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瑩
(河南大學文學院,開封475001)
一個白癡意識流中的“美”與“愛”
——淺析《喧嘩與騷動》中班吉的意識流
王潔瑩
(河南大學文學院,開封475001)
指出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采用了多角度的敘述方法、神化模式、意識流等多種寫法來描寫日益沒落的康普生家族,從班吉的敘述角度深入探討班吉意識流中的凱蒂形象和班吉與凱蒂之間姐弟之情背后所隱含的深刻意義。
《喧嘩與騷動》;意識流;凱蒂;班吉
在許多關(guān)于《喧嘩與騷動》的評論文章中,凱蒂·康普生總是簡單地被視作一個輕佻放蕩的女子,一個墮落的女性,她在冷漠虛偽的家庭和動蕩的社會里被迫一步步走向無人挽救的墮落,到最后“不需要別人的拯救她已經(jīng)再沒有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值得拯救的了”[1]。而整本書里凱蒂一直是個“沉默者”,前三部分是三個兄弟在敘述,最后是黑人迪爾西的敘述。凱蒂的形象在別人的口中漸漸明晰。
一
《喧嘩與騷動》第一部分班吉的敘述因為他的白癡身份而更具客觀性,使讀者對文本和人物有了較為客觀的印象。通過第一部分的敘述者班吉的“癡人說夢”,我們可以在他的意識流里看到一個干凈純潔善良美好的凱蒂,也只有在班吉的敘述里,我們才可以看到一個快樂美好的凱蒂?!皠P蒂說,我猜他們準是在傷心,因為他們的一個伙伴今兒個給宰了?!薄斑@是一件圣誕禮物,凱蒂說,毛萊舅舅想讓帕特生太太喜出望外呢?!薄拔也慌拢瑒P蒂說,我要大大咧咧地走到客廳里去?!蔽闯赡曛暗膭P蒂是快樂的,沒有承載太多家庭榮譽的負擔,不會被要求做個虛偽的“淑女”,沒有被貞潔觀束縛。她給予了班吉更多“母親的疼愛”。她是家里唯一一個用心感受班吉心理需要的人,并不把他當作一個傻瓜、一個白癡,而是憐愛他順從他?!霸瓉硎菫榱诉@個呀,你想跟凱蒂說,可你說不出來。你想說,可又說不出來是嗎?當然,凱蒂不再用了。當然,凱蒂不再用了?!倍啾戎?,母親哥哥甚至是家里的黑人孩子都只會嫌棄并遠離他。??思{承認:“使他(班吉)與現(xiàn)實、甚至與外部世界相聯(lián)系的東西就是他對于凱蒂的信任。他知道他的姐姐愛她,會保護他,她是他生命的全部?!保?]
??思{在1956年接受吉恩·斯泰因的采訪時,對小說的構(gòu)思做了解釋:“我先從一個白癡孩子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因為我覺得這個故事由一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講出來可以更加動聽。”[3]他因為三歲的智商思想不受傳統(tǒng)道德束縛,仿佛永遠生活在童年期。他喜歡姐姐身上特有的“樹的香味”。在班吉的敘述里,凱蒂的形象遠離昆丁自殺的陰影和杰生惡毒陰險的丑惡,更不受康普生太太虛偽淑女身份教育的束縛,也與叛逆可憐的小昆丁無必然聯(lián)系,只是一個有著“樹的香味”的可愛美好形象。
二
因為康普生太太的自私虛偽和高傲的姿態(tài),班吉從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母愛。他的姐姐在未成年之前在他心里其實潛在地擔任了“母親”這個角色,他也一直依賴著小凱蒂。雖然他是個白癡,只有三歲的智商,很多時候還不能表達自己心里的想法,但是他卻有某些“超特異功能”。他心里的凱蒂是純潔美好的,從小和他一起長大并呵護照顧他。他雖然不懂得男女之情,但他心底希望姐姐一直是干凈純潔的,而一旦她與別的男人有了肌膚之親,他就能立刻感知到并且哭泣吵鬧。班吉的意識流以感覺、知覺和表象的聯(lián)想力作為展開意識流的邏輯力量。他的意識流中充滿了流動著的感覺、知覺和表象,而把它們連接成一幅幅畫面的,只是直覺的聯(lián)綴和組合。他能聞到“冷的味道”,也能聞到他的父親和威爾許身上“雨”的味道,他聽到有人叫“開弟”就會想到“凱蒂”(因為讀音相同),就要開始嚷嚷。班吉的中心意象是凱蒂身上的樹香味兒,它在班吉的意識流中反復出現(xiàn),他喜歡凱蒂身上“樹的香味”,他希望凱蒂身上永遠有樹的香味。凱蒂成年之后身上再沒有“樹的香味”了,而班吉的思想意識一直停留在三歲時的狀態(tài),他的意識不停流動都與姐姐有關(guān)。與凱蒂有關(guān)的一切都是班吉生命里美好的童年記憶,所以火、鏡子、草場、紅色的墊子、舊拖鞋都會給他帶來溫暖和愛。然而凱蒂的離開,使班吉失去了安全感和有秩序的生活。他的腦海里仍然保存著有關(guān)凱蒂的種種記憶。所以,直到凱蒂離家很多年,班吉還是在大門口轉(zhuǎn)悠,看放學的孩子,盼望著他的凱蒂能出現(xiàn)。當被問及塑造班吉這個形象時的內(nèi)心感受時,??思{說:“塑造班吉這個人物時,我只能對人類感到悲哀,感到可憐?!保?]
