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俊
【摘 要】《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的“評價建議”指出:“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甄別、選拔、激勵和發(fā)展等多種功能”?!霸u價的各種功能都不能忽視,但首先應充分發(fā)揮其診斷、激勵和發(fā)展的功能,不應片面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蔽覀兊脑u價要著眼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要致力于評價改革的整體性、全面性與教師在評價改革中的主體能動性的提高,必須跳出評價就是甄別,評價就是篩選的誤區(qū)。那些為了迎合某種社會需要,單純按照考試分數(shù)來為學生排隊,區(qū)分所謂優(yōu)生、差生的做法,既不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又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
【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語文,教學評價,量規(guī),高考
在實施高中課程改革的學校、地區(qū),仍然有人對課程改革存在許多疑慮,在評價改革上徘徊。這里有現(xiàn)實條件的限制,但是,更多的是觀念問題和思想方法問題。這里試著就幾個突出認識問題作點分析。
一、“新評價理念、方法”與“提高升學率實效”
許多人認同新課程提出的新評價理念和一些新方法,認為它們有利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利國民基本素質的提高。但是,激烈的升學競爭,迫使一些人首先考慮的是“升學率”,是否有利提高升學率,成為教學行為取舍的決定因素。其實,這種“升學率崇拜”,具有極大的盲目性。
“升學率崇拜”已經損傷了不少青少年,損傷了廣大一線教師,也損傷了國民素質。隨著大學擴招,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的競爭激烈,隨著高校改革,隨著社會人才觀的改變,“升學率崇拜”的盲目性和危害性,越來越凸顯,人們將越來越理智。
難道我們的高中教育除了“升學率崇拜”之外,就別無其他?
我們的語文教學需要培養(yǎng)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基本價值觀和語文素養(yǎng),需要通過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這種進步追求的是大目標。如果將升學率認作大目標中的一部分,評價改革無損升學率。診斷、反思、激勵、個性發(fā)展、多元評價等等,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對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態(tài)度的轉變,只會有所裨益,絕無半點損傷。
二、評價改革的整體性、全面性與教師在評價改革中的主體能動性
語文教學評價改革具有整體性和全面性,高考絕對不是評價的全部。從評價的主體來說,有招生單位、上級主管部門的外在評價,還有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評價,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等等。從評價的內容看,需要從知識、能力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全面展開。高中語文教學評價絕對不是高考的同義語,語文教師于此同樣大有可為。教師通過形成性評價,診斷自己的教學問題,提高水平,改進教學;有研究表明,在平常的一天學校生活里,一般教師通過語言、行動和體態(tài)語言,與學生會有2000余次的交往,教師的支持、鼓勵、感謝、表揚、關心、批評、責備、厭惡、冷漠都會表現(xiàn)其中,都可能產生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效果。
下面是一個學生的一篇日記摘要
張老師給我們上課已經過了半學期,幾乎沒有看見他的笑容,更沒有體會到他對我展現(xiàn)什么“春天般的溫暖”。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走到校門口,看見他和幾位老師正在那里談笑,非常高興。可惜張老師是背對著我,無法看到他的笑容。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竟然高興地喊了一聲:“張老師!”
他回頭一看,是我。
“什么事?”臉上沒有一點笑意。
……我一時語塞。
“沒事?”他問。
“沒……沒……沒事?!?/p>
“沒事就回家?!彼D過身去了。
哎!還是沒有見到張老師的笑容。
反思這類表現(xiàn),難道我們還可以說“高考不改,教師評價無法改”。
上海的于漪老師,是全國知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她曾說過,要對全體學生丹心一片真是不容易。一般說來,教師往往喜歡兩種學生:一種是很聰明的,你一講他就懂;一種是長的很可愛的,一看就喜歡。但是教育是無選擇性的,所有的孩子都應該教好。于漪曾經教過一個學生。他偷拿扒竊,什么事都做過,以至于哪個班級都不要他。于漣漪就把他帶到自己的班上,當時班上的同學反對,擔心把班級搞亂了。于漪想,如果這班級經不起一點風浪,還是好班嗎?她為這個學生費盡了心血,讓同學督促他按時上學,給他添置文具,一學期下來,該生除了外語,其他學科都及格了??墒?一次在家里挨打后離家出走了,舊的習氣死灰復燃。怎么辦?于漪老師把他帶到家里,當自己的孩子來教育。反反復復。日日夜夜,這個孩子終于教育過來了。
對成績好的、長得可愛的學生(甚至包括家長有權勢的學生),人們往往會情不自禁地給于更多積極評價。優(yōu)秀教師,則把他們的關懷更多地給予了更加需要關懷的孩子。改進評價,教師確實有許多事情可做。
三、高考改革與學校評價改革
應該說近幾年來,語文高考已經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強調考察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考察綜合運用能力,考察創(chuàng)新精神等等。當然,這些變化不是很大,改革的呼聲仍然很高?!敖逃嫦颥F(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中國的高考一定會有較大的變革。發(fā)達國家的大學,大多采用“學校推薦、大學面試、權威考試”相結合的辦法招收學生。大學具有更大的自主招生權,中學的校本評價具有更多的發(fā)言權。大學里不同的專業(yè),可以通過不同的命題和考察方式,招收更適合本專業(yè)的學生。我國的高校招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
其實,其他國家成功的經驗,說明自主招生是完全可行的。自主招生并不完全廢除考試,只是考試的方法不再限于一套統(tǒng)一的試卷,而是根據(jù)不同的要求,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一次更全面、如實的考核。相信學校的自愛,制定嚴格的規(guī)范,加強法治和輿論監(jiān)督,可以保證最大的公平公正。
今后,相信會有更多的高校推行自主招生。重視基礎性與選擇性統(tǒng)一的高中新課程十分有利學生面對這樣的招生改革。認真實施高中新課程,是為民族的復興,學生的發(fā)展,也是順應了大學招生改革的發(fā)展潮流。
同時,我們也不要憑空想象,高考改革會將我們帶進“一切和諧,一切輕松”的烏托邦境界。評價無論怎樣改革,都不會原諒懶惰、優(yōu)待平庸,只會要求教學的高質量,只會要求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2】石鷗著,結構的力量(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理解與實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3】巢宗祺、雷實、陸志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