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英 李旺濤 翁麗芬
健康教育是研究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能、消除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的一門科學。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的膳食結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粗米粗面和粗菜由精米、細面、細膩的食品來取代,食譜中精細食品增加,含糖量高,導致兒童牙病,特別是齲齒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雖然家長對維護兒童口腔健康有一些初步認識,但也是等到牙疼、痛苦難以忍受,齲齒需要拔掉的程度才去治療,而對齲病的預防則持消極態(tài)度。為改變人們這種舊的思想觀念,降低兒童齲齒患病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我街道連續(xù)3年在開展齲齒預防工作中,側重對兒童家長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同時使用含氟化泡沫局部防齲,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兒童新齲發(fā)生率有逐年下降趨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08年~2010年深圳市寶安區(qū)街道26所幼兒園2~6歲在園兒童。
采用《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的齲齒診斷標準,連續(xù)3年,每次調查前,對從事調查的醫(yī)務人員統(tǒng)一培訓,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檢查、記錄,每一個調查者必須熟練掌握兒童齲齒的分度、失、齲補等,并與調查前在本所兒童保健門診進行“調查者之間的標準性一致性檢驗”,技術誤差必須控制在≤2%的范圍內。
調查過程中反復核對:每一部分調查結束,皆對已查人群隨機抽取部分重新檢查,觀察期結果的診斷符合率,符合率必須達到95%以上。
連續(xù)3年將個案資料全部輸入電腦,建立數(shù)據(jù)庫。每年對各年齡組兒童進行實查人數(shù)、檢出齲齒人數(shù)、新生齲齒人數(shù)、新生齲齒可比人數(shù)、新齲率、矯治齲齒人數(shù)、矯治齲齒顆數(shù)、矯治率進行分析。
表3.1 2008~2010年26所幼兒園在園兒童齲齒患病情況
表3.2 2008~2010年26所幼兒園在園兒童新生齲齒情況
表3.3 2008~2010年26所幼兒園在園兒童齲齒矯治情況
3.1 齲病患病率 通過連續(xù)3年對26所在園兒童的齲病調查發(fā)現(xiàn)齲病具有一定的年齡特征,其基本規(guī)律是任何年齡都可能患病,但不同年齡對齲病的敏感程度不同,隨年齡的增加,齲病的發(fā)病率增加。此次調查2歲組患齲率最低,3歲后迅速上升,6~7歲達高峰,各年齡段之間患病率經(jīng)卡方檢驗P<0.01有顯著性差異,符合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學調查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為66.0%的高發(fā)病規(guī)律(見表1)。這一高患病率與以下因素有關:多數(shù)家長不重視恒牙替代乳牙這一過程;存在的齲齒不予以治療,未患齲齒的兒童也不積極預防;本次調查母乳喂養(yǎng)乳牙患齲率比奶瓶喂養(yǎng)患齲率高,這與葉瑋等人的調查一致[1],其原因可能是母乳引起菌斑pH值下降的幅度大于牛奶,同時造成更多的牙釉質溶解[2]。
新齲率 從2008~2010年兒童新齲率比較可知,兒童年總新齲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年總新齲率經(jīng)卡方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說明兒童經(jīng)過三年的防治齲病措施,效果顯著,兒童口腔保健意識以及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提高。
齲齒矯治率 從2008~2010年兒童齲齒矯治率比較可知,兒童齲齒矯治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經(jīng)卡方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兒童齲齒矯治人數(shù)從2008年31.67%至2010年43.80%有了較大幅度上升,齲齒矯治顆數(shù)從2008年31.78%至2010年48.52%也有了較大幅度上升。
3.2 干預措施
3.2.1 各種途徑的教育
加強健康教育,增強家長及兒童的防齲意識 在兒童家長學校中加強宣傳防齲知識,宣傳齲病的危害性、齲病的早期表現(xiàn)、如何保持口腔清潔、如何增強兒童抗齲能力、限制糖及糖代用品的使用等;應利用廣播、電視等形式大力宣傳防齲知識并在每年“9月20日”愛牙日上街咨詢。
通過家長、學校 每學期一次定期到幼兒園對家長開展專題健康教育,主要內容:齲病病因及其防治;正確使用氟化物及正確刷牙;改變口腔不良習慣;窩溝封閉防齲術;齲齒早期充填;換牙期的口腔保健及保護好“六齡牙”等。
通過幼兒園的家園聯(lián)系欄 定期把口腔保健常識宣傳畫張貼在專欄內,使家長了解口腔保健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通過圖畫也讓小朋友知道保護牙齒,要從小做起,逐步樹立正確的愛牙護齒的意識。
通過社會傳播媒介宣傳 把口腔保健的內容融入到教育教學中去,如:中華口腔醫(yī)學會推薦的牙齒王國歷險記在課堂上播放,逐步改變孩子睡前吃東西、喜歡咬手指、咬衣角等不良行為。我所還通過QQ群,定期把口腔保健的知識傳遞給幼兒園的每一位保健醫(yī)生,形成有利于幼兒口腔健康的大環(huán)境。
3.2.2 建立健全兒童口腔保健管理組織及保健網(wǎng)絡
我街道7歲以下兒童20000余人,兒童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由街道預防保健機構和一所綜合性醫(yī)院門診承擔,遠遠不能滿足口腔保健的需要,而目前的防治工作主要以治療為主,預防性工作開展較少。因此應成立區(qū)兒童口腔保健業(yè)務指導單位負責制定防齲計劃并組織實施。
3.2.3 定期普查普治,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
根據(jù)計劃,定期對管轄區(qū)內的兒童進行普查普治,利用檢查提高兒童口腔保健管理率,對患齲兒童建立健康檔案,定期隨訪督促治療,根據(jù)齲壞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控制齲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3.2.4 推廣防齲產(chǎn)品的運用
氟能抑制細菌的生長、解除蛋白質和細菌對牙釉質的吸附、降低牙釉質的自由能;降低釉質表面的溶解度、促進再礦化等。我們采用0.6%的低濃度氟化泡沫每年一次到托幼機構進行群體性防齲治療。減少齲病的發(fā)生。
3.3 齲齒治療
治療目的是為了終止病變的發(fā)展,保證乳牙處于正常的功能狀態(tài)至替牙期。兒童常因畏懼而不愿接受治療,個別家長認為“乳牙能換,不用治”,加之口腔治療費用高,造成口腔治療比例低,因此應大力宣傳教育,增強家長的認識,提高治療率。集體兒童齲病預防性干預是以健康教育為基礎,幫助監(jiān)督訓練兒童早晚刷牙及飯后漱口,定期口腔檢查,早診早治乳牙齲。
學齡前兒童齲齒是嚴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是一種多因素疾病,有許多問題仍有爭議[3-4]。兒童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從醫(yī)學角度來說,是傾向保健的一面。我們將走出醫(yī)院,步入社區(qū),利用新聞媒介向廣大群眾宣傳愛牙知識,引起社會的重視,得到廣大家長的積極配合,指導小兒正確刷牙,使齲齒發(fā)病率降至最低,以確保兒童能夠健康成長。
[1] 葉瑋,馮希平,劉艷玲.上海市幼兒猛性齲危險因素的流行病學的研究[J].上海口腔醫(yī)學,2001,10(2):166-169.
[2] 馬善奮,馮希平.嬰兒期不同喂養(yǎng)方式兒童猛性齲病原菌分析[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3,13(10):569-572.
[3] 呂惠萍,李曦.洛陽市學齡前兒童乳牙齲患及影響因素調查[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12):1910.
[4] 王茜,劉音.580名學齡前兒童齲病相關因素分析報告[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4,20(11):7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