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意靜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杭州 310002)
對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心理狀態(tài)探微
周意靜
(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浙江杭州 310002)
變聲期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對于學習聲樂的兒童來講更是一個特殊時期。他們在唱歌時經常會出現(xiàn)聲音沙啞、高音上不去、音調失控等現(xiàn)象,對于這個現(xiàn)象,經常會被聲樂老師所忽略,而由學生自己任意處理,使得一些學生在變聲期后完全退出聲樂領域。
變聲期;聲樂教學;兒童
在聲樂教學中有個相當大的區(qū)域,相對來說尚未被深入研究,那就是變聲的嗓音。變聲期是每個人一生中都要經歷的一個特殊的生理階段,對于學習聲樂的兒童來講更是一個特殊時期。處于變聲期的學生,由于聲帶充血,發(fā)聲持久性差,很容易疲勞,音色變暗,唱歌時感到很費力,因此很多學生因為唱歌時聲音沙啞,高音唱不上去而喪失唱歌的信心,產生歌唱心里障礙。對于這個現(xiàn)象,經常會被聲樂老師所忽略,而由學生自己任意處理,使得一些學生在變聲期后完全退出聲樂領域,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認為在變聲期兒童的聲樂教學中必須充分了解變聲期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變聲期嗓音變化的規(guī)律,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相結合的角度出發(f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把變聲期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到最佳歌唱時所需要的狀態(tài),而另一方面又不傷害到他們變聲期時脆弱、不穩(wěn)定的嗓音。本文從以下三方面來進行闡述。
我們要對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進行研究就必須了解其生理特點。兒童進入青春期后,身高、體重快速增長,身體各部分器官開始迅速發(fā)育,表現(xiàn)在發(fā)聲器官上如喉頭、聲帶的急速變化。具體表現(xiàn)為:
(一)男聲的聲帶逐漸增長,而且在增長的過程中相對變寬變厚,喉結明顯地突起。但又因為喉部軟骨的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聲帶的增長速度,迫使發(fā)聲時聲帶被動的拉緊伸長,造成喉部軟骨同聲帶及軟組織發(fā)育的平衡失調,從而造成聲帶粘膜長時間地充血,聲帶閉合不全,從而出現(xiàn)了低沉厚實的胸聲,而失去了男孩子稚氣清脆的童聲。
(二)女聲的聲帶相對于男聲而言增長的較少,并且相對變窄。雖然女生喉部突出不明顯,但同樣地,由于聲帶增長而造成聲帶粘膜充血,閉合不好,從而導致女孩的聲音從說話到唱歌都出現(xiàn)音色粗澀變暗,歌唱時高音上不去,聲音容易疲勞,失去以前講話唱歌時清脆明亮的嗓音。
(三) 變聲期兒童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在變聲時都要經過三個變聲階段,即變聲初期,變聲中期及變聲后期,概括如下:
年齡 特點變聲初期 X歲-13歲 變化不太明顯、聲帶輕度充血、易疲勞、聲音不聽使喚等變聲中期 13歲-15歲 變化十分明顯、聲帶充血水腫、走調失聲、聲帶閉合不全等變聲晚期 15歲-17歲 變化趨于緩和、聲帶充血逐漸消失、聲音基本上接近成人
前面提到,變聲期兒童處于青春期身體發(fā)育的鼎盛時期,也就是性成熟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得這一時期的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變化。心理活動呈幼稚性逐步減少,成熟性逐步增多的趨勢,思維能力朝著全面提高的方向發(fā)展。具體表現(xiàn)為:
(一)喜歡流行音樂。流行音樂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感情直接外露,表現(xiàn)手法具有強烈的刺激性,表演技巧簡單易學、不需要深厚的基本功。變聲期兒童很容易從這類音樂中得到快感以及情感上的共鳴。由于流行音樂中往往優(yōu)劣相雜,難免有不健康的內容,雖然得到廣大青少年的喜愛,但必須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大力提高他們的鑒別能力及審美方向,以此來杜絕那些流行音樂中不健康的內容。
(二)對嚴肅音樂的向往。嚴肅音樂的內容健康,形式多樣,感情豐富,表現(xiàn)手法相當細膩,給人帶來思想上的啟迪,情感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因而嚴肅音樂屬于高層次的藝術。變聲期兒童對它的向往和追求是自然而然的,然而,由于嚴肅音樂高難度的藝術技巧使人望而生畏,難以駕馭,往往使變聲期兒童產生距離感。
(三)音樂興趣與愛好變得越來越廣泛。變聲期以前的兒童,音樂興趣與愛好主要是唱歌和欣賞音樂,進入變聲期后不僅對唱歌、音樂欣賞感興趣,對演奏樂器、音樂創(chuàng)作、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等,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這點是很值得教師關注的。
對變聲期兒童的生理和音樂心理特點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我們就要遵循它的規(guī)律,科學有效的進行引導,這是至關重要的。
