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清
[摘要]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對于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現(xiàn)象普遍存在,因此,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就此問題展開探討,從多角度提出了有效預防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策略,旨在為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學困生 預防策略
一、加強教學針對性,預防常見學習缺陷
1.提出階梯解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思維發(fā)展缺陷,主要體現(xiàn)在應用題部分。應用題以文字語言呈現(xiàn),要求學生把它翻譯成數(shù)學語言,也就是數(shù)學表達式。這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要求很高,所以學生解答起來尤為困難,解題的過程中常常容易遺忘了解題思路。在指導學生解題時,可以提出一個階梯辦法然后試著去解答。提出的預防策略如下:
(1)大聲讀出題目或聽同學讀題,感受問題的“整體”;
(2)用自己的語言來重復題目;
(3)用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來理解題意;
(4)大聲讀出應用題中需要你回答的問題;
(5)消除無關信息;
(6)推斷正確的解題方法并將它寫下來;
(7)選擇適合自己解題思路的運算方法,用這種運算來計算結果;
(8)根據(jù)推斷來檢查解題方法。這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恭喜你;如果不合理,請回到起點重新再試。
2.鼓勵合理運算,提高運算正確率
運算技能,一貫是小學生尤其是數(shù)學學困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數(shù)學學困生往往會忽視一個運算定理的條件,把這個定理用于不適合的情況。對他們來說,數(shù)學好像是互相矛盾的法則和隨意集合物。有時,應當消去一些項,而另一些時候,卻不應當消去。有時應當移項,而有時又不應當移項。
教師們往往也都注意到這一點,提出了許多實用的預防策略,在此,我對它們進行總結和完善:
(1)鼓勵學生在計算之前從整體的角度審題,預測合理的運算方法。
(2)計算練習的量要少而精,不要一次安排過多的題目,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激勵學生,只要連續(xù)作對5道題目就可以停下來。
(3)鼓勵學生使用專用本作計算題草稿,這樣他們能及時找到錯誤的原因。
(4)因為分數(shù)加法,減法是對同一個概念的不同解釋,可以同時對比講解這兩種運算。分數(shù)乘法,除法也可做同樣處理。
(5)用日常生活中的分數(shù)運算(購物打折,購房還貸等)及分數(shù)計算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6)請學生自制數(shù)字運算卡片,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記重要的數(shù)字模式(奇數(shù),偶數(shù))。請學生使用卡片來推斷相反運算結果(用減法推斷加法,用除法推斷乘法)。
二、注重概念教學,夯實基礎知識
1.從直觀操作引入
分數(shù)的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很抽象的。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借助動作思維獲得鮮明的感知。如教學“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8只桃子分給2只猴子(圖片教具),看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然后,比較這幾種不同的分法,說說你認為哪種分法是最公平的。從中使學生認識到:在眾多的分法中,有一種分法是與眾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得同樣多,從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運用視覺直觀教具來顯示整體被分成了等份。實驗表明,動手操作的活動以及操作教具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非常有效。
2.深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當用定義把概念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時,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還是膚淺的。因此,教師要采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以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教師常用的方法是剖析概念中的關鍵性詞語。如在概括出分數(shù)的概念后,可進一步剖析:
(1)單位“1”表示什么意思?
(2)“1”為什么加引號?
(3)“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去掉“平均”兩字行嗎?
(4)“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又是什么意思?
只有對這些關鍵詞語的含義真正弄清楚了,才會對分數(shù)概念有深刻理解。同樣,對概念的外延也是理解概念的好方法。
3.縱橫結網(wǎng),形成體系
揭示概念的縱向聯(lián)系和橫向聯(lián)系,引導學生尋找概念之間的“連結點”,把相關的概念縱橫結網(wǎng),形成體系。例如,可引導學生把所學的幾個概念“除法”,“分數(shù)”、“比”為知識的連結點,構成概念體系。
三、讓學生有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體驗學習的愉悅感
大部分的數(shù)學學困生對學習數(shù)學計算不感興趣,易產(chǎn)生厭倦心理,并且對計算成功的信心不足在他們看來,把一道分數(shù)四則運算完全作對是很困難的。在組織教材和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做到:
1.有意識地給學習困難學生多一點關愛,哪怕他們的計算作業(yè)有一點點進步,也要及時加以肯定,在同學面前給予表揚,樹立他們學習數(shù)學尤其是做計算題的信心。教師還可耐心開導,找出計算習題中的錯誤原因。相信每位學困生都能在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中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對數(shù)學計算的掌握充滿信心和決心,有效地解除對數(shù)學計算的厭倦心理,為提高素質打下良好基礎。
2.要創(chuàng)造情境,使學習困難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獲得成功。如在講授新課前,教師有意識地將一些比較容易回答、容易解答、容易操作的習題和問題,讓學困生來完成,使他們在成功中堅定對做分數(shù)計算題的信心。
四、鼓勵學生講出思考過程,培養(yǎng)積極的學習習慣
一般來說,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解題的條理感、順序感和結構感都發(fā)展得很差。在他們眼中,數(shù)學尤其是應用題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每道題的解題方法都不一樣。我們知道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數(shù)學學困生將自己的思維過程講出來。如要多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以展示其思維過程,使困難學生理順思路,學會思考。這樣,既鍛煉了其語言能力,增強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其數(shù)理智能也得到了鍛煉。同時,教師也可從其思路中找到問題癥結所在。長期堅持這樣做,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應用題的解題直覺和解題方法。具體方法可以是:
1.請學生使用問題解決表(教師設計)記錄解題的步驟以及選擇每個步驟的理由。
2.請同學結對討論對方的步驟與理由,選出好的。
3.請合作伙伴向全班匯報他們的解題方法,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對想出了獨特解答方法的同學提出表揚,并向全班展示。
參考文獻:
[1]單萍.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異步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批改作業(yè)的能力.異步教學研究,2008,(Z2).
[2]金愛民.淺談激發(fā)小學數(shù)學學困生的“主角”意識.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8).
[3]肖春梅.實習數(shù)學教師知識對數(shù)學教學的影響研究.數(shù)學教育學報,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