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學生仰慕的對象,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學生目光的聚集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是個巨大的課題,老師要想辦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發(fā)揮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積極 設疑 肢體語言 幽默 角色互換
一節(jié)課45分鐘,學生不可能時刻注意力高度集中,尤其是英語課,在新課改下要求盡量多用英語,少用母語,學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跟不上節(jié)奏,聽不懂,云里霧里,所以老師要想辦法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發(fā)揮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設疑布陣
在英語教學中提問是老師經常使用的手段之一。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決定了其基本形式是對話交際,而交際的方式大多是雙向交談和問答,所以提問是常用又重要的手段。如七上預備單元unit2 What is this in English?教師就須借用教室里的實物、文具等詢問學生,達到操練目標語言的目的,又讓學生掌握了生詞。這種提問也貫穿了整個初中教材,體現(xiàn)了編排者的意圖:七到九年級共64個單元,其中以問句為標題的單元有45個,占到70%,七八年級的比率高達到73.5%。學源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提問可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聚合思維,還能培養(yǎng)其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更有利于知識的掌握和遷移。在每個單元的sectionA和B3a中都有一段文章,教師在備課時可預設相關的問題,上課以提問(或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既能讓學生注意力高度聚中,又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尤其是八年級下學期和九年級的reading部分,篇幅較長,這種方法行之有效。當然提問只是方式之一,教師切記“連堂問”,“連珠炮”,否則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疲于應付,思維不再活躍,適得其反。
二、恰當運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有些會使學生終生難忘。如七下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 ?要求描述長相,我以自己為模特,談論自己的五官、身材。學生說我眼小,我故意圓睜雙眼:“Are my eys small?”我本個矮,有學生在用新詞short 和small 時記混了:“You are tall.”,我極盡夸張驚訝的表情,身體向上一縱,“Yes ,I am tall now.”糾正之意自在不言中。最后我還問學生,“Am I fat ?”,并作肌肉男展示胳膊肌肉狀,學生大笑,“No,no,you are not fat.”我拱手作揖,作大俠狀“Thank you.”學生印象深刻,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歡聲笑語,師生配合默契,真是愉快教學,課后還聽見他們津津樂道。
三、幽默感
有幽默感的人總是樂觀的,有親和力的,這樣的老師更是受學生的歡迎。有次班上有學生睡覺,我改杜甫的詩“暖風吹得學生(游人)醉,錯把教室當寢室(杭洲當汴洲)”,盯著他說,他的臉就紅了。英語課堂上老師突然中文呤詩,無異于懸崖勒馬。有的學生走神,我多次眼神暗示未果,只得向他提問,自然是答不上來,我又改尹相杰的歌,“你不開口,你不開口,你心里怎么想,走了1a,來了1b ,又是1c”,既沒有直接批評他,又提醒他教學內容。只要用心,我們總能找到讓學生“回心轉意”的機會。老師就是演員,抓住學生的眼球,你就是一位好演員。
四、媒體資源
講故事學生總是樂于聽的,在英語教學中我也講故事。八下unit 9 reading 新加坡動物園,《Outlook》 有一期節(jié)目是以此為主題的,我詳細地描述了電視中動物園的場景:導演與老虎黑夜的邂逅,動物園的寂靜、祥和.....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如臨其境,這就幫助了他們理解課文,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去觀摩。學生的興趣會大增,英語這門語言課就不再枯燥無味,而變得有所期待。這要求我們教師要獵廣,不僅要鉆研教材教法,更要見多識廣。
五、角色互換
如果課堂上我們有各種手段讓學生圍繞目標轉,那么處理作業(yè)就相對要沉悶得多,多由教師唱主調,容易“滿堂灌”。我采用角色互換讓學生當“小”老師,讓孩子們自己處理一些相對容易的題目,他們自己講原因說結果,我在下面當“大”學生。這幾年的嘗試讓我堅定了走下去的信心,小老師要有過硬的基本英語知識,要有流利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要有大膽、隨機應變的能力,聽著他們模仿我的一腔一調,我的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感動。而下面的學生比我上課時更認真,他們在以自己的眼光評判小老師,讀錯了沒,答案對了嗎,我上去會怎么講......沒人開小差,同時小老師可嚴厲了,他們比我更了解哪個學生愛開小差,會提問發(fā)難的。這種活動讓學生有成就感,更能讓他發(fā)現(xiàn)錯誤發(fā)掘潛能,同時了解老師的艱辛,在后來的教堂中積極配合老師。
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學生仰慕的對象,每個老師都可以成為學生目光的聚集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是個巨大的課題,我在盡我微薄的力量去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標準七年級《語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2]《Go for it 》全冊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