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武 童道豐
適齡青年征兵體檢以往不做心電圖檢查,特殊兵種或內科醫(yī)生聽診發(fā)現(xiàn)異常者才做心電圖檢查。從 2008年開始,全國征兵體檢心電圖檢查已作為常規(guī)檢查項目。本文對 1745例參加征兵健康體檢的青年心電圖進行分析,旨在揭示異常心電圖常見發(fā)生形式和發(fā)生率,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和輸送合格兵員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病例資料 選擇2008~2009年征兵體檢青年 1745例,年齡 18~23歲,均為男性,無明確心血管疾病史,無肝、肺、腎及糖尿病等重要疾病史。
1.2 研究方法
1.2.1 采用深圳邦健 1200型 12導同步心電圖機,記錄受檢者臥位靜息心電圖。心電圖診斷標準參考黃宛主編《臨床心電圖學》[1]。
1.2.2 對初次檢查心電圖異常者,為排除環(huán)境、情緒等外在因素的影響,竇性心動過速者可囑其靜坐、做深呼吸、放松,15 min后復查;心動過緩、期前收縮者可活動幾分鐘后復查;心律不齊者復查時囑閉氣。復查心電圖正常者為體檢心電圖合格。
1745人中,異常心電圖者達 256人,占體檢總數(shù)的14.56%。竇性心動過速、右束支傳導阻滯和期前收縮發(fā)生率較高,分別占 6.02%、2.41%和 2.18%(見表1)。對 256例初檢心電圖異常者進行復查,其中 96人心電圖恢復正常,占初檢異常人數(shù)的 37.5%,總體檢人數(shù)的 5.5%(見表2)。
表1 1745例征兵體檢異常心電圖表現(xiàn)
表2 異常心電圖 256例復查心電圖異常表現(xiàn)
本組征兵體檢人群中初檢異常心電圖達 14.56%,復檢異常心電圖下降至 9.17%。說明征兵體檢出現(xiàn)異常心電圖并非都是病理性。
異常心電圖以竇性心動過速、右束支阻滯、各種期前收縮發(fā)生率較高。竇性心動過速的發(fā)生多是由于年輕人在體檢中處于一種興奮、緊張狀態(tài),交感神經興奮性較強,加上天氣寒冷(冬天),導致心率增加。這就要求體檢醫(yī)生注意排除外在干擾因素,經休息放松后復查,心動過速發(fā)生率由原來的6.02%減少到 2.52%,說明多數(shù)竇性心動過速為生理性。
右束支傳導阻滯可見于任何年齡。有資料顯示年齡越大右束支傳導阻滯發(fā)生率越高。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多與器質性心臟病有關,可即時告訴受檢者,為進一步診治提供依據(jù)。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大多是健康者,正常人發(fā)生率約 2.4%[2],多與右室流出道生理性延遲除極有關,預后良好。
本組資料中,各種期前收縮也是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心律失常,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3]。但按照我們的方法復查心電圖,期前收縮發(fā)生率由原來的 2.18%減少到 0.47%,說明其中部分期前收縮是生理性的。實際上,任何因素使異位起搏點自律性增高、折返或觸發(fā)活動均可導致期前收縮,原因多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器質性心臟病。激動、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或濃茶等均可引起期前收縮。有關研究表明,確定期前收縮的起源部位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有利于了解期前收縮的嚴重程度及預后,并可指導臨床治療。對表2中的其他心律失常,我們建議受檢者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早期診治。
總之,征兵體檢,心電圖是一項重要檢查手段,它可以查出聽診難以發(fā)現(xiàn)的心臟問題。2009年,國務院、中央軍委、衛(wèi)生部制定了征兵體檢心電圖診斷標準,規(guī)范了心電圖的征兵體檢標準。但由于影響心電圖的因素很多,體檢醫(yī)生在體檢時應結合具體情況,必要時可對某些易受外在因素影響而出現(xiàn)的異常心電圖如竇性心動過速、各種期前收縮等進行復查,既為應征青年負責,也避免了合格兵源的流失。
[1] 黃宛.臨床心電圖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
[2] 郭繼鴻.心電圖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650-652.
[3] 杜金英.3420例體檢者心電圖分析.臨床心電學雜志,2009,12(6):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