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英,陳 梅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淮安一院腫瘤內(nèi)科,江蘇淮安,223200)
便秘是臨床上常見的病癥,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秘結,排便困難,排便時間延長,住院化療患者便秘發(fā)生率高達40%以上。化療時應用止吐劑,通過抑制其胃腸道蠕動發(fā)揮止吐作用,從而導致患者正常排便習慣的改變,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為有效預防使用止吐劑引起的便秘,解除患者痛苦,作者對化療時應用止吐劑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排便功能訓練的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08年6月~12月在本科住院化療應用止吐劑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25例,年齡20~70歲,其中乳腺癌 15例,肺癌10例;對照組35例,年齡22~72歲,其中乳腺癌18例,肺癌17例,兩組條件相似,具有可比性。以上2組患者均有病理診斷證實,2組患者化療前均應用相同止吐劑,對照組便秘多發(fā)生在用藥后3~5 d,同時伴有腹脹,胃部不適。
試驗組除采取常規(guī)護理外,均在應用止吐劑前后給予心理、飲食、生活方式、排便習慣功能訓練等護理干預措施,形式以集體宣教和個別指導為主。對照組只采取常規(guī)護理,化療前了解患者排便情況,如排便次數(shù)、形狀、時間、方式以及飲食習慣、飲水量等。比較2組治療效果。
試驗組有效率92.0%(23/25),對照組有效率51.4%(18/35)。2組患者預防便秘效果比較,經(jīng)合并頻數(shù)Ridit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首次住院化療的患者,評估每例患者排便的規(guī)律,促發(fā)排便與影響便秘的因素,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收集患者住院前的日常生活特點,聽取患者的主訴,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根據(jù)患者的自身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面對現(xiàn)實,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與醫(yī)務人員密切配合。重復使用止吐藥物治療的患者,由于經(jīng)常住院以及藥物的作用出現(xiàn)精神緊張、煩躁、焦慮、抑郁,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抑制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胃腸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減少,糞便在腸管內(nèi)滯留時間延長,發(fā)生便秘[2]。因此,要熱情接待患者,增加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予有關疾病的合理解釋,減輕恐懼和焦慮心理,鼓勵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避免不良刺激,營造一種安全的治療氛圍。經(jīng)常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宣傳教育,使患者保持正常的排便習慣。當患者排便時,注意遮擋,不應干擾或催促患者,使患者精神放松以利排便。
化療前詳細向患者介紹化療藥物名稱、用法、作用、不良反應、防護措施。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同時詢問既往排便習慣,因人而異地進行指導及護理。保證充足水分攝入能達到軟化糞便的目的,故有較好的預防便秘的效果,尤其在化療期間更應注意補充水分,以促進排泄和減輕藥物的毒副作用[3]。囑患者多飲開水,每天清晨可飲1杯溫開水或鹽水。飲水700~1 000 mL/d,排便效果較好。另外,早晨用冷水刺激胃-結腸反射而達到促進排便目的,但需根據(jù)對象和季節(jié)適當調(diào)節(jié)水的溫度。
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調(diào)節(jié)飲食種類。忌食烈酒、濃茶、咖啡、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指導患者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同時多飲水。因為纖維素有親水性,能吸收水分,使糞便軟化,增加糞便體積和重量,使食物殘渣膨脹并形成潤滑凝膠,在腸內(nèi)易推進,刺激腸蠕動,激發(fā)便意和排便反射,從而順利排便。含纖維多的食物有粗制面粉、粗制大米 、玉米粉、豆芽、芹菜、菠菜、藻類、多種水果等,還可每日吃香蕉、麻油、蜂蜜,潤滑腸道,達到通便作用[4]。糖尿病患者慎食蜂蜜、香蕉。
