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談到: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nèi)容。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我在教學實踐中,以《課程》為藍本,以考試為綱,以自主學習為經(jīng)線,以誦讀拓展激趣為緯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我的一些具體方法:
一、誦讀瑯瑯上口,提高記憶效率
重視讀是我國傳統(tǒng)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在教學實踐中我看到一些同學對此不屑一顧。我就給他們講,古代孩子上學主要就是同學在下面讀,先生在講臺給他們講: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1.讀熟,即“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按照朱熹的說法達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他要求學生不可牽強暗記,多讀自然上口,將會永久不忘。
2.讀精,即在重點文言文學習中不要放過每個字。比如初中階段以文言實詞積累為主。積累實詞我們通常用以下辦法(以八年級課文為例):a.溫故而知新。在理解27課“夕日欲頹”的“欲”時要聯(lián)想到21課的“欲窮其林”,自然實現(xiàn)加強記憶和知新。b.比較中鑒別。這又包括三點:首先古今字詞意對比:在學習《桃花源記》時要注意妻子、交通等詞意的古今變化。其次,同一字詞的不同義項如《三峽》中三個“絕”字的不同意思。還有同義詞的積累如《核舟記》中的“了了”核“歷歷”都是清清楚楚的意思。c.趣味古文翻譯。這要求大家更好的聯(lián)系已有知識。比如《三峽》中有“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你就完全用學齡前背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來理解。
3.猜讀,指在讀書中根據(jù)已知內(nèi)容推測未知內(nèi)容。比如,看到標題,猜正文;看到上段或句猜下段或句等。猜讀把讀和思聯(lián)系了起來,是閱讀變成一次探險。變成樂趣。這特別適合基礎較好的同學玉溪時用。熟讀,幫我們理解;精讀,叫我們深化;猜讀,讓我們探索。
二、課堂認真聽講,理解文言內(nèi)涵
1.聽示范,這包括聽錄音示范、教師朗讀示范等。標準規(guī)范的朗讀不僅可以達到正音、斷句的目的,而且也是初步了解課文語言、感情的過程。因為作為示范性朗讀特別是一些播音藝術(shù)家的朗讀,都是字斟句酌,深入領(lǐng)會文章主旨進行的二度創(chuàng)作。這正如現(xiàn)在小孩會說電視廣告詞一樣,聽高質(zhì)量的示范朗讀甚至可能讓我們在還沒聽講前背誦過文言文最起碼一些經(jīng)典句子會記住。
2.聽講解,就是聽老師上課講解。老師的講解會讓我們更快速更準確的理解,文字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點,理解了、喜歡了、更愛了,當然這個時候?qū)W習就變成了快樂的事。
三、自主閱讀交流,加強鑒賞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人行為,只有以學生為中心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讀書的主人,才能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交流是學生的思維在碰撞、發(fā)散,在交流中問題越辯越明,學習積極性也高漲。老師的條分屢析應該由學生的自主閱讀所代替。文言文的學習尤其需要學生的自主閱讀,我教給學生學習的步驟:結(jié)合資料的解說,逐字逐句弄懂語句,勾畫出不能理解的詞和句,在課上留出時間讓學生交流,互相解決問題,然后提出疑難點,在課堂上公開提出,學生可以回答的盡量讓學生表現(xiàn),確實不能解決的,我加以點撥和指導,學生的收獲特大,改變了過去由老師一人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師生都覺得枯燥無味的單向活動的教學局面。老師傳授的是學生想獲得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轉(zhuǎn)化為自己而學,在學習中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交流中也鍛煉了膽識,展示了自己的風采。
四、輔助以多媒體,拓展學習環(huán)境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輔以畫面想象,拓寬形象空間;輔以音樂品味,美化內(nèi)容意境;輔以聲色影,開拓想象的空間。我常自制教學課件、在網(wǎng)上下載課件,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畫面上、悅耳的音樂中,開動感官盡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學生,從而快速理解內(nèi)容,加深記憶,提升認識,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木蘭詩》一課,我播放自制的配樂朗讀加畫面的課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興趣高漲,背誦的任務輕而易舉就完成了。文言文教學中輔以多媒體,能夠化文字為形象,化機械為生動,化困難為容易,化繁為簡。
另外,我們學習文言詩文要重在理解詩文內(nèi)容和把握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也是歷年中考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
初中階段學習的文言詩文,有的描繪了祖國名山大川的壯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一會人生的豐富哲理,有的表現(xiàn)了一代偉人的英雄氣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風亮節(jié),閱讀這些詩文能夠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yǎng),能使我們樹立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心得,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從文言文中找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