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各科教學大綱都增加了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語文“研究性學習”的課該怎樣上呢?這是廣大語文教師十分關心的問題。
明確目的,轉(zhuǎn)變觀念
新課程計劃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基本的研究學習方法,培養(yǎng)使用新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明白了這一點,教師就要改變觀念,變知識的傳授者為“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恰當擬定學習內(nèi)容
研究性學習內(nèi)容以及研究專題的確定,要根據(jù)所在學校的具體情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班而異,因人而異。在起始年級或基礎不好的班級,課題應該小一點,淺一點,待有了一定基礎以后再大一點,深一點。一般情況下,小的專題一學期可以完成一到兩個。切勿貪大求全,好高騖遠,以致達不到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確定專題的時候,應讓同學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只起指導、參謀作用,不能越俎代庖。
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研究性閱讀與一般閱讀不同的是,它不需要透徹地了解讀物的內(nèi)容,而是通過閱讀來收集資料、整理觀點、分析研究,從而提出新的見解。它既可以從對一本讀物的分析概括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綜合幾本讀物的相關內(nèi)容提出新的見解??梢詫ψx物的觀點、材料提出質(zhì)疑、否定和判斷。在閱讀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梢?,研究性閱讀也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擬定研究性學習的內(nèi)容時,即可以把研究性閱讀作為研究的專題,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研究性閱讀。
比較閱讀是一種易于操作的研究性閱讀。它把內(nèi)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lián)系的作品進行比較,有分析地進行閱讀。學生通過閱讀、分析、研究,尋找出比較對象在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點和相異點,以及形成這些異同的原因,從而獲取新的認識,這是研究性學習初始階段的一種較為實用、易于操作的研究內(nèi)容。比較閱讀的內(nèi)容是極為廣泛的,可以是同一時代的同類作品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時代的不同作品的比較;可以是題材類似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作品的比較,也可以是題材不同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作品的比較;可以是同一時代不同作家的比較,可以是中國作家作品的比較,也可以是外國作家作品的比較,還可以是中外作家作品的比較??傊?,只要是具有可比性的作品,都可以進行比較閱讀。
專題閱讀也是一種研究性閱讀,這是在確定了研究課題之后,為了解決課題需要的各種材料而有計劃進行的閱讀。它不一定需要原原本本的了解讀物的全部內(nèi)容,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專題,搜集自己所需材料,來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例如,一個學生的專題是“中國小說發(fā)展的脈絡”,那么,就可以閱讀與小說有關的讀物,搜集與“小說發(fā)展”有關的材料。專題閱讀需要對材料篩選和整理,要教育學生弄清哪些材料是和專題有關,哪些與專題無關;哪些材料是重復無用的,哪些是最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材料又能從哪些方面說明你的課題。個人與集體相結(jié)合,課內(nèi)與課外相結(jié)合
研究性學習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和各自的愛好,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獨立進行,也可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合作進行。一般說來,小的專題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在課內(nèi)集體完成,大的專題則可以建立專題組由專題組講座,把大的專題分解成若干個子專題,有組員分頭進行,如“中國小說發(fā)展的脈絡”這個較大的專題,就可以按年代分成幾個子專題,有的組員負責先秦部分,有的負責兩漢部分,有的負責魏晉部分……當然,子專題可以由一個組員完成,也可以是幾個組員共同完成。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既明確分工又團結(jié)合作,互相支援,其間,教師要參與研究學習的整個過程,指導同學們收集材料,及時幫助專題組做好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工作。
給予恰當?shù)脑u估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新的課程,既然是一門課程,就要給予恰當?shù)脑u估。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研究性學習評估的依據(jù)不是研究成果的多少、學術(shù)水平的高低,而是學生學習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注重學生收集、分析、歸納、整理資料的過程,看他們是否學會了收集材料、處理材料,是否恰當?shù)姆答伋鲅芯康慕Y(jié)果,課堂的重心不再僅僅是使學生獲取知識,而是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只要圍繞課題,占有了較為豐富的材料,而這些材料又能從不同的方面說明課題,我們就應給予較高的評價。
(作者單位:黑龍江鶴崗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