適當運動: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愛好,指導患者適當增加運動量,可促進直腸供血及腸蠕動,因而有利于排便。綜合考慮,制定長期計劃和容易達成的具體目標。指導患者每日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等,早晚各1次,30 min/次,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和興奮性,提高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增強機體自律功能和控制能力,增加腸蠕動[5-6]。指導患者練習腹式呼吸運動:吸氣時鼓腹并放松肛門、會陰;呼氣時收腹并縮緊肛門、會陰。氣呼盡略加停頓,再進行呼吸。如此反復6~8次。
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可增強腹部肌肉和腸管平滑肌張力,刺激腸蠕動,增加小腸和大腸推進性節(jié)律收縮,減少腸道對水分的重吸收,使大便軟化,有利于排便。給患者及家屬講解和示范腹部按摩方法,讓患者自行按摩或由護士及家屬替代按摩。按摩方法為:患者取仰臥位,一手按于肚臍上,另一手疊放其上,先順時針揉腹5~10 min,再逆時針揉腹5~10 min,按揉時用力要適度,動作要輕柔,1次/d,最好在晨起前按摩,也可在排便前20 min按摩[7-8]。
環(huán)境準備:為患者提供隱蔽性排便環(huán)境。在床上排泄的患者,用屏風遮擋,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選擇適合患者的便器,解除顧慮,使患者放松排便。
訓練定時排便習慣:指導患者有規(guī)律地生活,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與患者共同制定按時排便表,囑患者盡可能調(diào)整在每日早餐后排便,因早餐后易引起胃-結腸反射,此時訓練排便,易建立條件反射。有時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蹲廁所10~20 min/d,日久便可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
通過溫水刺激雙足,使雙足底的小腸、結腸、肛門等反射區(qū)血液循環(huán)活躍,從而加強這些器官的功能,促進腸蠕動。每晚睡前泡足30 min,水溫39~42℃,水位要沒腳踝[9]。
重視宣教工作,讓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根據(jù)個體差異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消除緊張心理,并耐心說服訓練,養(yǎng)成定時排便習慣,關心體貼患者,告知平時有便意時不能忍耐和克制,在輸液和治療中及其他不方便的時候出現(xiàn)便意時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排便環(huán)境。
便秘時因糞便長期滯留在腸道中,廢、毒物不能排出體外,而使人腹脹、腹疼、煩躁、易怒、食欲不振、排便艱難、墜脹、坐臥不安,情緒受到很大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尤其是化療期間胃腸道反應明顯、體質(zhì)虛弱者不宜使用藥物導瀉。針對以上因素,作者采取了既能預防化療時使用止吐劑所致便秘,且對患者又無負面影響的系統(tǒng)護理干預方法,即心理護理、飲食擴理、運動、腹部按摩以及溫水浸浴等,能有效的預防患者便秘的發(fā)生。通過腹部按摩、運動可加強膈肌、腹直肌、提肛肌力量,以利于排便。飲食行為干預可增加水、纖維素的攝入,以保留糞便中的水分,使之柔軟,體積增大,對腸壁形成刺激,促進結腸環(huán)形肌、縱形肌的收縮,使腸蠕動增加,易于排便。排便行為訓練可以幫助建立生物鐘,或形成條件反射。不良心態(tài)也可影響患者的排便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不良心理也是預防便秘的必要措施。心理疏導可以維持良好心態(tài),使患者主動參與預防便秘。系統(tǒng)護理干預可幫助患者最終建立正常排便行為,以預防藥物毒副作用所帶來的危害。
[1]賈小燕,王 巍,倪飛飛.住院腫瘤患者便秘因素調(diào)查分析與護理[J].現(xiàn)代護理,2005,11(6):452.
[2]何紅艷,賀 平.功能性便秘的精神心理因素研究[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8,14(6):400.
[3]彭興巧,江曉林.化療患者便秘的護理干預[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24(19):2974.
[4]朱美玉,陶 敏,魯漢英.膳食療法治療腫瘤病人便秘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學雜志,2001,36(6):415.
[5]陳世奎,孫 姨,王立鶴.便秘防治170問[M].北京:金融出版社,2003:7.
[6]余 躍,王巧民.慢性便秘的生物反饋治療[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9,12(2):205.
[7]吳動益.中醫(yī)藥治療老年性便秘近況[J].吉林中醫(yī)藥,1998,18(5):56.
[8]李仁鳳,秦繼紅,姚冠文.穴位按摩對術后排便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14(4):430.
[9]李杏燕.便秘的護理干預[J].河北醫(yī)藥,2009,3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