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怕作文,這似乎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的個性融入習作中,且得以全面發(fā)展,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在習作中許多學生常為作文選不到新穎的材料而苦惱,只好選一些老掉牙的素材來寫。我以為只有充分重視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因勢利導,多方面、多渠道地誘發(fā)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變“我會寫”為“我愛寫”,且會寫出有新意的好文章。我認為,在習作中,如果把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起來,就能提高作文質量。
一、從題目入手,講求“新穎”
作文命題要喚起學生腦中積蓄,才能使學生在興奮狀態(tài)中,步入作文的“智力開發(fā)區(qū)”。鮮明、簡潔、醒目的題目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興之所至,就會拓展思維的空間,展開聯(lián)想,思如泉涌,欲罷則不能。如每學期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的遠足活動,回來后進行習作,許多學生跳不出《野炊》《春游》《秋游》這些老框框。試想,學生“年年野炊年年炊”這種老掉牙的題目,豈能引趣動情?必然導致“次次習作皆依舊”,學生的思維處于疲乏狀態(tài)。其結果學生必然是硬著頭皮的文章,言不由衷,索然無味。作文是把認識世界的過程和結果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活動。教者如能在公開命題時,敢于創(chuàng)新,便會觸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如《山谷中的裊裊炊煙》《我經受住了一次考驗》《戰(zhàn)地快餐大比武》《看我露一手》《啊,味兒真美》《哈,好一個烹調大師》……這樣的題目,既耐人尋味,又耳目一新,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想寫愛看,其效果自然頗佳。
命題應注意貼近學生實際。我注意揣摩學生心理,努力使命題有利于挖掘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童趣。寫事的文章,就把題目習題定得小一些,要寫的內容盡量靈活一些,如把“我遇到的一件小事”中的“小”化為可笑、可氣、有趣、高興、難受、傷心、煩惱等;寫人的文章,把題目往學生的觀察視角上靠,像“誰說女孩不如男”“他叫小淘氣”“饞嘴的弟弟”等。同時開展講評好作文的競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內容入手,啟發(fā)興趣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教學要從內容入手,指導學生選擇有意義的內容和恰當?shù)男问?,寫自己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皩W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越充分?!鞭r村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層出不窮的好人好事,都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但由于種種原因,相當部分學生的作文內容無法與豐富多彩的社會、家庭、校園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寫一件事就是“幫老大爺推車”,從三年級一直推到六年級,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內容入手,把作文內容同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真正做到寫熟悉的事物,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如“記一件親身經歷或看到、聽到的事”,開始很多同學離不開老框框,寫給老爺爺讓座等比較老的材料。后來,經過老師一點撥,同學相互討論,就能把班上“關心集體、愛護公物、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同學的內心世界清晰地表述出來,結果這次作文內容都比較充實,重點也很突出,層次更清楚,有真情實感。
三、方法入手,調動興趣
作家寫作有靈感,我們學生寫作文也有最佳時機,在這種時機里寫出的作文往往比課堂命題更有激情,充滿新鮮感,因此,教師要感覺敏銳,善于捕捉學生寫作文的最佳時機,失掉這個時機是十分可惜的。有一天,體育課下課后,同學們還在操場上玩?zhèn)€不停,上課鈴響了,正當我開始講課時,突然一聲“報告”,走進來一個汗流滿面的男同學,他手里抱著球,肩上搭衣,走向座位時,還做了個鬼臉,引得哄堂大笑,一個剛坐好,又一個來報告了。這個同學走進教室時,抬頭挺胸,神氣十足,還學著正步走向座位去,到了座位邊又一個向左轉,才直挺挺地坐在那里。教室里又是一陣大笑。這時教室有點亂,望著這情景,我本想批評他們,但靈機一想,就把語文課改成了作文課,題目是《上課鈴響了……》,要求大家把上課鈴響了以后,這兩個喊“報告”進教室同學的神態(tài)寫下來,要寫出不同的特點,因為這兩個同學進教室時的情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所以同學們很快提起筆,當堂課就完成了這次小作文,有不少同學寫得生動、逼真,我還表揚了他們。學生感到既奇怪,又有趣,有的說:“這就叫作文,其實作文并不難呀!”
四、語言入手,引起興趣
風趣、幽默的語言具有強烈的召喚力和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師一個形象的比喻,幾句簡單幽默、風趣的語言,就會引起學生極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講課時,有時可引而不發(fā),把要講的材料,有時講一半,留一半,或者學生最想知道的地方暫時不講,讓學生自己去猜測、去思考、去議論,去尋找答案,這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有一次,班上有個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拾到人民幣600元,主動歸還失主,我在課堂上只講了個開頭,同學們紛紛要求我繼續(xù)講下去,我說,這個少先隊員就在我們班上,他是誰?在什么地方拾到錢?又是怎樣找到失主的?下課后你們自己去了解。一下課,大家圍住了那個同學,當時,那激動而高興的場面真是無法形容。放學后,人人都在議論、贊嘆。作文課上,我就以《拾到600元后……》為題,要求大家寫一篇作文。由于學生親自參與收集材料的工作,都有第一手感性材料,因此,這次作文普遍寫得較為成功,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的寫作興趣。
以上幾種方法在作文教學中,倘能經常交替地進行訓練,我想,教學就有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作者單位:遼寧省彰武縣東六家子九
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