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琴
在英語教學實際中,課堂活動是—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如何科學、高效地利用課堂活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是能否完成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任務的關鍵。課堂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乃至提高能力和養(yǎng)成一定思想觀念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要充分重視英語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重要性。
一、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必要性
1.學生實際情況的要求。
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教師課堂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只有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才能有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2.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形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這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課堂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以學生獲得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前提,要讓學生在活動課堂上成為主體,部分教學活動要由學生完成。
3.課堂教學的必然追求。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英語的運用,因此英語課堂就要求實現(xiàn)教學的動態(tài)化,“活動、互動、調(diào)動、主動、生動”等,已經(jīng)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詞。只有實現(xiàn)英語課堂互動,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學生才會學得開心,教學目標才會更容易地實現(xiàn)。
二、當前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偏誤
在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下,許多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存在著諸多誤區(qū),具體表現(xiàn)有:
有的課堂活動盲目追求熱鬧、興奮,學生不停地叫喊、舉手,甚至在課堂上走動,這樣的情形貫穿著整個課堂;有的課堂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肢體的“運動”,師生臺上臺下摩拳擦掌,手舞足蹈。
有的課堂活動為了充分體現(xiàn)“合作、探究”,不斷地搬椅子,挪桌子,轉身子,換位子。
有的課堂活動追求“信息滿、節(jié)奏快、變化多”,學生一會兒抬頭看熒屏,一會兒又被要求聽錄音,一會兒又被要求轉身去討論。學生們被弄的手忙腳亂,暈頭轉向。
有些課堂活動為了追求所謂的課堂高潮的效果,調(diào)動各種手段虛張聲勢,頻繁表揚,動輒鼓掌,整個課堂充溢著虛高的假象,浮躁不安。
以上種種表現(xiàn),表面上看是遵循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但是仔細審視每個教學活動,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脫離了教學內(nèi)容,偏離了教學目標,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其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教師設計課堂活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在設計活動時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必須要有—定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作為支撐,注重課堂活動的有效性。這樣才不至于讓課堂活動流于形式,使教學任務難以完成。
三、課堂活動設計的策略探析
要設計好教學活動,教師就要在對學生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進行精心策劃,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圍繞如何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影響學生、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來展開。
1.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目的性。
教學活動要有目的性。教學內(nèi)容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任何教學活動都要圍繞某個教學內(nèi)容展開。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形式和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2.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
眾所周知,興趣在推動學生完成學習過程中起著重大作用。因此,要重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參加知識獲取的過程。教師如果設計了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就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3.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考慮學生實際水平。
教學設計要關注、了解學生,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因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其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主動加工,新的知識才能激活原有知識,建立起相關的聯(lián)系,產(chǎn)生新的學習,積累新的知識。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要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要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使學生成為活動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學活動才能發(fā)揮其效果。
4.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
有時教師設計的活動方案很好,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在活動組織和調(diào)控方面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在大班教學的條件下,學生活動時課堂秩序就很難控制。有的學生不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活動;學生在進行某類活動時可能會遇到同學配合不積極或不配合的情況等。這一切都會影響活動的效果。因此,要有效地開展活動教學,教師就要重視并加強對活動的組織和調(diào)控。在設計活動時,教師要仔細考慮活動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并針對這些情況制訂對策。
5.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注意活動的數(shù)量。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注意活動的數(shù)量。如果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從頭到尾設計了大量的活動,教師和學生都比較忙碌,但往往最后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注重活動的層次性,盡量減少活動的數(shù)量,提高活動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黃偉.課堂教學活動化——特征、意義及偏誤矯正,《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3
2.任高茹.基于“生本”的教學活動設計的研究,《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8.2
3,趙昆艷.教學活動的類型與特征,《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6.5
4.王薔.淺談如何設計一個教學活動的活動目標,《中外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