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軍
(山東工商學院 外國語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社會建構理論指導下的英語自主學習
張雅軍
(山東工商學院 外國語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5)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展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普遍關注的焦點。用社會建構理論指導學生自主管理英語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習者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能力,增進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整體英語技能。
社會建構;自主學習;多媒體
出于探索如何將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些重要理論和思想應用于外語教學的愿望,英國應用語言學家 M.威廉姆斯和教育心理學家 R.布爾登共同研究并提出了社會建構主義模式。該模式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特別關注學生如何以原有的經(jīng)驗、心理結(jié)構和信念為主來建構知識,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范琳、張其云,2003)。由此社會建構主義確認了知識建構的主體——學生在影響學習的多種因素中的中心地位。為英語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是就學習的內(nèi)在品質(zhì)而言的。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都曾從不同的視角探討過有關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Holec(1981)認為,“自主”是一種負擔起自學責任的能力,這種能力是“潛原,在特定環(huán)境中可能實施”,即能夠自己決定學習目的、決定學習內(nèi)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監(jiān)控習得過程及自我評估學習效果。Dickinson(1987)把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完全為自己的與學習相關的決策及決策的實施負責的學習語境。Little(1990)等人將自主學習解釋為活躍地參與課堂學習的社會化進程的行為,是學習者為管理自身學習而作的準備活動。
社會建構主義理論的形成主要以行為主義、人本主義、信息加工理論、建構主義和社會萬動理論等教育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其模式的要義是:知識是由個人自己建構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但這種建構發(fā)生在與他人交往環(huán)境中,是社會互動的結(jié)果(何克抗,1998)。持建構主義觀點的學者認為,建構主義不是適應某些條件的一種教學策略,而是一種學習的哲學,是了解世界的方式。因此,人的建構性的學習方式是與真實的本質(zhì)、知識的本質(zhì)、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質(zhì)以及科學的本質(zhì)相關的。這與自主學習的理念完全一致。因此,用社會建構理論指導自主學習可以更好地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自主學習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的現(xiàn)代學習理論,也是一種學習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學生的高度自主性。具體表現(xiàn)在:學習者在總體目標的宏觀調(diào)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和需要判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谏鐣嬂砟钤O計的課堂教學,其核心原則是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建立與已有的認知結(jié)構有關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通過協(xié)商討論,促成群體共同完成意義的建構(高文,1999)。日益豐富的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為建構主義教學理念與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具體實施提供了可能?!霸诂F(xiàn)代外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手段首先實現(xiàn)了創(chuàng)立真實學習情境,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秦秀白等,2003)。
因為網(wǎng)絡英語教學具有多媒體集成、跨平臺資源共享、個別化學習、交互和遠程教育等許多獨特的優(yōu)勢,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結(jié)合,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前提和圖文聲像并茂的視聽資源,有利于幫助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周麗,2004)。設立自主學習教室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1.硬件設施。普通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教室采用多臺電腦與監(jiān)控服務器主機相連。教師可以看到教室內(nèi)學生使用電腦的情況,并可通過Intranet或WAN從連接交換機上的監(jiān)控服務器主機取得音、視頻資料。還可以將教室情況的資料制成光盤永久保存。
2.軟件儲備。隨著網(wǎng)絡教育的普及,各種各樣的學習軟件也應運而生。如《新時代交互英語》學習軟件;《英語在線》、《曼聯(lián)網(wǎng)絡英語》、《藍鴿英語在線》(大學版)等。教師可根據(jù)需要建立網(wǎng)絡學習平臺,設置不同級別的課程和相應的音像資料和學習軟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水平選取課程和資料,有階段、有步驟地完成學習任務。網(wǎng)絡自主平臺的建立,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不但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更能使學生在解決真實的問題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從而實現(xiàn)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3.教師的指導。在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雖然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增強,但教師的作用并沒有因此而減少,而是呈現(xiàn)多樣化,即:教師既要對學生的共同特征有一定的認識,更要對個別學生的狀況有比較具體的了解?!笆箤W生能在自己語言學習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更加積極投入的任何舉措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Hill B., 1994)。為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每天可安排1-2名教師在自主學習中心進行輔導和答疑,并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一整套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案并加以實施,以便幫助學生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同時將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記錄并反饋到中心以便讓所有的教師能夠及時在面授課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基于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的建構主義教學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能力的差異性,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控制,引導不同的學習者進行個別化的學習。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教材、活動、輔導及課堂學習的整合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強調(diào)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以及計算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研究。即“學習是一種認知結(jié)構建構的過程”,“學習是一種協(xié)商活功的過程”,“學習是一種真實環(huán)境的體驗”(李俠,2004)。
教師應指導積極構建計算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外部信息,并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提供不同級別的課程和相應的音像資料和學習軟件。這樣,學生稱為學習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擔當自主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評估者、學習者和研究者(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2000)。教師評估和網(wǎng)絡評估相結(jié)合可以更好地分析和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基于多媒體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在我國還處于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
問題1:大部分學習者還不能完全獨立地通過自主學習建構知識體系。
對策: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引導和激勵。在英語教學上,教師除提供豐富的語料和語境外,還應盡可能地根據(jù)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學習者認知發(fā)展水平,并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任務,使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協(xié)作交流,以提高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元認知能力。
問題2:自主學習模式下,教師可能會許多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超越自己知識范圍的。
對策:社會建構使教師本身也在隨時扮演學習者的角色。教師可以通過自學、互學、進修等多種渠道,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水平;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調(diào)整教學方法;還可以虛心與校內(nèi)外同行觀摩交流,取長補短,以適應自主學習模式下英語教學的要求。
問題3:自主學習教室有限,硬件設施不足。
對策:自主學習開始階段,可以以排課的形式,讓參加英語教改的教師每周 2小時到自主學習室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導學”,同時通過網(wǎng)絡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監(jiān)控。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熟練操作大學英語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提高自我駕馭、利用教學資源和網(wǎng)絡的能力。
社會建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通過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認知動機驅(qū)動積極地構建知識的教學理念(鐘志賢,2006)。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建構知識的真實性“情景”。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情景”教學環(huán)境,不但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更能使學生在解決真實的問題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這些,無疑為當前的英語教學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但這一理念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對于學習者和教師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模式,而且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有關其教學績效的更多的認證工作需要認真踏實地開展,以最終實現(xiàn)教育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1]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1.
[2] Hill B. Self-managed Learning [J]. In Language Teaching,1994(2)∶7.
[3]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l.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3] Little D.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CILT. 1990∶29-34.
[4] 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J].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5] 李俠.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設計大學英語網(wǎng)絡課件[J]. 中國電化教育,2004,10.
[6] 范琳,張其云.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
[7] 高文. 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J]. 外國教育資料,1999,1.
[8] 何克抗. 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二)[J]. 學科教育,1998,4.
[9] 秦秀白,等. 精益求精,更上一層樓——修訂本《大學英語精讀五、六冊多媒體教學與輔助》光盤的設計[J]. 外語界,2003,1.
[10] 周麗. 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構建英語自主學習模式[J]. 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11] 鐘志賢.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J]. 電化教育研究,2006,5.
English Autonomous Study Under Social Constructive Theory
ZHANG Ya-jun
With the outspread of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re and more people begin to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in autonomous study. Guided under the Social Constructive Theory, students can modulate, manage and learn English by themselves, as a result of which,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can be enhanced and the general level of present English teaching as well as students’ integral English skills can also be improved.
Social Constructive Theory; autonomous study; multi-media
G42
A
1008-7427(2010)06-0126-02
2010-04-07
作者系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