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順斌 江素素
“朱氏風格”不單是指朱镕基總理講話的風格,更是包含朱镕基總理為人治學的風范與從政處世的風格。
20 11年9月8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镕基講話實錄》(以下簡稱《實錄》),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國財經出版社向全國發(fā)行,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很多書店甚至出現脫銷現象。
“朱氏風格”席卷而來,其迷人魅力因何恒久?有人歸結為朱镕基總理簡單、直接、深刻、真實的講話風格。此話有一定道理,但在筆者看來,“朱氏風格”不單是指朱镕基總理講話的風格,更是包含朱镕基總理為人治學的風范與從政處世的風格,具體講,有做人的正直坦率、做官的清廉愛民、做事的嚴謹求實等三個方面。
朱總理自言《實錄》的特點是“只講真話,沒有套話”。對于國人習慣于說好話實際上都是空話、套話、假話的行為不以為然?!耙”M職守,敢于說真話。如果本屆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要做‘惡人’,不要說‘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已經變成庸人的社會,都不想得罪人,我不同流合污就行了’,這樣想是不行的?!睘榇?,哪怕是得罪親戚朋友,他也直言不諱:
“朱氏風格”席卷而來,其迷人魅力因何恒久?有人歸結為朱镕基總理簡單、直接、深刻、真實的講話風格。
“最近,中紀委派出巡視組到一些地區(qū)和部門進行檢查,查出不少問題。我就想不到,其中很多人還是我的老朋友,這么無法無天,哪兒還有半點公仆的氣味?!爬到這個地位,就以為可以為所欲為,就可以隨便享受???這怎么得了!”
第一句話是一個官員的本分,通報檢查情況。可是后兩句話,點出了“老朋友”三個字,并嚴厲詰問對方,這表明:朱總理嫉惡如仇,看不得干部特殊化,看不得官員作風不正派;直言不諱,不偏親不徇私不留情,即便是自己的老朋友在作風上有問題,朱總理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來,而且是大庭廣眾之下,真真正正的眼睛里揉不得一點沙子。
朱總理不僅自己說真話,也鼓勵同事或者下屬說真話:“首先,你們可以得罪我。我這個人氣量不大,很容易發(fā)脾氣,你要跟我辯論,我可以當場就會面紅耳赤。雖然我的氣量不大,但是我從不整人,從不記仇,這是事實可以證明的。相反的,對于那些敢于提意見的人,敢于當面反對、使我下不來臺的人,我會重用他。當然,也不是對一切人都重用,如果他沒有能力,我還是不能重用。但是我絕對不會記仇?!笨偫碚f自己氣量不大,可是從中可以看出總理的氣量是大的——告訴人家自己氣量不大,容易發(fā)脾氣,當面可以面紅耳赤,自曝自己的缺點,直言不諱,試問一個沒有氣量的人可以做到么?還說,要重用敢于當面頂撞自己甚至讓自己下不來臺的人,這顯然是一種對自身人格魅力的篤定與自信,只有光明磊落、胸懷坦蕩的人才能做到。
在《實錄》里,朱總理多次說到,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廉潔從政,才能建設廉潔政府。他將“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公”,“公生明,廉生威”等格言來告誡自己和下屬,并把“有容乃大,無欲則剛”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充分表現了他“清正廉明,從嚴治政”的從政風格。
對于腐敗問題,朱總理更是毫不諱言,多次嚴正表態(tài),“要從嚴治政,不怕得罪人”。對于交通領域的腐敗問題,他嚴厲斥責:“搞豆腐渣工程,就是對人民犯罪。”并要求“交通部應將查出的公路建設質量問題通報全國,公開曝光,引起各級黨政領導的注意和重視?!?/p>
為官的清廉往往與愛民相聯系。為官之道,先存百姓;執(zhí)政之要,合乎民心。在朱總理看來,將人民始終掛在心頭是為政者的責任和義務,老百姓的福祉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事情。
1957年“反右”開始,脾氣倔強、性格率直的朱镕基“因言獲罪”,被打成“右派”,從此陷入了長達20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蹉跎歲月。20年的“右派”經歷使朱镕基最大限度的接觸到底層民眾,培養(yǎng)了深刻濃厚的平民情結。無論是在做上海市長還是作為人民政府總理時,他始終把百姓掛在心上,關心底層民眾,表現出始終如一愛民親民的作風。
例如,他給同志們提出的五條要求里面第一條就是“要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能搞特殊化”,將人民擺在最重要的位置。
1998年3月在國務院會議上的就任講話中說“如果本屆政府都是‘好好先生’,我們就對不起人民,要做‘惡人’”。
在《實錄》里,朱總理說到拆遷時這樣要求:“賣地收入首先要用于安置拆遷戶?!?/p>
然而,總有部分腐敗官員為滿足個人私欲,欺上瞞下,甚至利用一切手段阻止人民上訪,“防民之口,勝于防川”。朱總理因此非常重視信訪工作,這實質上就是為百姓說話,為百姓撐腰。他說:“信訪工作是各級黨政領導機關與人民群眾聯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一定不能忽視這一渠道,不能馬馬虎虎地對待,要認真地對待?!辈粌H如此,他還充分肯定群眾來信來訪的作用“說老實話,我也確實從這些信件里面,獲得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薄巴ㄟ^人民來信,我們對干部增加了了解,也處分了很多人。”
