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喜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于產前、產時或產后的各種病因,使胎兒缺氧而發(fā)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fā)生呼吸、循環(huán)障礙,導致生后1min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guī)律呼吸,以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酸中毒為主要病理生理改變的疾病。嚴重窒息是導致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F將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86例窒息新生兒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其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本組86例新生兒來自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86名產婦,產婦年齡22~35歲,平均27.63歲;初產婦73例,經產婦10例;單胎80例,雙胎3例,胎齡34~42周;分娩方式:順產51例,剖宮產18例,器械輔助陰道分娩17例。
新生兒出生后1min Apgar評分<8分即可確診。其中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①常規(guī)監(jiān)測胎兒心率、心音變化,對高齡產婦或患有糖尿病、心、腎疾病、嚴重貧血、前置胎盤、妊高癥者增加監(jiān)測的頻率。②胎兒娩出后按照ABCDE復蘇方案實施復蘇措施。A(air way):清理呼吸道,吸盡口、鼻、咽黏液;B(breathing)∶采用拍打足底2次和摩擦新生兒背部刺激觸覺,建立呼吸;C(circulation)∶維持正常循環(huán),保證足夠心搏出量;D(drug)∶藥物治療;E(evaluation)∶評價。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共分娩無畸形新生兒1109例,發(fā)生新生兒窒息86例,占7.75%,其中重度窒息14例、輕度窒息72例,經搶救復蘇,84例存活,2例死亡,死亡率為1.80‰。
臍帶因素41例,占47.67%;產程異常35例,占40.70%;母體因素12例,占13.95%;胎膜早破8例,占9.30%;羊水污染5例,占5.81%。其中存在2種以上因素13例,占15.12%。
窒息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新生兒缺氧后各臟器都可發(fā)生退行性變,腦、心、肺等重要臟器損傷程度嚴重影響預后,其中腦細胞對缺氧更為敏感,重度窒息可引起腦水腫、腦組織壞死和顱內出血。
新生兒窒息與胎兒在子宮內環(huán)境及分娩過程密切有關。各種原因所致胎兒缺氧后,胎兒血液中的PCO2增高,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頻率加快、幅度加大,造成喉括約肌屏障功能減弱而吸入大量羊水而產生窒息。本組86例新生兒窒息病因中,臍帶因素居首位,占47.67%,與國內相關報道相近[1]。臍帶是胎兒娩出前與母體聯系的通道,是母體和胎兒進行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產物交換的場所。臍帶纏繞、過短、打結、先露和脫垂均可影響臍帶血流量,造成胎兒缺氧。本組產程異常占40.70%,居第二位。產程延長,特別是第二產程延長不僅影響胎盤血循環(huán),使胎兒在宮內缺血缺氧。同時,第二產程延長需要使用器械輔助分娩,尤其胎頭吸引術、產鉗術對胎兒的損傷最大,是新生兒重度窒息的主要原因。本組有13例存在2種以上因素,占15.12%,表明新生兒窒息可由多種因素參與,臨床應重視篩選、甄別。
新生兒窒息原因復雜、后果嚴重,我們采取定期觀察胎心音和胎動變化,根據胎兒和母體狀況綜合判斷后選擇最佳的分娩方式,適當放寬剖宮產指征,盡量避免使用器械輔助分娩,以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胎心率是胎兒存活的主要表現之一,近年來醫(yī)學精密儀器的研究與應用日益廣泛,電子胎心監(jiān)測儀以其高靈敏性、使用方便和結果可靠等優(yōu)勢,對早期發(fā)現胎兒宮內缺氧具有顯著作用,也為臨床醫(yī)師采取緊急措施提高依據[2]。
國際上采用新生兒1min APgar評分作為診斷窒息的標準,但絕不是進行復蘇依據,因為新生兒窒息搶救必須爭分奪秒,臨床上1min的等待可能關乎新生兒的生命。在ABCDE復蘇方案中,通暢呼吸道、建立呼吸是搶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輕度窒息在清理呼吸道的基礎上,通過痛覺刺激大多可建立自主呼吸,重度窒息則需盡早行人工呼吸,必要時行氣管插管,為后續(xù)治療贏得時間[3]。龔謝雯等[4]報道,5min內新生兒自主呼吸建立、心率>120次/min、皮膚顏色轉紅、一般狀況穩(wěn)定,即可判定復蘇成功,>5min仍不能建立自主呼吸,則對腦、腎等臟器造成不可逆性損傷,是判斷新生兒窒息預后的重要指標。
[1]鄧滿玲.新生兒窒息原因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0,29(22):65.
[2]尤正芳.胎心監(jiān)測在胎兒監(jiān)護中的作用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0,17(31)∶109.
[3]石仙玉.98例新生兒窒息處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9):68-69.
[4]龔謝雯,陳法東,擢初升,等.新生兒窒息腦腎損傷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8):2027-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