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瑩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紀90年代受循證醫(yī)學思想影響而產生的護理觀念,可簡單理解為“遵循證據的護理”,是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將可利用的最適宜的護理研究依據個人技能及患者的實際情況、價值觀和愿望有機的結合起來,制訂出最佳的護理方法[1]。對提高護理活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起到了積極促進的作用。我科應用循證護理對18例實施機械通氣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進行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科2010年3月~2011年2月實施機械通氣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齡56~85歲,平均72歲。氣管插管16例,氣管切開2例。針對氣道管理的濕化方法進行了循證護理,依據循證護理結論,對患者行主動加溫濕化,使進入氣道的溫度達到37℃。儀器采用西門子SERVO—i呼吸機,SERVO—i呼吸機加溫加濕器由濕化器、溫度監(jiān)測器、儲液罐等組成,濕化器帶有溫度設置按鈕,送氣回路無加溫導線。
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同等病例17例,依據痰液黏稠度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濕化方法:痰液黏稠度在I°~II°的患者選擇人工鼻進行濕化;痰液黏稠度在II°~Ⅲ°的患者選擇加溫濕化器進行濕化,濕化溫度選擇32~35℃。
將2010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患者與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呼吸機使用時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率。
2010年3月~2011年2月實施機械通氣的18例AECOPD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為最短45 h,最長38 d,平均132 h;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率為4例(占22.22%)。而2009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17例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為最短51 h,最長47 d,平均152 h;VAP的發(fā)生率為6例(占35.29%)??梢妼嵤┭C護理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有效地控制VAP的發(fā)生,并提高護理質量。
3.1 護理問題 護理小組根據臨床觀察提出行機械通氣的AECOPD患者氣道管理的重要性,氣道濕化溫度的選擇對痰液黏稠度、機械通氣的時間、VAP的發(fā)生率均有較大的影響。3.2 循證依據 應用計算機網絡、書刊等系統(tǒng)尋找國內外關于護理方面的文獻,以尋找來源于研究領域的實證。具體步驟為:(1)利用中文科技資料目錄或CBM disc檢索國內文獻,全面了解相關信息。(2)從檢索到文獻題錄中篩選出最重要的題錄。(3)依此題錄查找期刊原文或用數(shù)據庫查找全文。(4)評判性閱讀全文。(5)總結并發(fā)現(xiàn)氣道濕化溫度與人體溫度接近對下呼吸道黏膜刺激小,降低了痰液的黏稠度,痰液稀薄,減少了吸痰的次數(shù)和時間,減輕了氣道黏膜損傷,降低了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機械通氣時應在管路中常規(guī)應用氣道濕化裝置(C級),無論何種濕化方式,都要求進入氣道的氣體溫度達到37℃,相對濕度100%。
3.3 護理干預 患者均使用西門子SERVO—i呼吸機,調節(jié)濕化器溫度,以確保進入氣道的氣體溫度維持在37℃。氣道吸引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按需吸痰,吸痰前評估氣道內是否有分泌物積聚:(1)聽診時呼吸音粗,有痰鳴音。(2)PaO2,SpO2降低。(3)患者不能進行有效地自主咳嗽。(4)氣道內可見分泌物。(5)監(jiān)測到流速/壓力波形的變化。吸痰前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行胸部物理治療使痰液松動,向中心集中,變換體位使痰液潴留的肺區(qū)域在上,以利于吸引。同時在實施加溫濕化的過程中,要加強觀察氣道口氣體的溫度,及時調節(jié)濕化器的溫度,防止過度濕化,及時傾倒管道內冷凝水,避免污染的冷凝水進入下呼吸道繁殖增生導致感染。重視患者的主觀感受,小組成員通過查閱病例和詢問家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基本情況,向患者解釋氣道濕化的重要性和小組采取的護理干預策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細致的觀察,做好臨床效果評價和實施干預后患者的主觀感覺和舒適度的評價。
4.1 縮短了機械通氣時間,降低了VAP的發(fā)生率 COPD是發(fā)生VAP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而且此類患者一旦行機械通氣,其氣管插管的時間較長,其發(fā)病率可高達43.1%,病死率為51.6%[2]。VAP使患者住ICU時間延長,死亡風險顯著增加。而通氣時間每增加1 d,發(fā)生VAP的危險性增加l% ~3%[3]。因此預防VAP的發(fā)生對改善COPD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若氣道濕化不足,引起大量氣管內分泌物潴留,導致細菌繁殖;若濕化過度,痰液過分稀薄,增加了反復吸痰操作次數(shù),容易將細菌帶入氣道,增加細菌侵入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的機會。37℃的濕化溫度和100%的飽和濕度使氣道濕化效果滿意,痰液黏稠度在I°~II°,能順利吸引出或咳出,一次吸盡率高,減少氣管內反復吸痰操作次數(shù),能減少機械通氣治療時間,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幾率。同時小組做好預防VAP的常規(guī)護理:(1)加強手衛(wèi)生,吸痰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2)防止口咽部定植細菌的移位和胃內容物反流。(3)口腔護理,每8 h 1次,及時清除口腔內分泌物,保持口腔清潔。(4)無禁忌證者患者床頭抬高30°~45°。(5)持續(xù)聲門下吸引。
4.2 減輕了氣道黏膜損傷 健康人正常情況下,吸入氣體達到37℃和100%飽和的位置剛好在氣管隆突以下。吸入氣體在機體核心溫度飽和狀態(tài)下處于熱力學平衡狀態(tài),這是持續(xù)幾個小時以上機械通氣的最佳濕化條件。AECOPD患者因合并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細胞變性、壞死,潰瘍形成,其底部肉芽組織和機化纖維組織增生導致管腔狹窄,結構重塑,氣道阻塞。患者痰液增多,痰液黏稠,多呈膿性。同時吸痰是具有侵入性、盲目性、損傷性的操作,易導致氣道黏膜損傷。維持氣道在37℃及飽和濕度,可以減少黏稠痰液的形成,小組在操作中使用盡可能低而有效的負壓,100~150 mmHg即能有效地吸引痰液,減輕了氣道黏膜的損傷。
4.3 增加了患者的舒適感 護理干預過程中,評估貫穿始終,機械通氣患者往往體驗許多生理和心理的不適和痛苦,溝通障礙更加重了患者對不適的體驗[4]。小組重視非語言交流(為患者提供紙、筆,與患者進行文字交流互通信息;用肢體語言與患者交流,如點頭代表“是”,搖頭代表“否”;小組制定了一系列的卡片供患者選擇),及時了解患者的主觀感受,便于及時評價護理干預效果。經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維持氣道在37℃及飽和濕度對氣道無刺激,可減少或避免刺激性咳嗽,使氣道處于近似生理濕化狀態(tài),可充分改善人工氣道的濕化環(huán)境,符合呼吸道溫濕度的生理要求,有利于痰液稀釋與排除,減少或避免痰痂形成,減少了吸痰時間和吸痰次數(shù),減輕了吸痰的刺激,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自我感覺舒適。
[1] 張 宏,朱光君.循證護理實踐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42 -44.
[2] 劉朝輝,趙子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原學與臨床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6):413 -414.
[3] George Dl.Epidemiology of nosocomial pneumon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Chest Mes,1995,16(1):29.
[4] 田 薇.影響機械通氣患者舒適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8):29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