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佳林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四醫(yī)院,福建廈門361003)
刺絡拔罐法即拔罐與放血療法配合應用的治法,此法適用于熱證、實證、瘀血證及某些皮膚病等,治療范圍廣泛,現舉驗案數例如下。
患者,男,35歲,以“彎腰搬重物致腰部疼痛伴活動受限半天”為主訴就診。查體:腰椎生理曲度變直,L3~4棘間壓痛,右側腰肌緊張,彎腰、旋轉活動受限,未發(fā)現其他陽性體征。診斷:急性腰扭傷。予行刺絡拔罐法治療,即采用三棱針于局部阿是穴及委中穴(右)點刺,后予點刺處進行拔罐,使出血約3 ml,當即患者疼痛明顯改善,活動比較自如,未再就診。
按:臨床上??梢姲嶂匚镏卵刻弁椿颊?多因準備不足,受力不平衡而致,多伴有局部明顯壓痛點或自覺反應點,此時以刺絡拔罐法治療,往往立竿見影,療效確切,多數治療1~3次即可治愈。
患者,男,20歲,以“不慎滑倒致右外踝疼痛腫脹、行走受限、活動加劇3h”為主訴就診。查體:右外踝腫脹明顯,局部可見淤青,外踝前下方壓痛,未聞及骨擦音。X線攝片排除骨折。診斷: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遂行刺絡拔罐法治療,即用三棱針于其疼痛及腫脹明顯處點刺,后予拔罐,排出瘀血約4 ml,之后患者即感疼痛消失,腫脹消減,活動改善,后連續(xù)行刺絡拔罐治療3次而愈。
按: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患者早期多自行冰敷以消腫,但其疼痛及活動改善常不理想,使用刺絡拔罐法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即所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此法對于急性踝關節(jié)扭傷往往效佳,多數治療一次后即感腫脹明顯改善。
患者,女,38歲,以“左側腰部起紅斑、水皰,灼熱刺痛3天”就診。3天前突覺左腰背部疼痛,自行予熱水袋局部熱敷未見改善,繼而發(fā)現該處皮膚上有紅斑及水皰,自行擦清涼油未見好轉,且漸擴展至腹部,痛癢難忍。查體:左腰部可見數群綠豆大小的水皰,水皰部分破潰,周圍紅斑,并呈帶狀沿肋間神經分布。診斷:單純性帶狀皰疹。于皰疹分布部位消毒后用梅花針均勻叩刺,以局部水皰破潰、表皮有血液滲出為度,然后局部拔罐,留罐約 10 min,后予局部神燈照射。1日1次,連行3次而愈。
按:帶狀皰疹俗稱“纏腰火丹”、“蛇竄瘡”,是由肝脾內蘊濕熱,兼感邪毒所致。目前治療主要以抗病毒藥物為主,但大多數起效慢,止痛效果不顯著。而刺絡拔罐法可引毒外泄,調暢患處氣血,振奮陽氣,瀉火解毒,祛瘀止痛,一般2~3次即可緩解,療程短,起效快,止痛效果好,治療中未有不良反應出現,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與推廣。
患者,女,19歲,以“面部多發(fā)丘疹、膿皰半年”就診。查體:面部丘疹色紅、腫脹或有小膿皰,周圍皮膚有黯紫色色素沉著,舌紅苔黃,脈數。診斷:痤瘡(熱毒熾盛)。行刺絡拔罐法治療,即采用三棱針于大椎穴與雙側肺俞點刺放血,繼而局部拔罐,留罐10~15 min,以不再出血為準,1周1次,4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后,面部丘疹變小,色澤由紅變紫,由紫變淡,小膿皰破潰,結痂而愈。
按:痤瘡總因肺經風熱之毒,或濕熱蘊結,或痰濕凝結,氣機不暢,阻于顏面、胸背,肌膚失養(yǎng)所致,刺絡拔罐大椎、肺俞可透達督脈、太陽經之郁熱,使熱毒隨血而出,氣血調暢從而達到疏通經脈、滋養(yǎng)肌膚、改善病變局部新陳代謝的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刺絡與拔罐具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緩解機體疼痛,調節(jié)大腦、肌肉功能的作用。臨床操作時對于疼痛性質疾病常常選擇阿是穴和經絡循行有關的穴位,非痛證性疾病則可以按針灸處方原則選擇一定的穴位作為治療點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