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紅
【摘 要】高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重要陣地,要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必須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和改進并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運用多種載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才能使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動活潑,富有實效。
【關鍵詞】高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構建
大學生是我國實現(xiàn)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如何,關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能否成功,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芭囵B(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我國高校教育必須要解決好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在當前我國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以及不同觀念相互碰撞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復雜背景下,在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加強改進和創(chuàng)新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本文擬就高校如何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問題談點個人的淺見。
一、高校要深刻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
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這是我們黨在思想文化建設領域中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這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合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從總體上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含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在新時期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高校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的重要基地,必須深刻認識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把握其科學內涵及本質要求。
第一,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必然要求。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只有堅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才能使全國人民有一個共同的精神支柱,動搖了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指導地位,就會動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根基和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就會導致人們的思想混亂,失去建設和諧社會的思想靈魂。高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高校的傳播,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從而確保高校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健康和諧發(fā)展。
第二,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堅定共同理想的客觀需要。理想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所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各族人民為之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在高校大學生中,對理想的認識呈多樣化的趨勢,更有部分學生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動搖和淡薄,這是非常不利于他們成長的。因此,在高校必須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凝聚人心,培養(yǎng)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高校在大學生中揚起共同理想的風帆,激勵他們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
第三,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應有之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是全國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新輝煌的力量源泉。同時,確立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也是時代道德的根本準則。當前,我國正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關鍵時期,在新的歷史征程中,高校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弘揚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和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以及樹立正確的榮辱觀,這是高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務,也是培養(yǎng)政治堅定,有崇高理想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符合做社會主義事業(yè)可靠接班人的現(xiàn)實需要,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黨開創(chuàng)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全面協(xié)調持續(xù)健康地和諧發(fā)展。
二、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
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務既光榮,又十分艱巨,要想取得應有的效果,既要有科學理論的指導,又需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以改進和創(chuàng)新,要按照思想政治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具體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環(huán)節(jié):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進一步拓寬。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真正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學校的首要工作來抓,一切為了學生,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需要,切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進課堂、進教材”,做好入腦入心的工作。當前特別要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諧社會建設,創(chuàng)新和奉獻精神的培養(yǎng)納入教育的內容。要采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形式,幫助大學生區(qū)分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把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的培養(yǎng)納入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同時,還要有針對性的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公民道德教育,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法制法規(guī)教育,努力把他們培養(yǎng)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fā)展觀和忠實執(zhí)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踐行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當前要注意從單一的純灌入式的教育方法向互動教育方法的轉變。簡單的說教和生搬硬套的教育方式,與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不合拍的。要創(chuàng)新教育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育方法,把視角轉向大學生的現(xiàn)實精神和生活追求。教育要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以及就業(yè)等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讓他們通過親身的實踐,去體會和理解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和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在當今地球是平的,這種信息化高速發(fā)展和學生自主意識日益強化的條件下,提出一個某某方面的答案,讓學生來認知是有困難的。當然,在學生自我實踐、自我教育的過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善于啟發(fā)和幫助學生的思想進步和綜合素質以及思想境界的升華,爭做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才。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面對當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轉型和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一些就業(yè)壓力等方面造成的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重人文關懷,尤其要關心特困學生的群體,用實際措施和心理輸導的辦法,著力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成長以及就業(yè)等方面遇到的壓力和困難,并尊重他們的性格、興趣和愛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真正從實際出發(fā),做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從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使大學生成為有遠大理想的一代、勤奮學習的一代、艱苦奮斗的一代、道德情操高尚的一代。
三、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注重培育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在高校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過程中,每個高校都有著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長期以來形成的校園文化,深刻蘊涵著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價值取向,這是構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高校都要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培育和創(chuàng)新良好的獨具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從而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的環(huán)境。當前要從各個高校的不同實際出發(fā),注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要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師德、師風建設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關系到教育者的形象和學校的發(fā)展,更關系到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教師既然選擇了這一崇高的教育事業(yè),就應該愛崗敬業(yè),付出奉獻,這種自身的品德和修養(yǎng),可以對大學生的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成為學校的一種被認可的價值體系。從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發(fā),既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使教育者做到為人師表,立師德、鑄師魂,影響和帶動大學生陶冶良好的情操,又要使大學生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學會文明生活,健康成長,理性報國,使高校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代代相傳。
2.要運用多種載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高校校園是當今各種思想文化爭奪的重要場所,在復雜多變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必須把握時代潮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充分借鑒和吸收一切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文化成果,做到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規(guī)劃,分步實施,逐一落實。同時,還要結合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廣泛開展一些文化、藝術、體育、學術演講、就業(yè)實踐,主題教育,志愿者活動,使教育載體多元化,價值觀念直觀化,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真正珍惜在校園生活的黃金時期,認清自己的光榮使命,學成后與全國人民一道投身民族振興的偉業(yè),絕不辜負歷史的重托和人民的期待。
3.切實抓好校園的網絡文化建設。在信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各種文化傳播異常迅速,高校要適應這種信息化條件的發(fā)展變化,認真研究校園的互聯(lián)網建設,在借鑒新技術、運用新手段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特別要針對新時期大學生民主意識、自主意識、參與意識不斷增強的特點,堅持現(xiàn)實和虛擬兩個陣地一起抓,傳統(tǒng)和信息兩個工作手段一起上,內部和外部兩個環(huán)境資源一起用,把傳統(tǒng)之“脈”與時代之“變”統(tǒng)一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目前,各高校網絡建設比較完善,應做好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手段,充分利用和占領網絡陣地,以使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熏陶上有新的突破,以適應知識全球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新要求。從而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校園文化。
總之,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也是高校教改必須認真探索和回答的一個重大的課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高度重視,加強領導,齊抓共管,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同時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人民日報,2004.10.15.
[2]孟凡杰,王繼華.文化育人提升生命質量.新華文摘,200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