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準“效仿點”,感悟表達的方法;尋覓“沖突點”——演繹思維的碰撞;捕捉“補白點”——馳騁想象的空間;搜索“動情點”——激蕩心靈的磁場,依托文本,找準“讀”與“寫”的契合點,提高習作指導的有效性。
關鍵詞:文本讀寫契合點
在教學中,“讀與寫”的效果常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沒有把握文本的特點, “讀”與“寫”的契合點找不準。其實,契合點的合理性是“讀”與“寫”的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與保證。那么,如何找準這個契合點?本文就此問題作一探討。
一、抓準“效仿點”——感悟表達的方法
所謂效仿點,是指文本散發(fā)出的一種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句式、段式、結構,典型的語言表達方式,典型的表達手段與技巧等等。在教學中,把這種典型的地方找出來,探究作者怎樣寫,為什么這樣寫的“言語秘妙”,然后付之于練筆。
如:人教版第三冊《秋天的雨》一文,其中明顯的語言特征是靈動美好的比喻和擬人,如:“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鉤住”一句,句中的“鉤”字正是文章中語言運用中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現(xiàn)出他人難以言喻的特征,思想和趣味,正是作者言語表達的“秘妙”。引導學生讀出了這種“言語秘妙”,品味出“秘妙”的種種趣味,他們的寫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對“秘妙”的追求,就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孩子自己的“秘妙”。如學生寫下:我們好聽的讀書聲鉤住了窗外老師的腳。
二、尋覓“沖突點”——演繹思維的碰撞
教師在教學中,抓住文本中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的特點,察其言、觀其色,挖掘其內心中復雜的心理,多視角剖析,與學生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產(chǎn)生矛盾沖突。利用這種沖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激發(fā),獲得寫話的動力。
例如:《中彩那天》中的父親為同事捎的一張彩票中了名牌汽車,于是,他面臨著一場道德的抉擇。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此時父親的內心是多么矛盾哪。在他的心中仿佛有兩個人在爭論。一個堅持要選擇財富,一個堅持要選擇道德。他們都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分成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生1:這是你夢寐以求的汽車,今天終于得到了,你不能放棄呀!
生2:不行,那樣做的話就會失去道德!
生3:你家生活貧困,一家六口全靠你維持生計,如果放棄,可能永遠買不起這樣的汽車。
生4:不行,那樣就不誠實、不守信。
……
隨后,學生以《抉擇》為題寫了一篇小練筆,真實而細致地刻畫了父親矛盾的心理。習作中,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化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一個深刻的道理命題在思維碰撞中得到了生動的演繹。
三、捕捉“補白點”——馳騁想象的空間
文本是一個召喚讀者參與的意義空間。從審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無處不在的空白點,給了學生閱讀時馳騁想象的空間,那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捕捉文本中的空白點進行“寫”的訓練。
例如《女媧補天》,課文將女媧為了幫助人們向雨神求助時,“求雨”的情節(jié)只一筆帶過,未及細述。為此筆者就抓住了這個空白點,設計了小練筆:讓學生寫寫女媧為了子民的生命安危,是如何向雨神求雨的。由于“點”選得好,學生寫得很好。
四、搜索“動情點”——激蕩心靈的磁場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一旦文本的情與學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時,便會產(chǎn)生巨大的“心靈磁場”。高明的教師很善于搜尋文章的動情點,以撥動學生的心靈之弦。
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天鵝的故事》(蘇教版地八冊)時,設計了這樣的隨文練筆,教學片段如下:
師:同學們,聽了斯杰潘老人動情的講述,你一定有許多話想說,請以這樣的句式寫下來:我要對()說……(生練筆后交流)
生:我要對斯杰潘老人說:“謝謝你給我們講述這個動人的故事,這群可愛的天鵝讓我們懂得了面對困難要勇敢頑強,學會團結合作,同時也要謝謝您放下獵槍,您的獵槍一掛就是三十年,保全了多少動物的生命啊,您也是我們的榜樣。”
生:我要對那些殘忍捕殺動物的人說:“動物也有生命,也有情感,他是我們的朋友,當您的獵槍射中它們時,難道沒有看到它們絕望的眼神、沒有聽到它們凄厲的叫聲?請您放下手中的獵槍吧!”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縣眾興實驗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