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少玲
摘要:廉政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高校和諧發(fā)展的基礎。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對有效遏制腐敗,重塑文化清廉的高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針對高校師生這一特殊群體,論述現(xiàn)階段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實際行動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對策研究
近年來,隨著高校自主辦學權力逐步擴大和教育環(huán)境進一步改善,腐敗現(xiàn)象也在高校這片凈土上滋生蔓延,職務犯罪、學術腐敗、亂招生、亂收費等現(xiàn)象在一些高校和部門還時有發(fā)生。高校消極腐敗現(xiàn)象在數(shù)量上、程度上、范圍上呈現(xiàn)上升、擴大的趨勢,這些不僅對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而且也嚴重阻礙了高校和諧氛圍的形成,因此在高校開展廉政文化建設迫在眉睫。各高校都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廉政文化建設的新模式,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完善。
一、現(xiàn)階段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在人們思想認識當中,缺乏對高校腐敗問題的警惕性和預見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高校腐敗問不斷暴露,并且在數(shù)量上和程度上呈現(xiàn)上升趨勢,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形勢與任務比以往更嚴峻更艱巨,但不少領導干部在反腐敗問題上存在著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對高校已存在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缺乏應有的重視。如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高校作為神圣的知識殿堂,“象牙塔”內是人間凈土,學校一無權二無錢,想腐敗也沒那個條件,即使有問題,同社會上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有的領導干部把廉政文化建設同深化高校的改革和發(fā)展割裂開來,致使反腐倡工作落不到實處。正是這些思想認識方面的偏差與錯誤,,正是人們對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反腐敗工作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認識不足,使高校當中少數(shù)人不能正確處理改革過程中的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滋生了腐敗心理,私欲膨脹,違法違紀。
2在高校反腐實踐中,缺乏有效的腐敗“預警”和“發(fā)現(xiàn)”機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fā)展,學校經費來源已從單一渠道轉化為多渠道的籌資,呈現(xiàn)“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特點。對這種情況,高校財務尚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機制,從某種程度決定了財務管理容易成為高校滋生腐敗的溫床;體制原因與運行機制弊端,造成過度集權、缺乏透明度(暗箱操作)等等,致使近年來高校職務犯罪不斷攀生;在科研、學術活動中,評價體制不夠科學、完善,比如在學校排名次、教師評職稱、評先選優(yōu)等方面以注重科研為由,將學術研究“物質”化,使科研與待遇、獎金、地位、名譽聯(lián)系過于密切,過分強調論文數(shù)量,以論文數(shù)量多少論“英雄”。正常的學術批判難以開展,學術監(jiān)督和制約機制幾乎處于缺失狀態(tài),導致一部分投機取巧者的僥幸心理,從而助長了學術活動中的不正之風和學術腐敗現(xiàn)象的蔓延,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的滋生,導致道德的滑坡。社會轉型期的結構性問題或體制性問題,制度安排不合理、不健全,如高校招生工作中的彈性政策及各校自行制定的政策,缺乏法制手段和配套措施等,為高校腐敗問題的形成與發(fā)展留出了“空間”。
3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管理主體“缺位”和監(jiān)督責任“弱化”現(xiàn)象仍然存在。
高校紀檢、監(jiān)察、審計等專門監(jiān)督以及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黨派、群眾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等各種廣泛的渠道在形式和主體上雖然存在,但由于體制等方面原因,監(jiān)督實際上的“缺位”、弱化的問題與責任主體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因而缺乏有效的腐敗“預警”和“發(fā)現(xiàn)”機制,腐敗問題不能被發(fā)現(xiàn),也就不能查處;對涉及人、財、物等重要部門的監(jiān)督也存在不到位的問題。高校具有的一定的辦學自主權、人事權、物資采購權、財產管理使用權、基建項目管理權、招生錄取權、學校產業(yè)管理權、成果評審與鑒定權等權力,但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完善的自我約束和監(jiān)督制約的機制,黨員干部有著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的條件。當前高校還缺乏對權力運作的有效監(jiān)督機制。責任制度不完善,責任追究難度大。為盡可能減少腐敗發(fā)生的可能性,各高校都建立有各種責任制,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基建工程建設責任制、財務管理責任制、行政管理責任制等。有些學校雖將責任分解到部門或個人,也簽訂了責任書,但是卻未認真負責落實。違紀不懲、重犯輕處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4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效果上,缺乏有效和科學的廉政活動評價機制。
在高校,多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有了一套與之相匹配的活動評價機制,以引導和保證其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但廉政文化建設在高校缺乏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科學的活動評價機制,這樣使廉政文化建設因缺乏標準有時偏離正確的導向。只有對符合廉政文化價值取向的言行給子肯定和贊揚,公開給予支持,才能逐步形成廉政文化的力量;同時,對于那些不符合廉政要求的言行進行批評和譴責,形成抵制反廉政文化的力量。
二、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對策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個系統(tǒng)工程,應該分別從廉政價值觀、制度體系、組織體系、環(huán)境體系、活動評價機制等多個方面共同構建,才能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實效性。
1加強廉政價值觀的培育