(一)加強生理、心理教育。向學生講解變聲期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及嗓音保護知識(如注意休息,避免吃對喉嚨有刺激性的食物,注意正確的使用聲帶,不要大喊大叫,避免長時間高聲談話或唱歌等)。對于變聲期兒童,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建立他們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tài)放在首位,教學中要反復強調變聲期所帶來的生理及聲音的變化是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是每個人身體發(fā)育的必然階段,從而來消除學生對歌唱的擔心和疑慮。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而不僅僅是具有較高的專業(yè)技能知識。
(二)充分調動心理因素,跨越生理障礙,讓學生敢唱。
1.用心聽、用心唱—無聲訓練法。音樂的想象與表現(xiàn)產生于心靈感知,來源于人的聽覺。為什么有的樂曲聽多了自然就會哼、會唱了,這就是源于我們的耳朵。當變聲期兒童出現(xiàn)咽喉發(fā)炎,聲帶水腫等不良癥狀時,我們可采取用心聽、用心唱的無聲訓練法,引導學生用“心”去感受樂曲旋律、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的變化。那么就可能跨越“練唱”這一階段過度用嗓所導致的不良狀況。目前有很多青少年合唱隊采用這種“無聲訓練”法教學,實踐證明,無聲訓練不僅可以跨越歌唱生理障礙,而且能夠很好的保護變聲期兒童的嗓音,提高練耳水平,激發(fā)唱歌欲望及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情緒。
2.以“情”激聲,以“情”帶聲,突破歌唱膽怯心理。變聲期兒童,聲帶充血,喉部普遍感到不適,歌唱時總覺得嗓子不自如,不好聽。因此,歌唱時缺乏主動意識,不自信,不愿意開口。但當一個變聲期兒童進入一個歌唱氛圍很濃的環(huán)境中,例如合唱隊中,剛開始他可能不敢唱,但后來受到其他隊員的影響,就會忘卻了自我,情不自禁的開始小聲歌唱,這就是以情激聲。當學生敢于發(fā)聲了,敢唱了,再進行合理的發(fā)聲訓練就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在教學中還可運用“以情帶聲”,上課時多向學生講解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注重表現(xiàn)情感,而忽略聲音的好壞,當學生忘我的投入歌曲內容與情緒之中時,他們會忘記煩惱,聲音音質會比平時完美很多。
3.運用科學方法,培養(yǎng)變聲期兒童良好的用聲習慣。如小聲哼唱:小聲哼唱訓練的技能性很強,在訓練前要嚴禁學生大聲歌唱,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用小音量歌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調節(jié)聲音而不至于出現(xiàn)一到高一點的音就 “破音”的現(xiàn)象。小聲哼唱可以調整各聲區(qū)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使聲音自然的過渡、銜接,不留痕跡。為變聲期過后進行系統(tǒng)的聲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選擇短小優(yōu)美,音域不寬,音量和力度適中的歌曲作教材。有特別多的學生在變聲期時聲帶反應極其明顯,僅能唱好幾個音,這使得學生信心不足,緊張膽怯,總覺得唱不好,不愿唱,產生沮喪的心理障礙,短小優(yōu)美,音域不寬的歌曲避免了學生練唱時間用嗓過度的現(xiàn)象,音域跨度不大使得學生的聲帶得以放松。
兒童聲樂教育在整個聲樂教育領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聲樂人才成長的搖籃。對于教師來說,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tài),對于幫助他們快樂、迅速的掌握歌曲內容,提高聲樂技巧有著很大的幫助,對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取得教學成果發(fā)揮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別是在變聲期兒童聲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在歌唱中獲得良好的歌唱心理狀態(tài),需要通過師生共同的努力和配合,經過對學生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心理訓練,并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它賦予每一位兒童聲樂教師神圣的責任,激勵著他們不斷的研究、探索、學習兒童心理學和兒童聲樂心理學知識,針對變聲兒童的特點,找到靈活、有效的好方法。
[1]田丹.兒童聲樂教學中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8.
[2]潘坤.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歌唱心理[D].東北師范大學,2005.
[3]理查德·奧爾德森.嗓音訓練手冊[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周意靜(1984-), 女,浙江舟山人,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聲樂演唱與教學研究。
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