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不斷發(fā)展,任何人要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求得生存,就必須有一顆靈活“多變”的頭腦,需要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實踐。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圍繞這一目標而掀起的新一輪課改熱潮,正順應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缎抡n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爸鸩脚囵B(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而這一切的獲取,僅依靠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是難以實現(xiàn)的,它必須依賴教師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路子,調整好教師和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位置,努力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實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近年來,在創(chuàng)新教學的探索過程中,我借鑒他人的理論,大膽嘗試,不斷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僅舉兩例加以說明。
一、 換位教學
換位教學,是在針對學生不理解教師工作不能自覺預習課文的情況下,通過讓學生轉換角色,積極擔任小老師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學習方法。它的實施要求是在統(tǒng)籌安排的前提下,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學生提前一周認真預習分配的課文,力爭吃透教材。從字詞的音、形、義到句子理解、文章的結構選材主題等進行全面鉆研。利用身邊可利用的一切教材(包括教師的教學用書、教師預先備好的教案等)整理好備課筆記。上課前一天,教師可以從某一組中任意挑選出一名學生與其討論授課思路,并對他進行一定的課堂教學技能的輔導。教學時候,整個課堂放手讓學生“老師”自主操作,教師跟蹤聽課。此時教師既是學生,又是聽課教師,更是整個課堂教學的總調度。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在閱讀分析課文時,一定要充分相信學生能力,讓他們自己進行對話,可以采用“師生互動擂臺教學”模式(后有具體介紹)或普通教學模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同時也及時記錄學生授課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足,隨時觀察其他學生的學習接受情況,對于學生“老師”重點、難點把握不當?shù)牡胤?,尋找良機及時加以糾正或補充說明。
實踐證明,教師放飛手中的牽線,更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集思廣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到的知識更全面。從教師角度而言,可以讓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工作中得到一些自由時間,把精力集中在研究探索上。同時,學生的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對我們教師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可以從學生身上,學到許多新鮮的東西,給我們的教學增添新的活力。就學生角度而言,則充分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學習、鉆研一些分析解答問題的技巧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合作、探索學習的能力興趣,也使擔當授課任務的一部分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得到相當大的提高。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上使所有學生參與互動,在平等的交流對話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因為學生的分析更接近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過程,不會與“老師”產(chǎn)生代溝,課堂教學效果可能更實在些。
課后教師則對該課堂教學及時點評優(yōu)缺點,為第二次參與課堂教學積累經(jīng)驗。雖然開始時學生會有些不適應,分析課文顯得稚嫩、羞澀,也比較淺顯,但是幾次下來,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在迅速成長,認識理解能力也日趨成熟。這樣訓練到初三時,學生的許多見解讓教師都不得不佩服。正如韓愈《師說》中所說“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例如,學習關于狼的課文時,在帶領同學學習的基礎上,課余先收集有關“狼”的文章,從說明文到小說、童話、寓言等,形成一個專題性閱讀,從而為上好這堂課蓄勢。然后,通過比較閱讀兩三篇不同作者筆下的狼,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探索狼的共性和不同特點,并感悟不同作者對狼的不同感情,從而提高對狼的認識。有的同學甚至創(chuàng)造性地拓展了狼的內(nèi)涵,聯(lián)系到社會上像狼一樣的人,這樣激活了學生的聯(lián)想力,對狼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也給學生自己留下了一段精彩豐富的回憶。
二、 師生互動擂臺教學
師生互動擂臺教學方法則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學生對教師的觀點產(chǎn)生質疑時,我們能樂意嗎?當學生的質疑明顯是錯的,我們能寬容嗎?它要求課堂上教師能隨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千變?nèi)f化的問題。它首先要求教師必須有過硬的文化底子,“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有淵博深厚的文化科學知識、扎實系統(tǒng)精深的專業(yè)知識、靈活敏銳的頭腦及鎮(zhèn)定自若臨危不亂的心理承受力,還得“做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廣泛涉獵,無一時不學,無一處不學,無一事不學,這樣才能駕輕就熟、應付自如。它對質疑的閱讀,對個性的激活,對思維的創(chuàng)新,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為學生猶如一個百寶瓶,他們本身對事物具有好奇心,看過、聽過什么后必然會產(chǎn)生些想法,這就是一個取之不竭的資源,只是我們以前沒有去挖掘而已。一旦他們的這些潛能得到開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更高,猶如噴射而出的火山。然而,學生的閱讀不是千篇一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個性化閱讀的最高境界。讀出懷疑、讀出問題,才能讀出有別于共性的感悟,讀出超越現(xiàn)成傳統(tǒng)結論的深度。每個人對于一篇文章都有他獨特的看法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每位老師能以不變應萬變,敢于接受學生的挑戰(zhàn)。如果你對學生的疑問感到手足無措,不能恰當?shù)亟o予分析解答,企圖敷衍或者強制學生認同你的“標準”答案,你只會讓學生對你感到失望,即使你平時能口若懸河地說出些大道理,也不能讓學生信服。
盡管在實際的互動過程中,學生的問題有些教師措手不及,但是教師恰當?shù)亍八膬蓳芮Ы铩保褑栴}交接給其他同學來解決,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而且更易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比如說,我在初一上匯報課《陳太丘與有期》時,學生敢于質疑,踴躍質疑,而且有的問題頗有令人深思的價值:像“君”“尊君”“家君”有什么不同?陳太丘的朋友真的是“無信”“無禮”嗎?作為初一的學生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而且由學生自己來回答,就足以說明學生的思維已被激活了。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既激活了課堂教學氣氛,更激活了學生的智慧火花,是學生喜歡的一種上課形式。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其樂融融,真正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但是,學生的社會閱歷和認識社會的理解力畢竟是有限的,他們對作品的思想意義及人文價值的認識往往會以偏概全,甚至于一葉障目。此時,教師不僅要做好自己知識的更新?lián)Q代,更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指導者,給學生以學法指導,教會他們?nèi)绾螌ふ抑R、處理知識和運用知識,能夠自己鉆研,步入科學殿堂,這不正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嗎?
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向教師提出了必須不斷創(chuàng)新的要求,因為只有會創(chuàng)新的教師才會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只有不斷挖掘這股新鮮的創(chuàng)造之源,我們的創(chuàng)新隊伍才會壯大,祖國的騰飛才會有更堅強的后盾。
(1.臨沂第二十三中學,2.臨沂第七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