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華
摘 要:旅游地理教學中蘊含的極其豐富的美育要素,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掘旅游地理教學中獨特的美的因素,用美來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內容與審美形式相融合,來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審美能力,提高教學活動效率。
關鍵詞:旅游地理 課堂教學 審美
旅游地理具有綜合性、區(qū)域性、空間性、直觀性的特征,其蘊涵的美育因素是多方面的,融自然美與人文美,景觀美與理論美,科學美與教育美于一體。因此,教學過程的審美設計應體現(xiàn)教學的動態(tài)美,把旅游地理教學中的美通過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靈活的教學結構具體、生動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受到了審美的陶冶,提高了審美的能力,完善了審美的心理結構。
一、用直觀形象手段展示美,讓學生見美知美
課堂教學是審美教育的主渠道,而審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又是課堂審美教育實施是否有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注意。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運用課內外課程資源,依據(jù)旅游地理審美教育的目標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覺地運用審美因素,按照旅游地理教學的審美規(guī)律精心地創(chuàng)設旅游地理審美情境,這些是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
用直觀形象手段顯示旅游地理知識中的美,揭示美的存在,利用美來感染學生,誘發(fā)學生的審美欲望,使他們自覺地參與認知活動。旅游景觀中的自然美,景觀具有的“形、聲、色”形式美,旅游探索美,文物古跡、建筑、雕塑呈現(xiàn)的藝術美等,都是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形象在美的領域占統(tǒng)治地位”,要使學生在欣賞旅游景觀時產生美感,就要從直觀的形象開始,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審美情境,以感性動人的方式展現(xiàn)旅游景觀美。
二、用生動的語言塑造情境,讓學生感悟美
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直觀可感的因素,是師生之間進行思想交流、信息傳遞和知識輸送與接受的重要工具。教師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如果能用生動活潑、形象風趣、聲情并茂的教學語言來塑造教學情境,學生聽了“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必然使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想象力豐富,教學效果更加理想。如介紹我國旅游資源的多樣性時,利用圖片展示我國東西南北的不同景色,并用語言做一些生動描述:如果你到我國北方地區(qū),看到的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一派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而南方海南島卻是“小雨新霏,蕩原野,清如洗,椰子散彩,殘陽倒影,水田新福,行行相倚”的大好春光。這樣的描述使圖片內容更充實、更形象,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在我國浩瀚的文學海洋里,有許許多多描述旅游地理景觀、規(guī)律、原理的名詩佳句,用富有情趣的詩詞引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知美
美的感受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感知過程,對直觀形象的感知只是審美教育的起點,要使審美感受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必然要向廣闊處拓展,向縱深處深入。因此,設計巧妙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對美進行剖析,不僅使學生由被動的美的欣賞者變?yōu)槊赖陌l(fā)現(xiàn)者、美的創(chuàng)造者,而且激發(fā)更深層的審美愉悅感,使美感教育達到一個更高階段。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可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與審美經驗,將問題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經過深思之后就可以達到。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共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學生對知識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給思維以方向和動力。學生就會針對不同景觀的特點,并結合自己對景觀的一些審美經驗、審美記憶,提出不同的觀賞方法,從而學會從不同角度欣賞美、發(fā)現(xiàn)美。
旅游地理蘊涵豐富的美育要素并具有多種教育價值,這是旅游地理審美教育得以實施的重要基礎。教學中要根據(jù)其美育要素所具有直觀性、新奇性、多樣性、和諧性的特征,運用適當?shù)慕虒W手段、方法來揭示、渲染其中的美,使美育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孫紅霞.談古詩詞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地理教學.2008(3)
2.黃京鴻.積極探索課改策略深化地理素質教育.地理教育.2007(4)
3.趙伶俐.審美化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4)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