朱總理在位期間,任勞任怨,在他的心里,百姓的權益與百姓的評價才是最重要的。2000年3月15日記者招待會上,即將卸任的總理還動情地說:“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那么再慷慨一點說,朱镕基還是辦了一點實事,哎呀,我就謝天謝地!”其中的親民愛民之情,溢于言表。
不知道是不是傳統(tǒng)文化之過,中國人做事不僅缺乏嚴謹的習慣,而且,常常以“難得糊涂”來自詡。
但是,有些時候、有些場合、有些事情,是絕不可以糊涂的。比如,對日本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朱總理就曾經說:
“我想提醒一點,在日本所有的正式文件中從沒有向中國人民道歉過,在一九九五年村山首相籠統(tǒng)地向亞洲人民表示歉意,但是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都沒有向中國人民道過歉,因此不能說中國沒完沒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但我們希望你們考慮這個問題?!?/p>
在這里,總理強調了一點,“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都沒有向中國人民道過歉”這個事實,字字嚴謹,擲地有聲,實事求是,堅決有效地捍衛(wèi)了中國人民的權益和尊嚴。
作為中國的大管家,朱總理在花錢辦事上,也是精打細算,不能糊涂的:
“我這樣講不是無的放矢,二灘水電站原來報預算48億元,現在250億元還下不來呀。如果按這個小數字來做計劃,財政不破產才怪,銀行也得破產。風險相當大,現在好多因素搞不清楚。我拜托你們在目前可以預見的范圍里把資金算夠,這樣才是真心實意地想讓三峽工程上馬,而且把它建好。如果不實事求是,算出來的投資聽起來很小,就趕快上馬,到時候投資大了我們承受不了。”
中國人好大喜功,愛講面子,舉世聞名。上至政府官員,下至普通百姓,莫不如此。朱總理卻能打破這一常態(tài)。他不僅正直做人,也能實實在在做事,實在難得。
他曾經提出,政府部門的所有大小官員要“約法三章”:
“第一條,在國內考察工作,要輕車簡從,減少隨行人員,簡化接待禮儀,不陪餐、不迎送。……不要一大幫子人下去,又吃又喝的,把風氣帶壞了?!鋵嵱幸粋€省領導陪同就可以了,像我們下去都是代表政府工作的,省委書記就不必陪了。
第二條,精簡會議,壓縮會議時間,減少會議人員,不在高級賓館和風景名勝區(qū)開會?!?/p>
第三條,除黨中央、國務院統(tǒng)一組織安排的活動外,國務院領導同志一般不出席各部門、各地方、各單位召開的會議。還要作一下規(guī)定:國務院領導同志不參加接見、照相、頒獎、剪彩、首發(fā)首映式等事務性活動?!?/p>
有人戲稱,中國官員的政績是靠開會開出來的和陪領導陪出來的,此話雖然有點過,卻大致反映了中國形式主義盛行的實情。能夠看出這樣的問題并對各地官員提出這樣的要求,可以看出總理對干部借會議考察之名行吃喝玩樂之實、辦事效率十分低下的問題不僅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也有非常嚴格的措施辦法來對付。
朱總理做事的實實在在,不僅有對上述形式主義的反對,更有對弄虛作假的唾棄?!拔业侥呈鞘锌疾煜聧徛毠ぴ倬蜆I(yè)服務中心。原來是一個大倉庫,空空蕩蕩的,他們在幾天之內把許多個體戶都搬進去,里邊人山人海。我去參觀的時候,那歡呼??!……我一回到北京,就收到一封人民來信,說那些都是假的,不信現在你再去看看,一個人也沒有了。我就派國務院辦公廳的同志去微服私訪,果然來信反映的情況屬實。”
對另外一些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假”,他的態(tài)度是嚴厲查處:“如何解決假冒偽劣商品流向國外的問題?我想無非就兩條。一是海關要從嚴把關,嚴格檢查制度?!坏┌l(fā)現問題,要從嚴處理,成倍或幾倍地罰款,把出口假冒偽劣商品的人罰得傾家蕩產?!?/p>
在中國,面對“產值論官階、速度定職績、數字出干部”的誘惑,不知道有多少人為攫官位、保烏紗、爭榮譽,鋌而走險,胡吹亂侃、虛報浮夸。由此,我們更加感覺到朱總理做實事的難得。也正是因為朱總理實實在在的做事,才能有足夠的冷靜和理性,統(tǒng)領大局,臨危而不亂,在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總理期間,主持了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價格與流通體制改革、國有企業(yè)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經受住了金融危機、特大洪災等等考驗,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國防建設等方面,辦了大量舉世公認的實事,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顯著成就。
總之,研讀《朱镕基講話實錄》的時候,我們常常不自覺地被字里行間體現出來的熾熱的情感、清廉的風范、直率的語言風格所吸引,“朱氏風格”代表的不只是一種講話風格,亦是一種為人做官的風格,彰顯的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境界和永久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