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耿文英
為迷惘的心靈點亮一盞燈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王玲 耿文英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5.049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素質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務。
同時,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教師應當是心理醫(yī)生”。為處于迷惘境地的學生燃起一盞明亮的心燈,幫助他們明確前行的方向,走出心理困惑,走向健康人生,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班主任是學校中關注學生最多的人,是學生思想教育的中堅力量,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那么,怎樣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班級管理工作中呢?經(jīng)過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人的心理發(fā)展與時代脈搏息息相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重點、方法就必將不斷變化。班主任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必須積極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資料,及時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當今社會,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他們的思想也更加復雜,在成長的進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初中生,他們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由于競爭壓力的增大、獨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離異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某些消極影響,心理異?,F(xiàn)象十分突出。而家長和教師往往只關心他們身體健康、智力開發(fā)、學習成績,卻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導致不少問題行為的出現(xiàn),如厭學、逃學、輟學,獨立生活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精神空虛,耐挫能力差,一些學生甚至自殺,或敲詐勒索走上犯罪道路。諸多事實證明,問題行為不僅影響學生的進步、心理的成長、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更將會影響其長遠乃至一生。因此,解決學生的問題行為迫在眉睫。
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都有其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內(nèi)外因,但歸根結底,還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質較差釀成的。當前中小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比例相當高,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度上升。有專家、學者呼吁:“為促進人們的心理健康,健全人格、預防心理疾病”,應“廣泛開展心理衛(wèi)生科普宣傳和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中小學增加心理衛(wèi)生課”。而現(xiàn)實要求教育的重點應放在預防性和發(fā)展性的層面上,即“通過有效的技術和充滿愛心的心理服務,使每一個學生有機會獲得最充分的發(fā)展”。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時代的呼喚。如果不與時俱進,把握時代脈搏,及時地學習,轉變觀念,對學生的教育就難以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教育教學工作必將滯后。
對學生問題行為的防范,要有敏銳的意識、洞察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能力、恰當?shù)男问?,將問題行為消滅在萌芽之前,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召開主題班會是一種簡便易行的形式,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如新生剛入學,感到周圍環(huán)境很陌生,留戀母校老師、同學的情緒往往很重,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這時候就可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為主題召開班會,引導新生大膽討論如何適應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使學生學會樂觀地對待生活中的“聚”與“散”。
再如,步入青春期的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許多變化,讓他們感到迷惘和困惑,可以“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yī)生”為主題,組織學生學習青春期的有關常識,使他們明白:在心理方面,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也稱為心理斷乳期,其心理發(fā)展集中而迅速地表現(xiàn)出許多特殊的變化,經(jīng)歷許多煩惱,產(chǎn)生心靈的陣痛是必然的。可以向他們推薦美籍華裔作家劉墉的《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痛》之類的一書,讓他們在閱讀中明白:成長的路上開滿鮮花,也布滿荊棘;成長要付出毛毛蟲破繭成蝶的艱辛;成長要承受蚌病成珠的磨礪,讓他們增強迎接“疾風驟雨”的信心和勇氣,從而安全度過青春期。
另外,由于初中生心理方面尚未成熟,籃球賽、文藝演出、拔河比賽等班級活動中的輸與贏、成與敗,往往會給他們帶來較大的情緒波動。教師可以抓住時機,在比賽之前以“成功與失敗”為主題召開一次班會,討論一下“輸了怎么辦,贏了怎么對待”的問題,使學生能夠理智地對待學習與生活中的勝敗得失??傊行У念A防可以使學生少走彎路,防患于未然,使教育更具主動性、前瞻性。
對于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即使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但還是不可能徹底地杜絕學生問題行為的發(fā)生。因此,采用恰當?shù)姆绞椒椒ńo予解決是必須的。
曾有一位教師批評一犯錯的學生,對學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深感不解,認為并沒有過分地說他什么,他為何惱羞成怒到那種程度?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后,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正是她所說的“你爸媽是怎樣教育你的”這句看似平常的話導致不平常的結果。原來這名學生自幼父母雙亡,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長大,提到父母,他特別敏感和自卑,導致情緒失控。如果這位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就會避免沖突,也就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為此,要有效地做好學生的心理保健、心理疏導,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經(jīng)歷、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全面了解,這樣才有發(fā)言權。正如盧梭所言:你必須好好地了解你的學生之后,才能對他說第一句話。
問題學生往往心理封閉,或消極自卑,或心煩氣躁,或垂頭喪氣,或悲觀失望……要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真誠的溝通不僅是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還是撫慰學生受傷心靈的一劑良藥。
學生翟某,品學兼優(yōu),到了穿短袖衫的時節(jié),她卻依舊穿著長袖衫,且愁眉不展,顯得有些另類。通過了解,得知這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一個隱私:胳膊上的汗毛比較黑長,怕同學議論、取笑。她每天如履薄冰,心理負擔很重,嚴重干擾學習。筆者便私下與她進行一次交談,分析弊端:不協(xié)調的著裝,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更易引起別人的好奇,隱私也未必能保得住。還列舉很多有生理缺陷的名人的事例,最后達成共識: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事情是不必過于追求完美的,君子坦蕩蕩,別人也就見怪不怪,沒什么好奇的了。她換上短袖衫后更加快樂、自信、美麗了。
學生孔某、侯某,是兩位班干部,工作一直不錯。自從換了一位嚴厲的英語老師,并任命他們擔任英語小組長后,二人經(jīng)常挨批評,感覺費力不討好,還耽誤自己學習的時間,便逐漸與老師對立起來,并在班里揚言要辭去英語小組長之職。筆者感到問題的嚴重性,便分別與他們進行一次談話,首先肯定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成績,然后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最后與他們分析:老師的任命是一種信任,要心存感激;工作中遇到困難,甚至兩頭受氣是難免的,要想辦法,多溝通,自然會解決;至于耽誤學習時間那是肯定的,但是,有付出一定有收獲,自己的處事能力、威信、自信心等會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起來的,那是很值得的。心頭的堅冰融化了,兩位小伙子恢復了往日的風采,工作積極主動,游刃有余,經(jīng)常得到的是老師的贊譽。
可見,通過耐心的傾聽,適時的激勵,真誠地與問題學生溝通,有效地療治他們心靈的疼痛,從而使他們走向健康的人生。
總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進步發(fā)展的要求,也是一個充滿挑戰(zhàn)的新課題。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xiàn)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每一位班主任責無旁貸。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將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點燈人”而不斷學習、探索、創(chuàng)新,真正使自己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光榮稱號。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城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