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結(jié)構(gòu)分為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三個層面,認為無意識比意識更重要,是“真正的精神現(xiàn)實”;它受到意識和前意識的壓抑,代表著人更深層、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和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動機和意圖的源頭。班吉的意識流沒有邏輯、沒有理性,更多是無意識狀態(tài),他對這個世界有著本能的認識和沖動。他的心底依賴凱蒂,喜歡她身上樹的香味。這種無意識表達了他對凱蒂與生俱來的信任和愛。這種愛超越了姐弟之間的親情。凱蒂是班吉的整個世界,她未長大之前的美好在班吉不停變幻的意識流里異常清晰。“他以歇斯底里地哼哼唧唧反映出對愛的膜拜。在這個親情淡薄的家庭,班吉白癡的癥狀不是別的,而是愛的力量變相的顯現(xiàn),所有的疾病都不過是變相的愛?!保?]不管凱蒂之后的墮落給這個家族帶來了多大的恥辱,意味著多么重要的南方淑女文化走向窮途末路,揭示了多么深刻的南方社會問題。但在她和班吉的關(guān)系里,她是美好可愛的化身。雖然作者在善良的黑人女傭迪爾西身上寄托了新的希望,但凱蒂之于班吉的意義,也同樣讓讀者在這個冷漠頹敗的家庭里感受到了惺惺相惜的溫暖和愛。我想這也是作者在這個充滿喧嘩和騷動的世界里留給讀者感知溫暖和愛的一個出口。
三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在1884年發(fā)表的《論內(nèi)省心理學所忽略的幾個問題》一文中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一股切不開、斬不斷的“流水”。他在這篇文章中說:“意識并不是片斷的連接,而是不斷流動著的。用一條‘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來表達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們再說起它的時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識流或者主觀生活之流吧?!闭材匪固岢龅摹耙庾R流”概念,強調(diào)了思維的不間斷性,即沒有“空白”,始終在“流動”;也強調(diào)其超時間性和超空間性,即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因為意識是一種不受客觀現(xiàn)實制約的純主觀的東西,它能使感覺中的現(xiàn)在與過去不可分割。班吉雖然只有三歲的智商,但他的意識不停地隨著眼前所見之物流動,每一次都與凱蒂有關(guān)。在他的敘述里時間空間不停轉(zhuǎn)換,凱蒂身上樹的香味縈繞在他的意識里。當他感覺他心愛的姐姐有了變化時,他“一邊哭一邊推她”。他希望凱蒂能像洗掉香水一樣洗去她的不貞。那次她洗掉香水就又像樹一樣香了。班吉從心底里是抗拒凱蒂長大成熟的,他潛意識里感知到如果姐姐長大成熟了,她就不再是他一個人的凱蒂了。當凱蒂真的長大成熟時,她徹底離開了班吉的世界。他沒有能力去阻止這一切的發(fā)生,他能做的只是呆呆地活在凱蒂殘留的痕跡里,在柵欄邊等她放學、拿著她的舊拖鞋不放……班吉也是一個悲劇性人物,雖然他只是一個白癡。他被社會和家庭拋棄得到的僅僅是姐姐凱蒂的疼愛,而這疼愛和依賴注定隨著時間被剝奪。而他意識里美好可愛的凱蒂也被時間和世俗變成了一個被丈夫拋棄并且?guī)е缴尘x鄉(xiāng)的女人,甚至最后還可能淪落成了妓女。這對于單純的班吉來說本身就是一個諷刺。??思{認為,班吉的傾訴——“可他還是在慢騰騰的、可憐巴巴地干嚎著,那真是世界上所有無言的痛苦中最最嚴肅最最絕望的聲音了?!保?]但令人欣慰的是,作者讓班吉的智商永遠停留在三歲,讓他不知道心愛姐姐的悲慘與不幸。
“她有一股樹的香味?!边@句話明顯充滿了隱喻特征?!皹洹毕笳髦恋閳@中的生命之樹?!皹涞南阄丁毕笳髦鴦P蒂純潔、美好、自然、天真的氣質(zhì)。從某個角度可以說,未成年的凱蒂是班吉感知天堂的一種途徑。當她成年,班吉時而聞不到凱蒂身上樹的香味,特別當她不再是一個擁有童貞的小女孩之后。對于班吉來說,姐姐的愛帶給他的就是一個童年期的天堂,標志就是“樹的香味”。而這“天堂”在那個充滿喧嘩與騷動的年代也只存在于凱蒂的未成年之前,注定到最后因為命運而崩塌??v觀給予者和接受者,都是不幸甚至不健全的人,他們都被社會拋棄。一個永遠不會長大,一個不可避免地長大成年墮落流亡。當凱蒂的身體脫離了童年期的童貞和純潔,她就不再具有“天堂”的特質(zhì),而班吉卻一直停留并尋找著這一特質(zhì)。他是整個家族中唯一一個試圖“挽救”凱蒂的人,他用他特有的感知能力和一個孩子僅有的力量極力阻止她的墮落,他用哭鬧試圖喚醒姐姐對自身處境的清醒認識。
