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利
小學作文選材語言教育
賀小利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5.112
真實是作文的根本。新的課程標準也對寫作教學提出新的要求,強調(diào)“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這應該是明智之舉和療疾之藥。唯有“情動于中”,方能“形之于言”。生活充實才會抒發(fā)出真實而深厚的情思來。有了情,學生對生活原先不敏感的心就會變得敏感起來,就會在心底里涌動起喜怒哀樂。有了這些喜怒哀樂,作文才不會言之無物,才能打動自己又打動別人的心。
寫文章貴在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寫真情實感的文章與日月共存,寫虛偽的文章如同開了就敗、綠了就枯的花與樹。
寫人可以寫“我”,寫與“我”有關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伙伴、鄰居、老師等。這些人天天生活在自己身邊,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來說真是再熟悉不過了,即使是不在眼前也能清清楚楚地浮現(xiàn)在腦海中。只有自己比較熟悉的人,寫出來才會得心應手,有話可說,寫得才會真實。也只有把自己熟悉的人寫像了,才能把其他人也自然而然寫活。
葉圣陶先生說:“要寫出老實的自己的話,空口念著是沒有用的,應該去尋找它的源頭,有了源頭才會不息地傾注出真實的水來?!睂W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源泉。事兒可以寫學校里的、家里的、大街上的、菜場上的、新村里的,等等,凡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聽到的、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不論大小好壞,都可入文,都可作為作文的素材。
這里涉及的情感既包括學生自己的情感,也包括了作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學生有自己的“小社會”,有自己的生活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每天都有那么多信息撲進學生的感官,每天都有那么多激動人心的事情發(fā)生。一片云,一滴水,一只小動物,一部動畫片,都會與學生娓娓而談,給他們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同桌之間的嬉戲,朋友之間的聚散離合,師生之間的交往,家庭成員的關愛,各種性質(zhì)的訓斥與勉勵,都會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繁重的學業(yè)負擔,頻繁的考試競賽,成功時的歡樂,失敗時的沮喪,種種苦惱、困惑、惆悵與渴望,都會激起學生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欲望。這一切形形影影都往往逃不過小學生精明的眼睛,他們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思考。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親身感受、激起激情的材料寫進作文里。理解的要寫,不理解的也要寫;快樂的要寫,悲傷的也要寫。于是越寫越具真實感和人情味,越寫越具天真活潑的性情。
人們的生活本來就是平平淡淡的,小學生的生活更是簡單,天天從家里到學校,再從學校到家里,兩點一線,怎么能要求他們寫出“不平凡”的事兒來呢?再說天天又有多少“大事”可寫呢?假如教師硬要學生寫所謂的“新奇獨特”的文章來,只會使學生視作文為負擔,于是胡編亂造,甚至干脆“借”一篇作文選上的文章敷衍了事,大大助長抄襲之風。與其這樣,不如讓他們選擇身邊平淡的事來寫,這樣更有內(nèi)容可寫。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鄙钪械男∈卤缺冉允?,隨處可見。學生在寫下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時也在不斷地思考著、積累著一些大道理。如寫同學之間打架時想到“團結(jié)友愛”;寫排隊吃飯時想到“先人后己”;寫默寫不會時想到“功夫在平時”……無數(shù)的小事包蘊著無數(shù)的哲理,能說這是“小”事嗎?不值得寫嗎?這才是“以小見大”??!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作文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更少不了這種動力。假如學生拿起筆只會咬筆桿,絞盡腦汁想新奇典型的事例,最終苦于無從動筆時,他們就很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也就不能激發(fā)其作文的愛好。因此,何不讓學生選取生活中的平淡小事來寫呢?這樣不僅使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而且較輕易讓他們獲得成功的機會。
一篇成功的作文應該是既立足學生生活體驗,又能張揚學生獨特個性的。教師應該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在點評學生習作時多一些鼓勵??傊?,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 作文環(huán)境,激勵學生結(jié)合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有真情實感,還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將身邊的故事寫出“典型”、寫出新意來。因此,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生活, 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們就會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導學生把自己在真實生活中不同于別人的感受寫出來,作文就能夠富有感染力。
綜上所述,作文回歸真實,成為人際交往和生命感受過程的記錄,學生才能真正感到習作是自我發(fā)展的需要;而把積淀在自己心中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感悟富有獨創(chuàng)性地表達出來,又將提高習作的質(zhì)量。真實性與獨創(chuàng)性巧妙融合,釋放學生的習作熱情!
吉林省公主嶺市房身崗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