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設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積極滲透信心教育,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共享的過程。
一、積極貫徹“五讓”教學思想
只要學生能學會的,就讓學生去學。
只要學生能動手的,就讓學生動手。
只要學生能思考的,就讓學生去思考。
只要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去討論。
只要學生自己能得出結論的,就讓學生自己去得出結論。
二、尊重和關注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讓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
1.放手讓學生暴露問題
一般情況下,不要輕易下結論,而是發(fā)動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讓學生在討論中消除錯誤的認識,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通常情況下,老師喜歡讓那些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學生也總是能作出令老師滿意的解答。老師認為這樣的課堂教學比較流暢,能順利完成教學計劃,而實際上,大量存在問題的學生沒有機會在課堂上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成績好的學生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圍繞老師設計好的問題來思考,自己在學習上反而成為沒有問題的學生。成績一般的學生因為課堂上存在的學習問題不能暴露,不能得到解決,因而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興趣。“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辦法和知識。”因此,希望老師們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暴露問題,通過問題來促進學生的學習。
2.尊重持不同意見的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每講一個問題或學生每解答一個問題,要常常問一下學生:對這個問題有沒有不同看法、不同意見?當學生提出更好的見解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當學生提出錯誤的見解時,一般不要批評學生,而是耐心了解學生錯誤見解產生的原因,從而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錯誤。尊重持不同意見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都很體面、很有尊嚴。這也是課堂教學民主化的體現(xiàn)。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試一試,要及時肯定鼓勵,讓學生帶著信心上黑板解題或回答問題,然后帶著喜悅坐下。
3.提問方式靈活多樣
一般來說,老師在課堂上喜歡請舉手的學生解答問題。舉手,體現(xiàn)了學生對學習的主動要求,請舉手同學解答問題是對他們主動學習的尊重和鼓勵。但是課堂上常常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舉手,有的是因為基礎差而回答不上來,有的是因為害怕解答發(fā)生錯誤而不敢舉手。如果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長期不能關注這些學生,不僅會使這些學生的成績變得越來越差,而且容易使其心理趨向自我封閉,人格發(fā)生扭曲,這樣的課堂教學實際上造成了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學生之間的“貧富分化”,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
因此建議在教學中,不僅要請舉手的同學解答問題,而且還要就相對容易一些的問題請沒有舉手的同學解答,以增強其自信心。另外,有時不妨準備許多紙條,把班級學生的姓名寫在紙條上,課堂提問時隨機抽取,以增強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三、課堂用語溫暖
要給學生以信心和希望,禁止使用“差生”、“差班”、“你真笨”、“哪有像你這個樣子的?”“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你真給我(我們班)丟人”、“沒出息”、“你真沒希望了”等用語。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傾聽學生
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時,應盡量走近學生,微笑而且專注地傾聽學生的回答或提問。如果學生口齒不清或聲音較小,可在學生說過之后由老師代為表達。若學生回答正確或提出的問題比較有價值,老師應大加贊賞。學生回答錯誤或提出的問題無關緊要,老師也要充分顯示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須知學生回答問題,或提出問題、問老師問題,那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啊,尤其是學習差的學生。因此,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這一積極性,這往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契機。
五、關注學生的學習
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必須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否則便是無效教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的學習作為注意中心,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在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教與學信息的雙向傳遞。不僅要關注優(yōu)生的學習狀態(tài),還要關注邊緣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學習狀態(tài)包括學生聽、說、寫、思考等方面的專心程度,精神或情感狀態(tài),老師必須能夠促進學生專心進行聽、說、寫、思考等學習活動。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經常根據本學科特點,根據學生學習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