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語文課程由于其學科的獨特性和功能的多重性決定了語文學科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開發(fā)與利用好語文課程資源在課改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傳統(tǒng)的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卻存在著更多地關注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忽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價值等問題。
一、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中存在的三大問題
1.注重多媒體課程資源,忽視了自然課程資源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如果上公開課,大多會選擇多媒體來教學,很多教師認為運用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資源。還有的老師欣喜于多媒體呈現(xiàn)的形象化、便捷性,課前用收集到的圖片、視頻精心制作幻燈片講義,上課時,大部分時間花在“點擊式”呈現(xiàn)上,教師沿著課前設計好的順序,主導著課堂。這種新型的“灌輸式”課堂,與學生的交流就變得流于形式, 也就最終導致了學生資源的閑置。
2.注重校內課程資源,忽視了校外課程資源
有些學校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包括校園內的科普宣傳欄、科技景點、地方課程開發(fā)和校園科技文化活動等。但這些往往只局限于條件較好的學校,而這些學校大多實行封閉式管理,學生很少與外界接觸,最終導致學生視野的狹小。
3.注重了“物”,忽視了“人”
有些學校為了完成一些硬性指標,不惜花很大代價,進行大量的課程資源建設,如大量購進文字類教學資源, 包括各種版本的教科書、教學參考書、學習輔導用書以及各種科普等方面的課外讀物,以及大量運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教學資源,但卻忽視了課程資源中最重要的因素——人。
二、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建議
1.開展生動多樣的課外閱讀
立足教材, 然后擴展到課外閱讀。語文教學應是以一篇課文為基點進行縱深研究的閱讀教學??梢愿鶕?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shù)恼n外讀物。然后讓學生推薦精彩篇目或片段, 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通過這種師生共同分享閱讀樂趣, 交流閱讀成果的途徑,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大量的閱讀與學習能幫助學生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方法去認識、分析有關問題, 并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語文學習狀況, 提高正確運用語言文字的自覺性, 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學作品情感和思想的感染與陶冶。
2.開設趣味性的表演課
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重視實踐活動, 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用豐富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 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 寓教于樂, 讓語文課堂生動起來, 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同時可以引導學生自行從書刊、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集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以豐富對作品的理解。學生也在不斷的誦讀中挖掘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深層意義, 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 最終達到對作品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目的。
3.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習生活中的語言文字現(xiàn)象
心理學的實驗證明: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增強應用意識, 注重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在廣泛的實踐中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如:可以鼓勵學生學寫對聯(lián)與同學朋友共賞。這樣可以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 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
4.開辟豐富多彩的作文空間
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將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結合,利用網(wǎng)絡資源建立班級“博客”。學生可以在“博客”里寫下自己的心情日記、隨筆雜感、詩歌小說等。作者可署真名,也可使用昵稱, 班級同學間可以交流評論,評論不限長短,學生的觀點都能真實地展現(xiàn)出來,教師也可對學生習作進行點評, 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這種方法使學生獲得了最大的心理自由空間與自我滿足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見解, 激發(fā)寫作欲望。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長期以來是由教師主筆,眉批、圈點、旁注、總評是作文評改一貫的形式,致使作文評改陷入僵化、模式化的境地。讓作文評改進入課堂,先由學生小組評改,推薦優(yōu)秀篇目,然后在全班展示評論,最后評出前三名,由教師修改點評。這一做法使學生在與其他同學一起閱讀、分析與評價中掌握了寫作的要領,并在比較、欣賞、修改別人作文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這種方法有助于調動各個寫作層次學生的寫作興趣。
語文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方法和途徑多種多樣, 要因時、因地、因人、因課制宜,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實踐環(huán)境,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傊Z文教學應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陣地,應該讓學生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品嘗到語文給他們帶來的精神激勵,讓學生自主地去擁抱語文。
(責任編輯 呂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