樣的方法,以明確的技巧和適當?shù)姆冻?,要比只用語言說明有更好的效果。
歌喉是一件脆弱的樂器,不應對它施加強力。所有的指導、學習,所有的練習,都應要本著這一原則進行。日進度要考慮到在學習上是不是必要。沒有一種方法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不會有兩個學生經歷完全相同的過程和問題。舉例來說,一位明智的教師不會指定學生在開始學習時一定要先練習哪一個元音,通常要先讓學生在各個元音上試一下,看學生唱哪個元音最方便,從中再找出最適合于先行訓練的元音。如果一個學生感到唱“啊”最方便、最自然,而唱“衣”很困難,那就讓他先用“啊”練習,不要硬讓學生去唱“衣”,而后,等學生在發(fā)音方面已較為穩(wěn)定時,再加唱其他元音。當然,所有的元音最終都要加以訓練,學習的規(guī)則和進度必須堅持,但不是強迫的。
二、注意高聲區(qū)
上述原則對不同聲區(qū)的發(fā)音也同樣適用。唱高音不要勉強或擠壓,不要過度施加壓力。開始練習時,要告訴學生如何輕輕觸碰高音,以后也保持這樣。高聲區(qū)的聲音可能是一個月一個月地進展,始終要很小心。中聲區(qū)的聲音發(fā)展也要非常注意,不論是唱花腔女高音,還是唱低音,如果能把中聲區(qū)的音練好,對高、低聲區(qū)的發(fā)音會有很大幫助。有人認為練好中聲區(qū)是順利唱好其他聲區(qū)聲音的門徑。
對于年輕的歌唱者來說,要想使自己的歌唱具有特色,必須自己多去鉆研體會。這種發(fā)展往往也是日后成長的關鍵。有的學生聲音具有戲劇音的傾向,有的富于抒情性質,也有的學生兩種兼?zhèn)?。對于一首藝術曲風的把握和演唱,筆者認為一定要從內容、情感、氣質、風格各方面認真分析,深入領會,這是打開作曲者思想和創(chuàng)作之門的鑰匙。至于用什么方法理解作曲者的音樂意旨和思想感情,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和別人的演唱處理固然可以學習借鑒,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演唱者個人勤奮努力,并研討、體會去取得。
能依直覺去體會樂曲的力度、格調、情趣是一種才能,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去研究作曲家的作品并熟悉它。在這里最基本的應是盡最大努力把印在譜上的音符準確地唱出,然而這并非易事。學生應特別需要對音符時值、休止符、延音等加以注意,如果一個歌唱者能夠切實地學好、唱準歌譜,便在演唱的前進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三、練習方式方法問題
對于具體練習方法,筆者認為,學習聲樂不要放松對基本功和技巧鍛煉的努力應做得很充分,要求學生每天用半小時唱音階、練習曲,加上其他技巧練習(如果唱花腔女高音當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在這段技巧鍛煉結束后,再休息一段時間(特別是初學歌唱的人),然后再開始唱歌。這時練習的關鍵是任何聲音都不要連續(xù)使用1~1.5小時以上。
練習時間的長短固然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用怎樣的態(tài)度去練習。有成效的學習要保持理解清楚、認識明確,分清什么是技能的訓練,什么是藝術素養(yǎng)。氣息控制、音階練習、顫音歌唱很重要,但唯一的目的是:重視樂曲精神的一種忠實、嚴肅和認真的態(tài)度非常關鍵。
結語
要使聲音在整個聲區(qū)范圍內保持聲音豐富、飽滿,歌唱者應力求做到在不同聲區(qū)之間要唱得沒有裂痕。不同的聲區(qū)在音色上不應有差異,唱起來要像是在一條音階線上升和下降,順暢地流動。把歌唱好也要配合襯托好的音樂,這是一個歌唱者在訓練中應多加探索并努力保持的,切不可為了追求聲音大、音域寬等而損傷了聲音的音質。為了發(fā)掘一個人聲音的音質潛力,在一位好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訓練,并在自己的練習中認真保持,這樣就可以在獲得良好的歌唱習慣過程中不斷提高、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