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淮調拉魂腔“淮上梨園”亮華亭
——上海世博會“淮安文化周”精品劇目展演活動圓滿結束
為積極利用世博會獨特平臺,更好地宣傳、推介淮安。8月6日至8月11日,淮安派出強大的陣容赴上海舉辦上海世博會“淮安文化周”系列活動,活動共分四項內容。一是舉辦“墨香世博·美好淮安”書法美術作品展。78幅淮安書畫名家作品與上海觀眾開展深度交流。二是舉辦“淮上梨園·戲劇淮安”精品劇目展演?;窗彩兄比簣F分別舉辦淮劇《韓信》、京劇《主仆奇冤》、淮海戲《皮秀英》等精品劇目展演。三是舉辦“文化名城·錦繡淮安”淮安宣傳推介活動。重點推介“人文淮安、美食淮安、生態(tài)淮安”。四是舉辦“臺資高地·熱土淮安”文化招商簽約活動。向外界發(fā)布和簽約了57個文化產業(yè)項目,總金額超百億元。
作為“淮安文化周”的重要組成部分,“淮上梨園·戲劇淮安”精品劇目展演從一開始就受到上海觀眾的密切關注?;窗彩恰皯騽≈l(xiāng)”,上海是“梨園重鎮(zhèn)”,淮安的戲劇界與上海的戲劇界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上海京劇院的前身是誕生在淮安的淮海區(qū)京劇團,且首任院長周信芳先生就是淮安人。滬上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筱文艷,也是淮安人。此次參加上海世博會“淮安文化周”的三個劇團,分別代表了淮安三個不同的劇種,具有濃郁鄉(xiāng)土風情的淮海戲、悲愴激昂的西路淮劇和輕快活潑的荀派京劇,這三個劇種近年來先后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8月6日晚,上海藝海劇場內座無虛席,江蘇“淮安文化周”淮安精品劇目展演首場演出正式開鑼。近千名觀眾觀看了由淮安市淮劇團帶來的大型淮劇《韓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尚長榮、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劇作家羅懷臻、著名荀派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淮劇名家馬秀英、梁偉平、何雙林、上?;磩F團長陳忠國等與淮安市領導劉希平、范學恕、陸長蘇一起觀看了演出。
淮劇根源于蘇北的兩淮(淮安、淮陰),流傳于鹽阜(鹽城、阜寧)、揚泰(揚州、泰州),擴布于蘇滬及皖東一帶。由于產生和發(fā)展的地區(qū)有所差異,故淮劇又有西路(兩淮)、東路(鹽阜),二者合為北派;以及南派(蘇、滬)之分別。據淮安市淮劇團團長陳萬宏介紹,此次率團赴上海演出,20年來尚屬首次,100多人的演出團體震動了上?;磩〗?,許多淮劇票友為了一睹西路淮劇的風采,紛紛前去觀看。在演出現場,近千人的藝海劇院坐得滿滿當當?;窗彩谢磩F作為西路淮劇的代表團,這次為上海觀眾帶來的大型新編淮劇《韓信》擷取了韓信從匡興漢室到慷慨赴死這一人生階段,通過一系列事件、沖突,凸顯出韓信重情重義、襟懷坦蕩、心系黎民蒼生的高貴品格。劇目主要采用淮劇傳統(tǒng)表演形式,揉進現代舞美設計,融史實性和藝術性于一身,全新演繹“漢初三杰”之一大將軍韓信的威武形象。
大型新編淮劇《韓信》投入達百萬,曾獲江蘇省新劇目評比展演優(yōu)秀劇目一等獎等八項14個獎,目前已入選江蘇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在演出現場,不論是普通觀眾還是戲劇名家,都看得津津有味,西路淮劇獨有的“淮調”唱腔讓熟悉淮劇【拉調】、【自由調】的上海觀眾感到別有一番風味。隨著劇情的深入,不少觀眾已逐漸融入劇情,心情也跟著主人公的命運不斷起伏??吹郊犹?,觀眾們用熱烈的掌聲向演出人員表示了崇高的敬意。演出結束后,許多觀眾仍久久不肯離去,大呼過癮。
繼淮劇《韓信》唱響上海后,上海世博會“淮安文化周”精品劇目展演活動持續(xù)升溫。8月8日晚,由江蘇省長榮京劇院帶來的《主仆奇冤》再次點燃上海戲劇界。尚長榮、羅懷臻、孫重亮、李炳淑、李薔華、李薇華及上海周信芳藝術研究會的多位專家一起觀看了演出。
《主仆奇冤》是根據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楊乃武與小白菜”改編的,在整個劇情發(fā)展中,經過《堂審》、《誘逼》、《廳審》、《女監(jiān)》、《串通》、《男監(jiān)》、《士阻》、《大審》、《醉獄》九場戲,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再現了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事件本義,又根據京劇表演藝術的舞臺表現要求,拓展了劇情。該劇由江蘇省長榮京劇院2005年底正式投排,2007年入圍江蘇省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先后獲江蘇省第五屆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為使該劇達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江蘇省長榮京劇院于近期又對其進行了加工演練,舞美、燈光、唱腔都比以往有了更大的提高。
