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亮 張子誠 蘇東升 張 雷 宇 輝 張 誠 薛慶華 仝德章 鐘 平
安徽醫(yī)科大學宿州臨床學院,宿州市立醫(yī)院干部病房神經內科 宿州 234000
動脈粥樣硬化是腦梗死最常見的病理改變之一,而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是一種炎癥反應過程。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炎癥反應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其濃度的高低是判斷炎癥反應輕重的特異性指標。已有研究證實,血漿CRP水平的高低是判斷腦梗死患者預后的敏感、特異性實驗室指標[1]。臨床實驗已證實,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血脂和CRP水平,穩(wěn)定粥樣斑塊甚至逆轉粥樣斑塊[2],進而降低動脈硬化患者腦梗死疾病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血脂康是具有他汀類降脂作用的中成藥,其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影響的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檢測服用血脂康前后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中-內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hness,IMT)、斑塊大小、血脂及CRP水平的變化,以探討血脂康對上述指標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科2008-06~2009-12住院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1例,其診斷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腦梗死診斷標準[3],并經頭顱CT或MRI證實,且均經頸部血管彩超檢查證實有頸動脈粥樣斑塊形成。排除各種原因的栓塞及嚴重心、腎、肝疾病和伴隨感染者,排除慢性肝病轉氨酶初次檢查即大于2倍者,口服降脂藥物,繼發(fā)性高脂血癥,家族性難治性高脂血癥及不能堅持長期治療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將入選病例隨機分為血脂康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齡49~75(59.3±11.4)歲。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 48~ 72(58.2±9.8)歲。2組年齡、性別、血脂水平、IM T、CRP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2組患者均根據病情需要給予降血壓、降血糖和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對癥治療,血脂康組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血脂康(北大維信公司)0.6g口服,2次/d,服藥前及服藥后 24周測定靜脈血 CRP、ALT、CK、TC、TG、LDL-C、HDL-C 水平及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頸動脈中-內膜厚度(IMT)。
1.2.1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檢測方法:應用GE公司生產的GE40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7.5MHz線陣式探頭,專人操作。斑塊厚度定義為內膜-動脈腔界面至中外膜界面的距離。經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動脈粥樣硬化的判定標準為:頸動脈中-內膜厚度增厚(IMT≥1.0 mm)或有1個斑塊(即IMT>1.2 mm)或1個動脈狹窄[4]。局部頸動脈粥樣硬化區(qū)域內膜-中膜厚度(IMT)>1.2 mm時,稱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評估雙側頸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程度時采用斑塊積分法[5],即計算雙側頸總、頸內、頸外動脈各斑塊厚度的總和,斑塊長度不計入積分。
1.2.2 血脂及CRP測定:服藥前及服藥后24周禁食10 h以上抽取靜脈血。采血前一晚禁酒,不過多進食高脂肪食物,服藥期間患者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基本不變,伴有其他疾病者可繼續(xù)服用不影響脂質代謝的藥物。采用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XL自動分析儀,ELISA法測定靜脈血清CRP、ALT、CK、TC、TG 、LDL-C、HDL-C 濃度。
表1 2組治療24周前后各檢測指標水平
1.3 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 11.5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表示,組間、組內差異并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所有統計學檢驗均為雙側概率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 對照組治療24周后,血清CRP較治療前下降,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C、TG、LDL-C、HDL-C及 IM T積分較治療前無顯著改變(P>0.05)。而血脂康治療組血清 CRP、TC、TG、LDL-C較治療前顯著下降,HDL-C較治療前顯著升高,IM T積分顯著減小,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藥物安全性 受試者在服藥期間有5例早期有消化道癥狀,繼續(xù)服藥后癥狀消失;所有患者均未見肌痛、無力、發(fā)熱等癥狀。ALT、CK無顯著升高。
本研究顯示腦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TC均較高,連續(xù)服用血脂康24周后血清CRP、TC和LDL-C較療前明顯下降(P<0.05),HDL-C明顯升高(P<0.05)。CRP為炎癥標志物之一,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是不穩(wěn)定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的危險信號,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和死亡的危險因素[6-7],因而抑制CRP有重要意義。CRP在血管損傷過程中起直接作用,不僅具有調節(jié)單核細胞聚集作用,而且還可刺激組織因子生成、激活補體,從而啟動凝血過程,同時炎癥產物迅速增加,通過演變過程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此結果說明血脂康具有抗炎、調脂作用。
本研究還顯示腦梗死患者IMT積分也較高,通過長期服用血脂康后IM T積分較治療前明顯減小(P<0.05)。因此本結果也印證了長期服用血脂康具有消退和穩(wěn)定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縮小IM T的作用[8]。
血脂康作為國產調血脂藥物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血脂康是一種從特制紅曲提練的純天然調脂藥物,主要成分為羥甲醛戊二酰輔酸A(HMG-CoA)還原酶抑制藥——洛伐他汀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18氨基酸、麥角甾醇和少量黃酮類物質[9]。本藥具有降低血清TC、LDL-C和提高HDL-C水平的作用。本研究發(fā)現其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逆轉作用,其機制可能為:(1)LDL-C的降低造成斑塊內外膽固醇濃度梯度,有利于斑塊內脂質的清除,減少泡沫細胞形成和LDL-C對內皮細胞的毒性;(2)HDL-C的逆轉運作用,將游離膽固醇帶出血管壁,轉回肝臟降解;(3)抗氧化作用,通過HDL-C抑制金屬離子介導的LDL-C的氧化修飾,并具有攝取、儲存、轉運及清除過氧化物質的作用;(4)抑制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釋放炎性細胞因子[10]。本研究未見血脂康有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比較安全,適合長期服用。
結合近年來國內外他汀類藥物臨床研究和本組研究結果,血脂康具有調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炎、抗氧化、穩(wěn)定和逆轉粥樣斑塊的作用,且藥物不良反應較小,可作為腦梗死患者的常規(guī)用藥。
[1]Heeschen C,Hamm CW,Bruemmer J,et al.Predictive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troponi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A comparative analysis[J].JACC,2000,35(6):1535-1542.
[2]劉志軍,范生堯.他汀類藥物預防缺血性卒中及其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2003,11:260-262.
[3]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李建初,袁光華,柳文儀,等.血管和淺表器官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學[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9:51.
[5]Handa N,Matsumoto M,Maeda H,et al.Ultrasonic evaluation of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J].Stroke,1990,21:1567-1572.
[6]楊勝利,何秉賢.C反應蛋白與冠心病[J].中華心血管志,2001,29(3):187-188.
[7]Engstron G,Lind P,Heelblad B,et al.Effects of cholesterol and inflammation-sensitive plasma proteins on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men[J].Circulation,2002,105(22):2632-2637.
[8]趙玉海.血脂康對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和消退的臨床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8):1049-1050.
[9]張茂良,段震文,申猛.血脂康有效成分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1998,7(3):213-214.
[10]衛(wèi)華.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狀動脈及主動脈粥樣硬化的一致性[J].國外醫(yī)學腦血管疾病分冊,1998,6(5):27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