凱蒂是??思{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個美麗而悲慘的小女孩。作者對凱蒂這個人物傾注了感情和愛,而作者對凱蒂的偏愛更多地通過班吉來體現(xiàn)出來。昆丁對妹妹的愛背負了太多道德和理想而太過沉重,弟弟杰生和她之間的關(guān)系比陌生人還要冷漠,父親和母親總是專注于自身的處境和榮譽沒有給過凱蒂真正的愛。相比而言,班吉的愛和依賴也是凱蒂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班吉的意識流具象化了作者心目中的凱蒂形象,惟有她才能使班吉的心靈得以平靜。也只有透過班吉這面沒有任何思想的“鏡子”,我們不僅看到了那個紛繁復雜的社會和自私無愛的康普生家族,更看到了一個純真美好的小姑娘怎樣在充滿喧嘩與騷動的世俗社會和歷史變遷中不可避免地走向墮落。她身上獨有的“樹的香味”只存在于班吉的意識里。
在班吉的意識流里,時間空間被打亂,人物場景轉(zhuǎn)換不停。他仿佛一個放映機般記錄了由當下聯(lián)想到的關(guān)于凱蒂的一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凱蒂結(jié)婚起,班吉的時間就停滯不前了?;鹈?、鏡子、舊拖鞋、“開弟”都能讓他的意識流動不停,但凱蒂再也回不來了。未成年前的美好快樂已被時間帶走。作者讓一個只有三歲智商的白癡在冷漠的大家庭里用十幾年的時間執(zhí)拗地等待著永遠不能再給他疼愛的姐姐歸來。這一殘酷現(xiàn)實更寄托了作者對社會轉(zhuǎn)型期小人物之間惺惺相惜的感情的同情。
班吉和凱蒂無疑是作者傾注了憐愛和同情的小人物。通過分析班吉意識流中的凱蒂形象和他們姐弟之間的感情,仍能看到作者在那個充滿喧嘩與騷動的年代,讓我們在一個只有三歲智商的白癡身上看到了永遠保存在童年期的美好和愛的存在。
[1] ??思{.喧嘩與騷動[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352.
[2] William Faulkner.The sound and the fury[M].New York:The Modern Library,1929:17.
[3] 李文俊.??思{評論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262,345.
[4] 蘇珊·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20.
Love and beauty in an idiot’s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WANG Jie-ying
(Faculty of Literature,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William Faulkner’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uses different angles,deification mode,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so on to describe Compson family’s decline.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Caddy’s image in Benjy’stream of consciousness and the implied profound significance of their love.
The Sound And The Fury;stream of consciousness;Caddy;Benjy
I106.4
A
1009-8976(2011)02-0115-03
2011-04-03
王潔瑩(1988—),女(漢),河南鄭州,碩士主要研究圣經(jīng)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