江蘇省長榮京劇院與上海京劇界有著密切的聯系,2008年,江蘇省長榮京劇院與上海京劇院聯合開展“菊壇名角·走馬換將”活動,2010年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攜弟子朱俊好赴上海參加“荀慧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演出”。上海京劇愛好者熟悉的是該院的荀派劇目,但此次江蘇省長榮京劇院全團近百名演職員攜新編京劇《主仆奇冤》亮相上海尚屬首次,劇中“楊乃武”的扮演者姚中文唱的是“譚派”老生,而“小白菜畢秀姑”扮演者劉維青學的是“梅派”青衣,這讓許多觀眾不由嘆服該院的實力。
據了解,“楊乃武與小白菜”的故事曾被改編成滬劇、越劇,許多上海觀眾耳熟能詳,但改編成京劇則只有江蘇省長榮京劇院一家。為了欣賞京劇版的“楊乃武與小白菜”,許多上海觀眾慕名而來,戲尚未開演,劇場門口已是觀者如堵,乃至出現一票難求的局面。演出現場,近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演出中,演員們的精彩唱腔不時激起觀眾的熱烈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8月10晚,由江蘇省淮海劇團帶來的新編淮海戲《皮秀英》作為“淮安文化周”精品劇目展演活動的壓軸節(jié)目,繼1984年傳統(tǒng)劇目《皮秀英四告》后再次走進上海觀眾的視野。羅懷臻、宋長榮、毛時安、計鎮(zhèn)華、余雍和等上海戲劇界著名專家、學者同近千名觀眾一起觀看了演出。
淮海戲是拉魂腔系的根基劇種,主要流行于蘇北地區(qū)以及魯南、皖東北一帶。它的語言總體上是屬于北方語系,有著濃厚的鄉(xiāng)風野趣和爽朗明快、清新生動的美學風格,它既有北方劇種的粗獷豪放,又有南方劇種的溫柔婉約。2008年6月,淮海戲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年,江蘇省淮海劇團作為“淮海戲”劇種的代表團晉京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受到了國家領導、在京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淮海戲《皮秀英》是根據傳統(tǒng)劇目《皮秀英四告》改編的,該劇曾獲江蘇省戲劇節(jié)優(yōu)秀劇目一等獎。這次,淮海戲時隔26年后再次唱響大上海,這讓江蘇省淮海劇團的全體演職員都非常興奮,為把蘇北的地方劇種完美地展現在上海的舞臺上,全團上下加班加點,對舞美、燈光都作了新的改動。全團國家一級演員,包括退休的演職員都親歷一線,冒著酷暑進行多次彩排。演出現場,許多上海觀眾對淮海戲表現出濃烈的興趣。扮演皮秀英的國家一級演員吳玲以及扮演皮盾的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魏佳寧等,都受到上海戲迷的熱捧。他們紛紛表示,沒想到拉魂腔這么好聽,淮海戲這么好看。尤其是扮演皮秀英的吳玲,嗓音甜美,唱腔婉轉,上海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演出結束后,吳玲在接受媒體記者的采訪時高興地說道,這次在上海的成功演出,意味著淮海戲這個劇種最終為上海觀眾接受,這也讓我們有了更大的信心將淮海戲傳承下去。
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羅懷臻在觀看過《皮秀英》后也顯得格外激動,他說,“淮安文化周”活動是對上海世博文化的一次豐富,淮安在世博期間舉行文化周活動,尤其是三臺經典劇目的展示,在上海這個大舞臺上演出毫不遜色,這從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今天淮安的精神風貌和文化態(tài)勢,以及淮安文化的豐富性和包容性,同時也顯示了淮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深厚的底蘊和積累。
(劉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