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泰年
打開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就像走進了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雷雨》濃艷,《茶館》清幽,《羅密歐與朱麗葉》典雅,《三塊錢國幣》瑰麗。賞花有登高的,也有乘舟的,有借酒的,還有秉燭的,其法不同是因欣賞對象不同,那么賞文該如何?新課改倡導要構建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及其對應的教學方式,可根據(jù)不同的篇目設計相異的富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因而,本單元四篇課文因其教學側重點的差異,教師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也應該略有不同。
《雷雨》是中學語文課本中學生遇到的第一篇戲劇文學。在介紹了戲劇的一般知識后,我設計了一些學生感興趣且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如“侍萍和周樸園之間存在真正的愛情嗎?”“俗話說,‘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父子相見,分外眼紅,這是為什么?”學生除了討論、解答這些問題外,我還鼓勵他們自行設計問題解答,以體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他們對書本的質疑和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這一教學理念,更好地掌握知識。
《茶館》一文的教學難點應該是理解本劇的矛盾沖突,因而學習本課我采用“賞一賞,寫一寫”的教學方法。
愛花人賞花常在公園,如果有一天能到冰山雪野賞雪蓮,這一定是他夢寐以求的。當老師宣布,今天這兩節(jié)課將到多媒體教室看電影的消息時,學生一定會積極響應,也一定會積極主動地了解學習與課文相關知識的。利用多媒體功能,我在《茶館》這三幕劇的第一幕和第二幕結束時的屏幕上分別顯示了這樣的問題:“人民受欺凌是誰之罪?”“勞動人民受苦受難,但一些地痞也送了命,為什么?”這些問題的思考將有助于理解掌握課文的矛盾沖突。影片結束后,我又在屏幕上顯示了一些作文題,讓學生寫影評。因為在觀看影片前,我已給學生講授了一些與影評有關的知識,讓學生談看法、談感想,這樣使學生既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藝術手法、語言特點等方面有了全面了解,又對他們進行了一次有益的寫作訓練,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踐活動和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是新課改提倡的教學原則。
針對《羅密歐和朱麗葉》詩劇的特點,我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背誦課文中羅密歐表達愛情的大段獨白,還要求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有關愛情詩篇如《致橡樹》、《孔雀東南飛》(片斷)等等,并把它們同課文一同展示出來,進行比較,從而達到理解詩劇特點的目的。同時,也為下一篇課文的學習作好準備。
學習《三塊錢國幣》一文,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2007年走紅影壇的王寶強是一個打工仔,如果同學們將來要做明星、大腕,那就先試排一出戲吧?!边@堂課最重要的不是成果的展示,而是排練這出戲的過程。作為排演的總設計者——教師,要能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導演的說戲、演員的角色分析以及對本劇中音樂、舞美、道具、服裝、場記等工作的處理,努力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及其綜合能力,尤其是全班的參與,使每個同學都有了展示才華的機會。全班可分為3—4個小組進行比賽,比一比那個組演的最好,最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最后借評獎活動,對本單元戲劇文學作一個總結。
說一說、背一背、練一練、賞一賞,雖說是一些最常見、最普通的教學方法,但應用得法,其成效是無法預料的。因為它展現(xiàn)的是現(xiàn)代教學方式中最成功、最具魅力的那一面。我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改春風的感召下,經(jīng)過園丁們不懈的探求和努力,教育這片大花園是一定會呈現(xiàn)出人間最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