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濤
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
保險合同所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實質內容在于:一方當事人(投保人)應當依約定向另一方當事人(保險人)支付費用,而另一方當事人對于合同約定的可能發(fā)生的事故發(fā)生后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或者當指定的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生存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責任。
在實際操作中,人們會因保險法的規(guī)定和對保險條款的不同理解發(fā)生糾紛,存在著保險公司濫用合同解除權損害保險人利益的問題,為此,新《保險法》對原《保險法》很多條款進行了修訂,但是否就到位了呢?
“二年不可抗辯”條款意義重大
原《保險法》中有規(guī)定,如果投保人未如實告知,則可能不能得到保險賠償。而新的《保險法》對此加上了時間限制,也就是保險合同“二年不可抗辯”條款。
這對于長期人壽保險合同項下的被保險人利益保護有著實質性意義,填補了原《保險法》的空白。
新《保險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
“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guī)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蛘咛岣弑kU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前款規(guī)定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三十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fā)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按照上述條款,保險公司不能在漫長的時間之后,仍然以未如實告知的問題而拒絕賠償,從而保障了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利益。這體現(xiàn)了新《保險法》加大對投保人利益保護力度的原則,并且也符合國際慣例。
如何理解“二年不可抗辯”
不過,這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二年的”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一般人可能有三種理解:
第一種是說,只要合同成立超過二年,就適用不可抗辯條款?第二種理解是指保險事故發(fā)生在合同成立二年以后。第三種理解是指保險公司的解除通知在合同成立二年之后。
不太容易理解吧,我舉一個例子說明。
譬如,父母為子女投保,明知孩子有特定的疾病,但是卻沒有如實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合同成立后一年內,孩子發(fā)病了。如果這個時候家長馬上向保險公司索賠,那么保險公司有可能會對一些醫(yī)院進行走訪調查,很可能就會發(fā)現(xiàn)存在不如實告知的問題。如果這樣,則保險公司很可能會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認定投保人存在不如實告知的情形,而拒絕賠償。
為解決這個問題,這位家長如果翻翻新《保險法》就能找到對策。
新《保險法》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
“人壽保險以外的其他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險人請求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計算?!?/p>
“人壽保險的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險人請求給付保險金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五年,自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之日起計算?!?/p>
如果出現(xiàn)上述情況,這位家長可以暫且不去向保險公司報案,一直拖到合同成立二年后再向保險公司報案。這時候,保險公司無論調查不調查、能不能發(fā)現(xiàn)未如實告知的問題,都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為按照保險合同二年不可抗辯的規(guī)定,保險公司已經喪失了解除合同的權利,都應該賠償保險金。
無論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索賠的時間至少是二年。所以除非保險事故發(fā)生在保險合同成立當天,否則哪怕是第二天發(fā)生的保險事故,投保人都可以拖延到兩年以后報案,那么都不用考慮是否如實告知的問題了。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么關于未如實告知的規(guī)定,就沒有任何的意義。顯然,上述第一種理解是有問題的。
我們再看第二種理解,即二年期是說“保險事故發(fā)生日超過合同成立日兩年的”意思,好像也不合適。假如,保險事故發(fā)生在一年零十一個月的時候,保險公司理賠了。等到過了好幾年以后,保險公司才發(fā)現(xiàn)有未如實告知情形,再反過來追究投保人責任,這好像與法律規(guī)定的宗旨也不相符。
所以,這個規(guī)定顯然還不夠精確,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也就容易產生矛盾糾紛。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從法律規(guī)定的文字表述看,應該是第三種理解,即指保險公司知道有未如實告知問題從而通知投保人解除合同之日,超過合同成立之日兩年。這種情形下,不管保險事故是否發(fā)生、不管被保險人或受益人是否報案索賠,保險公司都無權再行提出解除保險合同。
那么,對于那種投保人故意拖延報案、索賠期限,故意把時間拖延到超過合同成立二年的情形,也不能讓其惡意得逞。我認為,應該比照新《保險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處理。
新《保險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后,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及時通知,致使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損失程度等難以確定的,保險人對無法確定的部分,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保險人通過其他途徑已經及時知道或者應當及時知道保險事故發(fā)生的除外?!?/p>
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為了拖延時間,有意不去及時報案、索賠,很顯然是為了規(guī)避不如實告知的不利后果,去獲得本來不應該得到的保險理賠。而不如實告知情形中,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事故發(fā)生原因、未如實告知內容之間有因果關系,規(guī)避掉這樣的因果關系,那么保險事故的性質、原因也就難以確定。這么看來,保險公司也可以不承擔相應的保險金。即便已經支付,也是有理由追回的。
所以,我的理解是,如果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故意拖延時間,使得保險公司在合同成立后二年,才了解未如實告知的情形,則保險公司依然有權解除保險合同,拒絕賠償保險金、或者追回已經支付的不合理的保險金,而不受“二年不可抗辯”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