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作良
摘 要:《經濟數學》課程設置及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微積分、概率統計、線性代數的基礎知識和運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并為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yè)課程和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數學基礎。長期以來該課程的應用特色和工具作用未能在相關專業(yè)的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嚴重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從宏觀上的教學改革目標以及具體的教改模式上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經濟數學 教學改革 實踐
《經濟數學》課程設置及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微積分、概率統計、線性代數的基礎知識和運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并為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yè)課程和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數學基礎。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經濟數學》作為經濟類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對于財會、金融、管理等相關專業(yè)知識體系的構建越來越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長期以來該課程的應用特色和工具作用未能在相關專業(yè)的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經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重理論輕應用
在《經濟數學》教學中,往往重視基礎理論的教學,強調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強調知識教學的深與透,內容傾向于數學知識的灌輸,重視數學的理論,對知識的應用重視不夠,諸如儲蓄、利率、股票、債券、稅收、承包、投標、風險預測與控制、最優(yōu)化思想、數理統計思想等著重突出其經濟應用特色的教學內容沒有融入到教材中去。這樣重理論輕應用的教學很少考慮數學這門課程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何種能力,更談不上數學課程與不同專業(yè)的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協調與整合工作,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數學與經濟不能相互融合,學生學到的是一大堆數學定理和公式,不利于專業(yè)課程的深入學習。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仍占據主導的地位。教師過分地追求知識過細的講授,缺少對學生啟發(fā)和引導,使學生機械地接受知識而懶于思考。另外,教學手段單一、落后,不少仍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與現代教育格格不入。數學教學跟不上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步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數學軟件的開發(fā),對于數學的研究、學習、理解與應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至今為止計算機在數學課堂上基本上還只是用于多媒體教學。雖然現在一些教材中也會有介紹數學軟件簡單使用方法的附錄,但這些內容一般都沒有成為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時緊缺的情況下關于數學軟件使用的附錄內容往往是被匆匆?guī)н^,甚至是被直接略去了事。計算機對于數學學習與應用所能起到的革命性影響被嚴重地忽視了,甚至于完全沒有被發(fā)揮出來。
3.考核方式形式化
考核大多以傳統的方法為主,存在任課教師自己出題考試的現象。只有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兩種形式,考試方式與內容過于簡單,沒有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檢測。
二、《經濟數學》的宏觀教學改革目標
1.明確《經濟數學》改革目標
在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經濟數學》教學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了全面規(guī)劃,明確了以培養(yǎng)“吸收、轉化、求解、創(chuàng)新”四方面能力為主線的經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目標。不僅要重視數學概念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經濟概念和經濟原理的能力。還要重視數學建模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的能力。要結合數學軟件進行數學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求解數學模型的能力,通過具體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去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類比思維、發(fā)散思維及聯想思維等各種思維能力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等等。
2.教材內容要專業(yè)化、特色化
經濟數學的教材要堅持以“必須、夠用”的原則,以服務于專業(yè)為目的開展教學,教材的選用要緊密結合專業(yè)特色,強化應用、突出實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強烈地感受到數學的應用性和實踐性,使其學習不再盲目,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如在經濟數學教學中,應該較多地穿插經濟學與數學緊密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經濟學中專業(yè)問題的能力。在教材修訂當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在數學教材中穿插經濟學范疇的概念和模型,并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數學辦法,也可以讓數學的學習與當今社會中各種經濟現象與經濟問題緊密地聯系起來,并從數學的角度提供一個良好的解決辦法,使學生深刻感受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3.教師素質的提高
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勇于實踐,努力提高素質。掌握經濟數學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原則,明確經濟數學課程教學是為專業(yè)課和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必要的數學基礎,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質,加強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程目標。教師還要善于通過課題和教學研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積極推行集體備課,努力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共同探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三、經濟數學的具體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1.以多媒體教學改善教學模式
經濟數學中的許多實際應用的經濟問題比較抽象,如果積極推行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運用圖像、文字、動畫、音頻、視頻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技術,使教學過程直觀化、形象化、多樣化,從視覺、聽覺上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可視化,利用數學軟件將冗長的數學推導和計算得以高效、清晰地展現,為開展啟發(fā)式教學、進行師生互動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以計算機為手段,以數學多媒體軟件為工具,將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到經濟數學教學內容中也是一個提高經濟數學教學效果的良好教學途徑。例如,將微分法所作函數圖象與計算機作圖進行比較,在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用Mathematical軟件去解決計算問題,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中還要利用它作一些模擬實驗等等。
2.以數學建模創(chuàng)新教學機制
數學來源于實際,經濟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實際的經濟問題。因此,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建?!笔桥囵B(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最好途徑和方法。我們要把數學應用切入理論教學中,把數學建模思想和方法貫穿整個數學教學始終。讓學生學會對于實際問題,如何做一些適當的假設,舍去一些次要的因素,把實際問題作適當的簡化,抽象出數學模型,找到相應的數值解法,并可借助計算機的計算與分析,將所得到的數學答案用于解決或解釋實際問題。數學建模教學方式,對新課程的教學將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把數學建模的方式引入到經濟數學教學當中來,就有可能形成“從實際問題中來,到實際問題當中去”的理想教育新模式。這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于數學問題的理解、滿足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還可以就經濟管理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用數學方法給出問題的解,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在處理經濟問題時的應用價值。
3.以科學的評價體系考核教學效果
傳統的經濟數學評價方式單一,往往只是以考試成績的好壞決定每個學生的經濟數學的學習能力。在大力倡導經濟數學教學改革和實踐的今天,這種評價體系顯然已不能與時俱進,多元性、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必須應用到現有的經濟數學評價體系中來。如評價主體的多樣性,它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低年級主要采用定量評價的方式;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包括課堂內評價、學生成長記錄、課內外作業(yè)的評價等;采用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如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等模式。這樣,評價體系尚具備一定的科學性,并且應在課程不斷的發(fā)展中進行改善,以期能夠很好的考核教學效果。
總之,現代經濟數學教學模式的構建更關注知識形成過程、數學思想方法、創(chuàng)新意識及其潛能的開發(fā),注重學習方法、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經濟實際性問題、開放性問題、研究性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經濟數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日益開展,將有助于經濟數學課程的發(fā)展及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侯風波.經濟數學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2.劉穎華.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商場現代化,2007(9)
3.楊桂元.經濟數學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教學實踐[J].大學數學,2007(1)
4.向定峰.經濟數學教學中結合專業(yè)實際加強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幾例[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7(6)
5.楊雯靖.經濟數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科技資訊,2008(1)
作者單位:廣東省梅州市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