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9月開始,淮安中學一部在部委會的組織安排下積極探索“三環(huán)教學法”。高二歷史組(現(xiàn)高三)在我的主持下,經(jīng)過全組老師的努力,經(jīng)過多次上課的探索、反思、歸納、總結(jié),形成了歷史學科“三環(huán)教學法”的總體思路,基本形成了歷史“三環(huán)教學法”的總體教學實施方案,此方案因形成時間較短,實踐案例較少,所以還有很多經(jīng)驗教訓要在以后的實踐中去總結(jié)、反思和完善?,F(xiàn)本人將實施方案歸納如下。歡迎同行批評、指教。
一、歷史學科“三環(huán)教學法”的教學步驟
第一環(huán):預習檢測
1.學生預習。利用每天的預習課完成《學案導航》,初步掌握所學內(nèi)容的基本知識。
2.學生互查。安排在上課前兩至三分鐘。由小組長或?qū)W科承包人負責檢查,并將未能保質(zhì)保量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名單交到課代表處,由課代表匯總交給老師。若在老師抽測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學生沒有完成預習任務,則追究檢查人的責任。
3.釋疑解惑。在上課鈴響后,老師要求學生們拿出學案導航,詢問學生們在預習中遇到什么問題,由學生主動舉手提出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將重點講的問題。
4.抽測效果。安排在上課開始后的三至五分鐘。檢測可分為原題抽測和拓展抽測。原題抽測主要是《學案導航》中原題,拓展抽測主要是預習內(nèi)容的變式或拓展內(nèi)容。
第二環(huán):問題探究
1.基礎性問題。目標指向一般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與預習問題不同點在于:形成體系、精細加工、滲透學法指導內(nèi)容。難度較低,主要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或小組討論完成,老師進行巡回點撥和指導。
2.綜合性、思辨性問題。目標指向高層次的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與預習問題和基礎性問題不同點在于: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學科思想,對所學知識進行精細加工和綜合運用,主要培養(yǎng)閱讀材料、分析材料、歸納材料、論從史出等方面的能力。這部分以老師講解為主,穿插學生討論和展示。展示的過程中,本小組的同學可以隨時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及時質(zhì)疑、糾正或點評。
問題探究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1.對學生的問題(包括超出課本范圍或過于簡單的問題)都不直接地回絕,根據(jù)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對提不出問題的學生也不批評,轉(zhuǎn)為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旨在引導學生如何質(zhì)疑。
3.及時抓住學生思維中的火花,全班表揚,并分析問題的價值,進行具體指導。
4.有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不宜在課堂上展開。根據(jù)分層教育的原則課后討論。
第三環(huán):鞏固練習
1.采取遞進式練習設計。鞏固練習一般采取預習題和課堂例題的變式題。
2.題量一般控制在8~10分鐘。題目一般采用學案導航上的練習題,不同班級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特點做一些必要的刪減。
3.五分鐘左右的練習講評。精講為主,只講評那些學生在練習中的共性問題,個別性問題一帶而過,一般不采取整條題目都講的方式,而是講解關鍵步驟和突出性的問題。講評的重點在于評,可吸引學生互評,展示部分學生優(yōu)秀的或有獨特見解的答案,并給予表彰。講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弄懂、會做、做對、拿全分。
4.布置作業(yè)。指明學生晚讀早讀學習內(nèi)容及檢測方式、整理課堂筆記、預習下一段內(nèi)容、訂正課堂練習中的錯誤、做課后實踐性課題、收集有關資料等。一般要做到有布置一定有檢查、有反饋。
以上就是近期歷史學科“三環(huán)教學法”初探結(jié)果。
二、歷史學科“三環(huán)教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很多學生沒有預習或很少預習,這大大影響“三環(huán)教學”的效果,因為預習是第一環(huán),是基礎環(huán)節(jié)。學生沒有預習的原因有:思想重視不夠;沒有預習時間;教師檢查力度不夠。
2.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需提升?!叭h(huán)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要自主探究問題并能嘗試解決問題,但由于長期的習慣等原因,在這方面學生還有很大的欠缺。
3.教師教學方法、思維的轉(zhuǎn)變還有個過程?!叭h(huán)教學”法要成為基本的教學法,有賴于我們教師教學觀念更新。只有教師教學觀念變了,才能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也才能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總之,“三環(huán)教學”法對我們廣大老師來說是個全新的理念,需要我們多實踐、多總結(jié)、多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本學科的“三環(huán)教學”法,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中學一部高三歷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