價值觀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魂”。廉政作為一種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其科學正確的價值觀處于廉政文化建設中心地位,起著關鍵作用。針對現(xiàn)階段高校一些人思想認識方面存在偏差、少數(shù)人法制意識淡漠的問題,應該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活動,向廣大師生灌輸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為總指導的廉政思想、意識和理念。它主要包括高校廉政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生活觀念、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思維方式、道德情感、職業(yè)信念、傳統(tǒng)風氣和對廉政的認知、感受程度等。高校廉政精神文化主要是把黨和國家先進德治文化滲透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制度建設和高等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在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中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防止各類腐敗行為的發(fā)生,維護校園的公平公正,保證高校健康有序地發(fā)展。它雖然沒有直接強制的約束力,但能為廉政建設營造輿論環(huán)境、提供倫理支持、培養(yǎng)政治覺悟。因此,高校必須把廉政精神文化建設貫穿于學校黨的建設,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教育、教學科研和各項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2加強廉政制度體系的構建
這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骨”,是廉政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高校要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一方面從意識形態(tài)領域培植干部的廉政理念,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相適應的完整的廉政制度體系。要通過建立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廉政規(guī)章制度,加強對權力的監(jiān)督制約,構建一種“法紀使其不敢”、“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為”的機制、體制,以防范腐敗行為的發(fā)生,使得高校干部能夠在日常工作中踏牢“底線”,嚴守“高壓線”。當前,高校要預防、治理腐敗行為和腐敗現(xiàn)象,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要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制定人、
財、物等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讓完善的制度覆蓋到學校的組織人事、教學科研、財務管理、招生分配、后勤服務、物資設備采購和招投標等各個領域和環(huán)節(jié),使嚴格管理、依法治校、規(guī)范辦學具有堅實的制度基礎,用制度來用人、用權,用制度來做事、管事。除此以外,還應根據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全面規(guī)劃、精心設計,及時修改完善有關廉政制度,制定新的廉政制度,努力形成廉政制度配套體系,建立結構完整、配置科學、程序嚴密、相互制約的反腐敗機制。
3加強廉政組織體系的管理
這是廉政文化建設的“血”,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運行條件。廉政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由單個部門負責難以奏效,必須把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與學校的各項工作結合起來,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建立一個完善的組織體系,形成上下聯(lián)動、左右協(xié)調、齊抓共管的局面。高校應成立由學校分管、領導牽頭,紀委、組織、宣傳、教務、學工等部參加的廉政文化宣傳教育工作機制。各級黨組織要以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促進黨員干部加強廉潔自律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作為黨的先進性教育的一項重要專題內容。黨委組織部門負責把廉政文化教育貫穿于領導干部的培養(yǎng)、選拔、管理、使用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黨委宣傳部門要抓好主要新聞媒體和網站對反腐倡廉的宣傳報道。教務、學工部門要把廉政文化教育納入兩課的教學中,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管理的各個方面。紀委負責與各部門進行溝通與協(xié)調,先制定廉政培訓計劃,落實宣傳教育內容,然后通過集中培訓、教師崗前培訓等方式加強對年輕領導干部和青年教師的廉政教育。這有才能發(fā)揮各級組織的優(yōu)勢,為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提供良好的運行條件。
4加強廉政環(huán)境體系的建設
這是廉政文化建設的“肉”,為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奠定物質基礎。要構建廉政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健康的文化環(huán)境。
(1)要挖掘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廉潔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為黨員干部、師生員工營造廉潔的氛圍。如:建立校園廉政文化廣場,開辟師生廉政作品專欄、宣傳櫥窗,懸掛著名科學家學者、廉官的畫像宣傳畫,著名的治學、治教、反腐倡廉名言警句警示教育牌,書寫催人奮進的廉政文化宣傳標語等。
(2)搭建豐富的文化載體,擴大廉政文化陣地。校園是傳播文化的場所,各種文化載體很多,必須綜合利用。要充分運用傳統(tǒng)載體,將廉政文化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同時,還可以開設廉政文化選修課,編寫廉政文化讀本。通過開設廉政教育課程,在課堂上進行廉政文化的灌輸、廉潔意識的培養(yǎng)。要以校園電視臺、廣播站、校報、校刊、影視、校園網站、電教、工作簡報等為載體,定期播報廉政勤政先進典型的事跡,播放廉政教育錄像片,發(fā)布廉攻教育信息,營造廉政文化的聲勢。
(3)豐富廉政文化活動。要根據不同類別學校、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分層級、分層次的組織開展廉政文化活動。如廉政事跡演講比賽、廉政知識競賽、學習交流會、主題辯論會、參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征集廉潔自律格言、舉辦“激濁揚清”作品展覽、組織“清風”文藝會演等活動,使廉政文化在各項活動中得到體現(xiàn),廉政知識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傳播,增強廉政文化的輻射力。
5加強廉政活動評價機制的設置
這是廉政文化建設的“皮膚”。廉政文化的評價制度首先要進黨政機關,進入對公務人員評價考核體系;其次要進人社會成員信用評價體系,將廉政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組織的工作范疇,建立測評機制,明確各級黨組織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的具體要求和目標,設立獎勵基金,建立獎勵制度,對支持和參與廉政文化建設有突出貢獻者,要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獎勵。要嚴格分解責任,實行量化考核,加強過程管理,對安排、部署的工作,定期檢查督促,及時總結交流,年終評比獎懲。對重視程度高、工作有創(chuàng)新、實際效果好的部門和單位,對優(yōu)秀廉政文化作品、優(yōu)秀廉政文化建設項目、優(yōu)秀廉政文化建設活動,既要給予精神鼓勵,又要給予物質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