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是教學實踐中的客觀存在。后進生轉化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條坎坷不平之路。在對后進生心理與性格的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造成后進生的原因有其內(nèi)在的,也有外在的原因,如家庭、學校、社會等等因素。那么作為學校的因素,教師工作的疏忽或失誤也是造成后進生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
那么,教師應如何從自身著眼,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呢?
一、愛的情感
沒有愛,沒有情感,我們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后進生在學校得到的溫暖,得到的關愛往往要少得多,更多的是嫌棄與漠視。他們其實更渴望得到愛,得到關心,得到重視。我們教師有愛、有情,只是我們的愛更多的給了那些好學生,是一種偏視的愛。要更好地做好后進生的工作,我們必須真摯地,發(fā)自內(nèi)心地,不帶半點虛偽地愛他們。我們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比如“定型心理”,認為后進生“朽木不可雕”?!皡挆壭睦怼?,把后進生看成包袱,甚至用懲罰來管壓后進生。我們應盡可能與他們多交往、多談心,為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只有與他們之間有愛的情感,彼此的信任,我們才能去走近他們,了解他們,轉變他們,從而更好地預防后進生的產(chǎn)生,更好地轉化后進生。
二、尊重信任
后進生的缺點和錯誤是明顯的、外露的,他們的優(yōu)點和積極因素往往很難被發(fā)現(xiàn)。對待后進生必須把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事實上后進生比別人更渴望,更需要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因為他們的人格已經(jīng)受到漠視,已在人們的冷眼中喪失自信與自尊,因此,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尊重這些學生的人格,不歧視、不疏遠、不諷刺、不挖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要求,但不能一下子過高過急,否則,學生達不到要求,容易喪失信心。
三、查缺補漏
知識上的“空白點”,是學習的絆腳石,學生知識上的“空白點”多,教師就難教,學生就難學。因此,教師還必須充分利用反饋手段,及時了解后進生知識上的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多種渠道幫助解決。循序漸進,使后進生從無知到有知,從知少到知多,目積月累,逐步掌握各科知識。這樣就能克服后進生的厭學心理。
總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而有辛勤的勞動,也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教師對他們要充滿真摯的愛,用真情去換的他們的進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真諦,實現(xiàn)國民素質的綜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