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德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xiàn)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 民主 課堂
為更好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中心地位,英語教學過程必須突出師生交往與互動,以求達到共同發(fā)展,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
首先,英語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和人類的聯(lián)系工具之一,它具有更多需要溝通和交往的語言特性,也更有優(yōu)勢適合溝通、交往,而且通過各種交際活動,能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和加強。
其次,在英語教學中強調師生互動,能使得師生雙方相得益彰。一方面,“互動”給了學生展示的機會與空間,激活了他們的內在潛能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通過親身的感知、體驗、參與等方式,培養(yǎng)了濃厚的興趣,形成了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還提高了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改變了教師在舊教學模式中“一言堂”的方式,也改變了教師“依綱靠本”的停滯和依賴狀態(tài)。學生帶進課堂的大量信息中必夾雜著不為教師所知的知識,這種激勵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接受挑戰(zhàn),以適當自己的工作,從而達到“一課一得”。而且,在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反饋的信息,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并能收集到實現(xiàn)“教”的創(chuàng)造性和第一手資料。
我從以下幾點來進一步討論如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強化師生雙邊的互動過程。
一、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構建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
1.教師的角色定位問題
長期以來,教師把自己更多地定位為管理者和控制者。為了維持課堂紀律和課堂教學,學生一般不被允許發(fā)出信號,他們要聽從教師的指令,允許做什么,不允許做什么。在互動中教師更要求自己的行為和要求被學生接受和執(zhí)行,一旦遭到拒絕會傾向于用各種方式包括消極的方式達到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地位難以得到保證,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關系難以建立。
為了建立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師要轉換其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要成為師生良好互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交流機會的提供者、積極師生互動的組織者和學生發(fā)展的支持者、幫助者、指導者和促進者。因為教師對學生的作用和影響只有通過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和反應才能產(chǎn)生積極作用。
教師要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的觀念,尊重學生,全方位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通過教師的“教”喚起學生的“學”,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建立平等和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即課堂過于“家長化”、“權威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應有的發(fā)展空間,缺乏一種關系和諧的民主氛圍。在新課改形勢下,轉變教學觀,構建民主的課堂勢在必行。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系和諧。
1)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尊重與激勵
民主的課堂首先應該是師生關系民主,即師生之間在人格上平等,它不僅僅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要格,而且在真正民主的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定期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其個性各潛能得到充分的張揚。
2)讓學生在課堂中發(fā)揮主體作用
民主的課堂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讓學生多發(fā)言。一個班幾十個學生,對一個問題的想法見解肯定不盡相同,有些想法高明,有些想法雖然錯誤,但可能蘊含新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應壓制學生發(fā)言,相反,應鼓勵學生多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意見。當然學生發(fā)言主要是對單個學生說,而不是一哄而起,更不是漫無邊際地亂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著一定的主題多觀察,多思考,多發(fā)言,多練習,多探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斷增強學生提問的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而正確地行使民主權利。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心情愉快,課堂氣氛融洽,學生思維也會變得很活躍,問題就能得到圓滿解決。長此以往,學生成為學生的真正主人,就可構成民主的課堂。
3)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關注與期待
新課程環(huán)境中的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要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發(fā)展學生的潛能。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體從思想、行為、語言、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努力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積極構建民主課堂。
時刻充滿對學生的關注和期待,滿腔熱情地參與教學全過程,與學生平等交往、平等對話,建立一種平等的伙伴關系。
學會關注,學會期待,學會激發(f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包括尊重選擇,尊重體驗,尊重發(fā)現(xiàn),尊重創(chuàng)造,甚至要尊重學生出錯的權利。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夠聽得學生的發(fā)言,看得到全體學生的民展變化,感受得到學生的內心情感變化。眼睛關注全體,耳朵主動傾聽,思想積極活躍,對學生的每一個信息,能夠準確判斷,及時作出反應和引導。
3.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只有建立起師生之間溝通的綠色通道,才會有教與學之間的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才能為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條件。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幫助者,要吃透大綱、教材,把握重點、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活動參與者,他們既是信息的發(fā)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傳統(tǒng)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與學生保持單向交往,教學效果較差,所以要把教師的“一言堂”改為“眾言堂”。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保持雙向交往,同時也允許學生之間的交往。當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從個體到群體,從群體到個體,從個體到個體,從群體到群體等。小組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種比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動形式。
二、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情感是人對現(xiàn)實世界各種事物所抱的不同態(tài)度和不同體驗。情感對個性心理特征和行為動機都有較大影響,是影響學習者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師生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把對學生的批評轉化為一個溫柔的眼神、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話語、一個贊許的姿態(tài)、一個體貼入微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教師的關心,使其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說不出的愉悅與滿足,這就無疑能促進他們積極上進,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增添他們的勇氣,鼓起他們的自信。反之,師生之間的關系緊張,學生會由厭惡教師進而厭惡學習,即使是難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當前師生互動中存在諸多問題的主要根源之一。這固然有外部客觀環(huán)境,如長期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但教師自身對積極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視不夠和不善于利用情感的支持也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學,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為一種奢侈的享受。曾有學生在賀卡中寫道:“希望老師多笑,多與我們交流?!苯處熞_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過以情感情,以情染情,優(yōu)化學生的心境。教師不能把消極的情緒帶進課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盡力克制和調控,以飽滿的熱情和良好的心態(tài)出現(xiàn)在課堂上,那么學生也會以愉快、輕松自信的情緒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反之,教師把自身的不快和怒火發(fā)泄在學生身上,勢必給學生造成難以言狀的心理壓力,被動消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蕩然無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受阻,怎么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呢?
三、師生雙方特別是教師在互動中保持關注也是構建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
現(xiàn)在班級人數(shù)較多,教師忙于教學,比較注重那些思維活躍、性格較外向的學生或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對于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或學習后進生關注較少,這個情況應引起教師的注意。
對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chǎn)生上進的動力。
制約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重視并善于構建有效的師生互動,那么就能充分發(fā)揮這一教學策略的有效作用,就有利于我們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總之,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經(jīng)驗,交流相互的情感與觀念,并獲得共識與滿足,從而促進師間感情的進一步融洽,謀求到師生雙方的共同發(fā)展。師生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fā),使課程也成為一個動態(tài)的生長性的創(chuàng)造過程。
【參考文獻】
黃慧萍《教并快樂著, 學并成長著》《中小學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