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如一縷春風,給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的要求,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效率,本文從轉變教育觀念、改善師生關系、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淺顯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觀念 環(huán)境 方法
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使其在中學教育乃至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長期以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都是傳統(tǒng)式的照本宣科,屬于應試教育的模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素質教育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改進政治課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認真學習和研究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核心應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首先應該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關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理論思想。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并把這一理論具體應用到教學實際之中,增強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自覺性。2.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必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政治教師不僅應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質,更應該具有高深的業(yè)務素質。研究性課程是近年來中學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過程中的一種較為新穎的課程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具有研究素質的教師,即研究型教師。
二、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
在傳統(tǒng)觀念下,教師的角色是高高在上的嚴師,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新課程中,旗幟鮮明地提出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即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實施者、探索者。教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提供給學生學習的機會,而不僅僅是教師教給學生東西。獲得知識、參與活動、增加體驗都是教學的結果。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吸引力
1.重視導入,引人入勝。人們常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焙玫拈_頭應簡潔有力,提綱挈領,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因此,就政治課教學而言,如果一堂課老師能設計出諸如小品導入,故事導入,設疑導入,新聞導入,討論導入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參與熱情,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激活思維,則能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2.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要考慮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躍課堂氣氛的功能,更應注意情境的內容必須來自生活,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3.整合資源,推進綜合學習的開展。政治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歷史、地理、音樂等其他學科為我們的教學服務。4.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多媒體技術能把色彩、動畫、音效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使學生身臨其境,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知識和能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5.梳理概括,優(yōu)化小結。課堂小結是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收尾階段,是教師富有藝術性地將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轉化升華的行為方式。好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余味無窮。
總之,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我們教師要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時的教學,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在改進中再學習。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課程改革也一定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趙太平.淺談素質教育中職教教師觀念的轉變[J].職教論壇,2003
2.文學榮.新課程下教師課堂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能力培養(yǎng)與提高.新華出版社,2005
3.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施方良.教學理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鹽城市南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