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高中的學生身心發(fā)展趨于成熟,他們既想有選擇地接受老師的教育,也更渴望獨立自主地學習,但應試教育的束縛,片面追求分數(shù)的影響,往往禁錮了他們個性的發(fā)展;語文的課堂教學大多成為教師的一言堂,教師也習慣于戴著沉重的鐐銬跳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因而,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當今高中語文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那么,如何將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呢?
一、精心設計策略,啟發(fā)學生參與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的目標并理解其意義,知道確定的目標依據(jù)和實現(xiàn)的措施。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xié)力地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而努力,否則,學生就不會參與進來。只有當學生認同目標時,老師才能通過啟發(fā)、點撥等手段將其轉化為學生的追求,從而實現(xiàn)認識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鳴。其次,要設計好的策略,能促使雙邊活動順利進行。為了實現(xiàn)目標,教師應設計科學的教學策略,采取不同的方法步驟,無論是聽說讀寫,還是參觀研討;無論是教學過程的編排,還是教學手段的選擇,都應精心務之。但是,所有這些都必須堅持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使學生能夠接受并配合起來。這種配合越協(xié)調(diào)、默契,教學的效果就越好。所以, 組織策略必須有針對性、可行性,要適合學生的實際狀況,有利于學生的達標完成,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否則,教師有再好的策劃,到頭來都是紙上談兵,收效甚微。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寬松的課堂氛圍
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教師的封建家長式的權威意識,導致了大部分學生絕對的服從心理、惰性心理、因循守舊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們有些教師觀念的落伍,不能與時俱進。如今的學生接受新事物快,接收信息廣,老一套的封建家長式的教學早已不適應了。據(jù)此兩點,我們就要敢于且必須放下架子,勇于丟掉面子,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才能提高語言運用的能力。我在最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努力創(chuàng)造此種情境,例如:與學生建立坦誠、平等的兄長、朋友式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們無話不談,敞開心扉;營造激烈爭辯的課堂氛圍,鼓勵他們敢于說“不”、敢于提出尖銳的問題等。這樣,不但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而且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尊敬,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發(fā)揮了他們潛在的主體作用。因此,在這幾年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多渠道構建和諧課堂,學生不但覺得學得輕松,而且學得愉快,學得主動,所帶班級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也躍居年級的前列。
三、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訓斥
高中生正處在人生的轉折階段,從心理上來說,他們渴望成為一名真正的“強者”,因此,面對批評容易產(chǎn)生逆反心理。此時,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聽到一些帶有鼓勵性和表揚性的語言。我在教學中正是抓住了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多方面鼓勵他們積極思考。比如:高一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堂作文課,我先問學生:“你們感覺語文中最難學的是什么?”學生一般會回答:“作文?!边@時我便用充滿自信的語氣激勵他們:“你們信不信,今天我們上了這堂課之后,人人都寫得出好文章,你們愿不愿試一試?”這樣,就樹立了學生的學習信心。不僅如此,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回答問題時也總用“你真棒”,“你真行”,“你是我教過的學生中悟性最高的一個”等表揚性語言。即使回答錯誤,我也會告訴他:“再考慮一下,我相信你一定會思考正確的?!倍?,我一再勉勵學生不要把遇到的問題當成困難,而應看做一種難得的挑戰(zhàn)。這樣,學生就會充滿信心地去克服它,勇敢地戰(zhàn)勝它。
四、激發(fā)學習興趣,鼓勵大膽創(chuàng)新
只是一味表揚也并不能完全調(diào)動學生,還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些最通俗而又寶貴的教育經(jīng)驗,卻被一些老師忽視,從而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這一點。比如教學余秋雨的散文《道士塔》時,因作者表達感情非常到位,我讓學生做個小評論家,發(fā)揮他們的鑒賞水平,給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品頭論足。這樣,學生興趣大增,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老師不必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自能領悟其中的佳句和作者傳達的感情。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嘗試,從而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當然,我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參與的積極性,老師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的情境,讓學生親自去品味、感悟。比如在教學柳永的《雨霖鈴》時,我就讓學生先自行讀詞,畫出一幅“別離圖”;然后再選出畫得較好的學生作品,讓他們互相比較,進一步領會詞意,最后再鼓勵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別離”的具體情景,從而達到讓學生內(nèi)心有所啟發(fā)、靈魂有所震撼、心靈得以凈化的目的。
語文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韻律 , “教”是指揮,“學”是奏出“大珠小珠落玉盤”的美妙樂曲;“學”是創(chuàng)新,“教”是開啟創(chuàng)新思維的向導。 “教”與“學”的良性互動融化為流動、和諧的旋律,勾描出“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動人美景。只有在語文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大膽參與,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相長,全面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責任編輯 呂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