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輝
〔關鍵詞〕 閱讀;預測;驗證;線索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2(B)—0054—01
預測性閱讀法就是讀者利用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所含的線索盡可能多地預測要閱讀的內(nèi)容。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強化預測性閱讀的意識。首先,這種從預測到驗證的過程可以使枯燥乏味的閱讀變得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閱讀欲望。其次,預測性閱讀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利用這種方法,因為一切均以驗證預測信息為中心,對于那些生詞和難句,如果與主題或預測無關,對它們可以跳讀和略讀。反之,如果有關,其意思很容易被猜出來,因為預測可使其意思范圍縮小。通過預測性閱讀,學生的詞匯量會相應地擴大。再者,預測性閱讀可強化學生對于一篇文章整體性的理解,避免了外語閱讀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預測性閱讀能使讀者思維連貫,便于概括。練習預測性閱讀的材料隨處可取,中學英語教材及各種英語讀物中的短文均可適用。預測性閱讀的關鍵是要善于利用預測性線索。下面談一談標題線索和上下文線索。
標題線索
通常,當人們拿起一份報紙想從中查詢信息時,他們無須閱讀每篇文章,只要掃視文章的標題就會找到要讀的文章??梢?,標題是文章的靈魂,是一個重要的預測線索。
當要閱讀某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個導入階段:在黑板上寫出或在屏幕上打出標題,讓學生根據(jù)標題預測文章的內(nèi)容。這時,教師可酌情選用直接預測法和問題預測法。直接預測法是指讓學生以獨立思考或兩人討論的方式,根據(jù)標題直接預測文章大意;問題預測法是指教師問一些跟該標題有關的問題,然后再讓學生對文章作出預測。第一種方法普遍適用于簡單、易懂的標題。學生一般無須幫助便可作出較為正確的預測。而后一種為補充性的方法,當教師提前估計或及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用第一種方法預測有困難時,即當標題抽象、含糊時,就可以用第二種方法,它對學生的預測起導向作用。當上述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幾分鐘后,教師可提問學生所作出的預測,但不必評說其正誤。然后,要求他們快速閱讀課文驗證其預測是否正確。
上下文線索
即可以利用導言段和總結(jié)段。通常文章第一段(有時為前兩段)會開門見山地表明作者的寫作意圖,概述文章的大意或提供故事的背景。總結(jié)段一般在文章的結(jié)尾處,往往是作者總結(jié)全文內(nèi)容的地方。通過閱讀這兩個部分,讀者即可迅速領悟全文的要意。因此,可以讓學生閱讀文章開始及結(jié)尾部分,猜想全文內(nèi)容,然后讓他們閱讀全文,驗證預測是否正確。
利用主題句。作者通常會在一段話中設置一個概括全段大意或點明該段主題的句子,我們稱之為主題句。主題句常位于段首以強調(diào)主題。因此,在閱讀時要多訓練學生尋找主題句,從而提高他們迅速捕捉段落大意的能力。
利用關聯(lián)設計。句子之間、詞之間、文章段落之間是有一定的邏輯關聯(lián)的,關聯(lián)設計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主要包括:連詞、嘆詞、介詞,一些副詞以及標點符號等等,如because,in ones opinion, first, however等。通過不同的關聯(lián)設計及其位置可對大到下一段,小到下一詞作出預測。利用好此技巧的關鍵是使學生掌握好每個關聯(lián)設計的確切含義及功能。
上面談到的預測性閱讀法,既可獨立使用,也可以與其他的線索綜合運用。當一篇文章具備多條預測線索時(此情況很常見),最好把他們綜合起來,從而使預測更容易、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