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化學考查的知識點很多,知識覆蓋面廣。置換反應是高考無機推斷題的突破口。將學生常出現的問題作為備課專題,適當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強化課堂講解、討論、啟發(fā)、歸納、應用功能,為學生排憂解難,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高考化學熱點 難點之一 置換反應的應用
高考無機推斷出題點多數都是以置換反應為主線展開的,在講解應用前引導學生先歸納常見的置換反應,然后啟發(fā)比較反應的條件和環(huán)境(如是否在水溶液中進行等),邊講解邊尋找出反應規(guī)律。
1.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反應原理。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常用較活潑的金屬Mg,Al, Zn,Fe和稀H2SO4、稀鹽酸制取,復習金屬與稀酸置換反應,再由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找出反應規(guī)律:2Na~H2↑,Mg~H2↑,2Al~3H2↑(可以編成順口溜一價金屬二比一,二價金屬一比一,三價金屬二比三),同時強調鈉等活潑金屬與非氧化性酸反應時金屬先和酸反應,過量的金屬再與水反應即先酸后水。引導學生對比發(fā)現此規(guī)律與醇和鈉反應,即醇和生成氫氣的關系相符,此時學生自然就會得出一元醇二比一、二元醇一比一、三元醇二比三的規(guī)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充分揭示了鈉與活潑氫反應的實質,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一舉兩得、觸類旁通的目的。
2.金屬與某些鹽的反應:①TiCl4+4Na=4NaCl+Ti(利用熔點不同的原理;熔融);②濕法煉銅(CuSO4+Fe=Cu+FeSO4)及(2Al+3Hg(NO3)2=2Al(NO3)3+3Hg)等;③Na等活潑金屬與某些能生成難溶于水的氫氧化物的鹽溶液(如CuSO4或FeCl3等)反應原理是:Na先與水發(fā)生置換反應,產物NaOH再與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