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
最后,我們每天要問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么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來,要我們大家“建筑人格長城”。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F(xiàn)在分“公德”和“私德”兩方面來說。
先說“公德”。一個集體能不能穩(wěn)固,是否可以興盛起來?就要看每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能不能顧到公德,衛(wèi)護公德。如果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為前提,注意每一個行動,則這一個集體,必然是日益穩(wěn)固,日益興盛起來。否則,多數(shù)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這個集體的基礎必然動搖,并且一定是要衰敗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這些不顧公德的分子清除出去,這個集體才有轉向新生機的希望。所以我們在每一個行動上,都要問一問是否妨礙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礙公德的,沒有做的即決心不做,已經開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就齊心合力來完成它。
再說“私德”。私德不講究的人,每每就成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個人私德更是要緊,私德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潔”,一切壞心術壞行為,都由不廉潔而起。所以我在講“建筑人格長城”的時候,提到了楊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還金”,華盛頓的勇敢承認錯誤;和馮煥章先生所講的平老靜“還金鐲”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效法這些榜樣,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來,建筑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則我們的學校到了四周年,必然有一種高貴的品德成績表現(xiàn)出來。
(節(jié)選自《陶行知教育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3月,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