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娜
摘 要: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突出強調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力求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與”生活問題數學化“達到有機統(tǒng)一。這就要求數學課程內容一定要充分考慮數學發(fā)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不斷溝通生活中的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本文從課堂導入、例題教學、習題生活化以及回歸社會實踐等方面來闡述數學生活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 課堂導入 例題教學 習題生活化 回歸社會實踐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學情境?!睌祵W來源于生活,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系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進入學生視野,進入課堂,誘發(fā)學生的內在知識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數學教師在教與學的活動中,以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現數學的價值性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如何把生活中的數學呈現給學生呢?下面談談自己一些膚淺的看法。
一、導入生活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生動有趣的談話可以讓學生放松精神、激發(fā)情趣,我們應重視每一節(jié)課的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伴隨愉快緊張的情緒和主動的意志努力,去積極地認識事物。如教學浙教版九年級上冊3.1節(jié)《圓(1)》這一節(jié)課,我設計了一組三個人騎自行車的漫畫圖片(如下圖),車輪分別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描繪了三人騎車時各自不同的表情,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感受車輪必須是圓形的,讓學生理解了生活中圓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處處是數學,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融入本課內容中了,激起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強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熱情。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生活化情境設計,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還能有效地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二、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初中數學課本中的例題教學是教師講課時用以闡明數學概念、數學命題及初步應用的,它是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基本技能的附體,體現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揭示題目的思路和方法。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現象,因此,我們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擷生活數學實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原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激起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比如,我在教學負數的引入時,我設計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輸贏球的例子:在班級比賽中,本班上半場贏球5個,下半場贏球3個,結果全場贏球8個;而在另一場比賽中,上半場贏球4個,下半場輸球6個,結果全場輸球2個。我把這兩場球賽的結果用正、負數表示,把贏球記作“+”,輸球記作“-”,這兩場球賽贏球分別為:(+5)+(+3)=+8,(+4)+(-6)=-2,這樣,學生對正、負數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這樣,首先是學生能看到實際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憑直覺想象,生活經驗等均可一試,感覺數學來自生活,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習題生活化,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題型多樣化,內容靈活,貼近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近幾年中考,試題更加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和能力考查,常規(guī)的應用題已幾近淡化,取代的是日常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等等。所以我們在初三復習課上,注重這些題型的練習教學,讓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感悟數學,實現學生自主建構的目的,提高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
四、回歸實踐社會,體現數學價值
《數學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現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苯虒W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生活問題,鞏固數學知識。
近幾年數學中考加強了對應用意識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出現了一些以豐富的生產、生活實踐活動,多彩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應用題。如習題:問題1:你家想購買一套商品房,你的爸爸通過查詢媒體獲得如下信息:
已知你家對生活住房面積的要求在100~150m2之間,經濟承受要求房屋總價在70~80萬元之間,不考慮其他情況,只從房屋的單價及距離你的學校的路程,你認為可選上述四處中的哪一處住房好呢?
問題2:你家準備裝修一套新住房,若甲、乙兩個裝修公司合作需6周完成,需工錢5.2萬元;若甲公司單獨做4周后,剩下的由乙公司來做,還需9周才能夠完成,需工錢4.8萬元。若只選一個公司單獨完成。(1)為了盡早入住,你家應選哪個公司?(2)以節(jié)約開支角度考慮,你家應選甲公司還是乙公司?請你說明理由。
問題3:你家準備在裝修書房地面時,打算選擇仿實木地板或仿古瓷磚中的一種作為鋪設材料,經市場調查得知以下信息:
從節(jié)省費用角度考慮,你認為你應作如何選擇?
問題4:你家裝修廚房需要480片某品牌的同一種規(guī)格的瓷磚,裝飾材料商場出售的這種瓷磚有大、小兩種包裝,大包裝每包50片,價格為150元;小包裝每包30片,價格為100元,若大、小包裝均不拆開零售。做到不浪費剛好用完。(1)你有哪些方案?(2)那么哪種購買方案才能使所付費用最少?
從問題1到問題4,經歷了從選房子—選擇裝修公司—選擇鋪設材料—選擇瓷磚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從學生收集房產信息開始,一直到選擇不同包裝的瓷磚的,(下轉235版)(上接234版)這一系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對于自己的房子,不像從前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以主人的身份自己設計、自己測量、自己選擇、自己預算經費,一方面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另一方面也真正體會了以學生為本這樣一個數學理念,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
又如,在“利息、利潤”教學后,我讓學生在父母的帶領下,到銀行模擬存款、取款,作有關利息、利潤問題的調查研究。學生不僅明白了利息、利潤的意義,存款、取款的程序和步驟,還反思銀行調整儲蓄利率與社會生活、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關系,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對利息、利潤的體驗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也為長大后獨立當家理財打下了基礎。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誠然,教學行為受教育理念支配,“數學問題生活化”,“讓數學走進生活”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數學課我們應該選擇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組織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從身邊的素材走進數學,感悟數學,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原理。只有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才能讓數學因生活而精彩!
參考文獻:
1.黃菊芬.讓學生走進生活中的數學,中學數學教育(初中版),2005(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林良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寧波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瑞安市汀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